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381:尊师长更尊天道
导读
孔子为什么说“当仁,不让于师”?亚里士多德说过哪句类似的名言?朱子和程子两位圣人怎样解读孔子这句话?能够行仁而不去做,真君子为什么会内心不安?为什么说今天的孔孟之乡对孔孟之道的曲解已经极端严重?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中国很多人都会说“当仁不让”这四个字,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出自哪里,最初是由谁说的。
《论语》的卫灵公篇里有一则非常短,只有八个字,应该就是当仁不让的出处。
01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当面对可以践行仁德的机会时,即使在自己的师长面前也不需要谦让。”
我们可以看最初的“当仁”两个字是独立的,“不让”后边还接了“于师”。
读了这则只有八个字的《论语》,我们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智者所见略同。
因为孔子作为中国的大圣人,他的这个说法和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几乎是一个意思。
亚里士多德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老师,柏拉图,但是在和自己老师有一些不相同的情况下,他主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尊敬我的老师,我热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尊重更热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真理,不就是咱们中国人常讲的道和天理吗?而孔子讲的仁道,本质上就是处理人际关系,亘古不变的天理,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相处的真理。
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很强调尊师重教,但不能盲目。人最最该敬畏及遵守和践行的,应当是天道。
要不然中国很多大户人家,祠堂里供奉的牌位上面也不会写:天地君亲师。天是排着最上位的,仁道就是天道在人际关系中的准则。
02
那么读了这则《论语》,我们还有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当仁可以不让于师呢?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在走路的时候,在喝茶的时候,我们先要尊重师长,师长优先,行仁为什么就不讲究这个谦让了呢?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一个有担当的君子,一个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内心要有仁德,外表的行为要有义,要合理。
这些都是自己的事儿,老师可以教给你道理,但是做还是不做?怎么样做?完全自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朱熹的《论语集注》中还引用程子,应该是程颐的话说: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在外,则不可不逊。
我觉得这句话讲的特别好。
所谓仁,就是去利人。利人的事,该做的,能做的一定要去做,不用考虑师长和权威。但是当做这件事情产生名声的时候,自己则要有谦让精神。
03
实际上,所谓的行仁,也就是善待他人,应该是一个人智慧修养格局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所产生的自然反应,是不需要刻意和伪装的,也是不太计较名利的,这只是内在良知的显现。
一个人能够致良知,他只有这样做的时候,内心才会安宁。能行仁而不行仁,一个君子,内心会感觉到不安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行仁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面对可以利他的时候,自己不做,自己不会原谅自己。
04
读了这则《论语》,还让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慨,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山东,也就是孔孟两位大圣人的老家,很多人对权威的尊重已经非常的僵化和走形。
只要我们到山东去看一看,亲身去感受一下,就会非常感慨。
在酒桌上规矩特别多。领导要有足够的权威,明明在这边喝酒,领导来这桌敬酒,所有的人要笔挺地站起来,要把酒倒满,能喝不能喝都倒上。领导意思意思,其他人必须要干掉。
开会的时候,很多时候领导表过态之后,其他人就不太愿意再提反对意见。
要知道,让一个地方经济能够发展,让一个组织能够良性成长,最本质的是大家一起尊重规律,尊重常识,而不是简单地尊重那个所谓的领导。
如果只是忠于某个人,这个人又不是神,这个人的心万一不正,这个人万一境界不足,就会把所有的人一起带进沟里。
尊重师长,尊重首长,这是必须的,但比这个更重要的就是尊重天道,尊重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立夫|孔子的人生三乐
中庸之道蕴含着深刻智慧【哲文】
“论语”新解 “里仁篇第三”第7、8、9、10章
商道:一部经典电视剧,加上一本经典书籍,让你的时间倍增10年
把最平凡的事坚持做,做到极致,你就是圣人了
人物史——东西方先哲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