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读 | 004:《如父如子》

#2022共读一书计划#

“Read One Book Together”

【本期推荐】

《如父如子》

003

如父如子

作者:〔日〕是枝裕和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译者: 丹勇
出版年: 2018-4
页数: 298
定价: 49.8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0484651

豆瓣评分:8.9

豆瓣评分:8.7

导演: 是枝裕和

编剧: 是枝裕和
主演: 福山雅治 / 尾野真千子 / 真木阳子 / 中川雅也 / 风吹淳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3-09-28(日本)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谁调换了我的父亲(港) / 我的意外爸爸(台) / 有其父必有其子 / 然后变成爸爸 / Like Father, Like Son / Tel Père, Tel Fils / Soshite Chichi Ni Naru
IMDb: tt2331143


  读书札记一: 

/蛋黄在游荡/

微观点:是枝裕和对于小细节的把握和处理,真的有很强的感染力。

看了书,也看了电影。

建议如果有人也想像我一样又看电影又看书的,可以尝试先看电影再看书,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镜头背后的留白和文字给予的满是想象力的补充。

我个人是先看书,书看到一半,急于知道结局,所以开始看电影。在看电影的两个小时的过程中不断地回想前七章的文字,在电影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之间,不停地用已读过的文字来补充。“哦,这里原来是这个意思。”“哦,原来导演是这样处理这个场景的呀!”“哦,这里果然还是书本中的心理描写更细腻。”在不停的对比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导演用镜的巧妙和同一场景文字描述与画面呈现的不同。

先来说说最感动我的一段。良多在送庆多去雄大家之前,曾打算把单元相机送给他,但是被庆多拒绝了。后来在他与琉晴相处不好的时候,有一天他拿出了相机翻看照片时,突然发现相机里有好多张庆多给他拍的照片:有他和绿一起睡着时的样子,有在书房伏案工作的良多的背影,有良多的一双脚底板,还有穿着睡衣刷牙的良多…书中说这些照片都是“庆多记忆中的爸爸”。这个片段在看电影时我哭了,看书的时候我依然还是哭了。自己也有一个和庆多一样大的男孩,这种代入感太强了。我的孩子,我在朝他歇斯底里的时候,他却也像庆多爱良多和绿一样地爱着我,想到这里,我不能不哭,心都碎了。

再来说说最让我觉得惊醒的一段则是:两个家庭对于亲情完全不同的认同感。这边良多认为雄大家没有能给予孩子好的物质条件,自己拼命工作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环境。而另一头家却认为“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孩子?孩子不就是时间吗?”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里说:“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其实我们看到的自私的良多不正是因为从小缺乏父亲给予的爱所以才在知道庆多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说出“果然如此”的话吗?他对血缘的认同是因为他没有全身心投入到陪伴孩子中,所以他才不像绿那么痛苦。在此我真想大喊一声:“哼!男人果然都是大猪蹄子!”不陪伴孩子当然没有感情,不付出感情当然会觉得“血缘”重于那些在一起的回忆。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家那位“父爱如山,一动不动”的孩子他爸,让他学学雄大。

推荐指数:4.5星

  读书札记二  

/洛尘/

微观点:第二遍读依然哭得稀里哗啦。是枝裕和的特点就是细腻。

第一次认识是枝裕和是从电影《海街日记》,感情深厚的四姐妹和美丽静谧的临海古镇镰仓,那淡淡色调的画面和回味悠长的镜头感至今仍在脑海中浮现;后来因为喜欢他电影的调调所以又看了《小偷家族》、《步履不停》等影片,看似平淡的故事后面是内敛而深厚的亲情演绎,尤其喜欢他的运镜和镜头清淡的色彩感,于平凡中见深意。

2018年他的小说《如父如子》在国内上架当年便荣登豆瓣外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基于对是枝裕和电影的喜爱,毫不犹豫地速度入手先睹为快。读完后又追了电影,同是写作者和导演,电影和小说的基调就非常一致,看电影时候的感觉就是小说的具象化。

