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狂飙为我从天落┃75年前的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豪情震撼世界。今天,也请许我一纸凭吊:那100年前的十月革命、悲情苏联。……


灾难深重的俄罗斯民