《如父如子》,讲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家庭在孩子即将上学时因为孩子出生时的错换而产生的交集。故事呈现的是关于家庭、亲子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态度一致的是母亲,虽然两位母亲性格截然不同,但对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刻骨的爱和牵挂异常一致,可见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呵!自己身为母亲完全感同身受。而父亲就不同了,身为父亲的野野宫良多身处精英阶层,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身在事业和工作上,和家人、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对儿子庆多了解也有限,一味要求儿子努力上进读好学校,将来像自己一样出类拔萃,心底里暗暗嫌弃孩子胆小懦弱,完全忽视了儿子敏感细腻善良柔软的一面,在知道孩子错换后甚至有“果然如此”的反应,在亲情和血缘之间,良多更倾向于选择血缘;而身为三个孩子父亲的斋木雄大则完全不同,虽然雄大看似外表邋遢不上进,唯老婆之命是从,但在他心里家人、孩子是最重要的,虽然家境贫寒,小电器店收入微薄,但他心底有很明确的底线,他会花很多时间关注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嬉戏打闹。两家虽然经济条件天差地别,但论家庭温馨融洽度,反而是斋木一家更胜。

故事的主线和主导是野野宫良多,随着故事的深入,慢慢显露出他性格中相对冷漠的一面不是没有缘由的,原生家庭的伤害使他内心对亲情的认知一直有缺失,父亲一贯的冷酷自私使他一直对父亲和继母心怀怨恨。随着儿子错换事件慢慢进展和两家相处日久,又逢公司换岗工作也清闲下来,良多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反省,心里的坚冰在慢慢融化,最终深深触动他内心的是儿子庆多在他不知情情况下给他拍下的那些照片,他终于知道庆多内心深藏着对父母如此深的爱和眷恋,良多内心的堤防终于坍塌,决定请求儿子和妻子的原谅,马上接儿子回家!二刷《如父如子》,每一次读到这部分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如父如子》依然很是枝裕和,细腻温暖感人,也能给人很多启迪,关于家人、关于工作和生活,人生需要慢慢用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会,而不是一味向前冲,做自己喜欢的事、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

推荐指数:4.5星

  读书札记三  

/乌龙开始变圈圈/

微观点:是枝裕和还是更适合电影,虽然他的梦想是写书。

初衷。借阅这本书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某一天看了圆桌派,并非正儿八经地讨论了一个哲学问题,先有父还是先有子。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问题。我觉得其实不能囫囵把它们并在一起,蛋和鸡之间还有生物进化的科学层面的讨论,而父子显然少了生物学的讨论,这个问题值得玩味的是人性道德层面的东西。有些父亲是从一个小生命冲破那扇大门呱呱落地被定义,有些父亲是从孩子第一次叫爸爸才成为父亲,而有些一辈子都没有拾起所谓父亲的精神角色……本书就是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个骄傲又脆弱的日本精英慢慢但却坚定地意识到积年累月沉淀下的父子亲情。

主角。日本无论荧幕大小,无论此剧是BB,BG还是GG,一个主角,称之为主役,没有男主角和女主角之分。良多毫无疑问的主角。一个强硬的父权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继母的不接受,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井井有条,娶一个乖乖听话的家庭妇女——绿,而不是一个事业上能与之抗衡的女强人,对自己事业孜孜以求——在给旁的项目提建议时,想到的是“要是没有组建家庭,公园缺失的家庭感的视角就会被忽略”;公司上司同事都可以通过加班次数减少而猜的家庭问题一二;家庭生活极大的缺失,家教森严甚至到古板——回忆起来的都是模糊的碎片的亲子相处的画面,不能咬吸管,不能亲子共浴,不能餐桌礼仪,不能……作者在描写众多片段的同时,让我看大一半(也就是良多父亲出现的时候)感受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梗。我们中国人认为自古晚辈要对祖先保持极大的尊敬,其中一点就体现在名讳的避忌上,不恰当的说一句玄武门改为神武门都因为爱新觉罗玄烨,而日本却正好相反,他们以自己的父辈为荣,而最光荣的就是继承父辈名字。良多的良就是继承于自己的父亲,当然良多似乎是一个想要挣脱家庭的角色,但终究没有改掉自己的名字,那么退一万步来说如果说自己的名字在襁褓里就已经定下,无法自己做主,那么主人公让儿子继承了自己的多这一点上,是不是也体现他那种古板、森严、正统、传承的东西。

书名。看了日文名,直接翻译过来这样就是做父亲的样子(不知道翻译的对不对)。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挺呼应的。在经历了知道儿子并非亲生的震惊,到两个都要的鲁莽贪求,到被公司边缘化但慢慢发现家庭生活的其他意义,他终于意识到了他是一个父亲,一个跨越物质层面的父亲,于是乎作者发出一声感叹“这样就是做父亲的样子呀”。但很有趣的是,中文上映和英文点映时的翻译却是既像父亲,又是儿子。这个层次明显比我理解的脑洞更大。看了许多大神对此解读,恍然大悟。整本书的最后一幕点题,庆多:“我说,你知道什么是蜘蛛侠吗?”良多“阿,我不知道呀”父子对话结束后来了一句话外音“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父亲”看来,孩子在情感上懂得的和可以给你的也很多,甚至可以说主人公的转变很大原因是庆多自出生以来对良多一点一滴的关心、崇拜。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另外一对父子,他们可能没有拥有精美的公寓,体面的工作,没有对孩子教育和饮食上关注,可就是这么一对父子,对于同一个问题早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回答。


推荐指数:4.5星

  读书札记四  

/走走停停/

微观点:作者导演编剧都是是枝裕和,这让书本和电影高度一致,完美呈现。

是朝夕相处的感情珍贵,还是血脉相连的羁绊重要?《如父如子》这本书讲的是陪伴和血缘的抉择,伦理和道德的拉扯。花了蛮久时间,先看了书,然后看了电影。书本感人至深毋庸置疑,这里重点挑电影的部分讲一下。

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突然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

一个狗血并不新鲜的题材,展开了两家人的纠结。从想要霸占两个孩子到故事结尾,剧情从良多和两家人的心理变化层层递进,娓娓道来。

影片淡淡的叙述风格,烘托出两家人两难的抉择,演员也选得恰到好处。印象最深的是当良多无意中看到庆多不经意间给自己拍的照片,他止不住哭泣,情感在那一瞬间破防。其实,孩子永远比父母想象的还要爱父母。

我以为,最感人的一幕就是影片结尾,野野宫父子间的和解,他们在一条分叉的道路,一上一下保持平行,用差不多的速度走着。道路终归要汇合,父和子也终归走到了一起。这一幕表达出了书里所写的情感意境,给了观众和读者强烈的代入感和画面感。

日本的电影总是很细腻,无论风景、音乐、背景、叙事风格等等,都是一种无声的注视。

作为2013年最佳日本电影,是枝裕和的作品,纯文艺、真艺术,其渗透出的生活气息如同一杯清淡微苦的茶,朴实无需煽情,然而品着品着你就会潸然泪下,因为情感的共通。

联想到我们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父母和孩子,我们不要总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彼此,而是要真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着想和考虑,好好说话、学会倾听、尽力相爱,我猜想也许这是书本和影片所要传递出的普适价值观吧。


推荐指数:4星




一句话分享

今日心情

父与子,情与理,都是一种羁绊。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父亲已故的18位星二代,父亲是老电影中的戏骨,儿子更是家喻户晓
微小说--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2019年的这些宝藏电影,值得父母带孩子重温一遍!| 年终聚焦
今天,这10部电影送给所有的妈妈
为什么大人们看不见《龙猫》?快乐的背后是一个残酷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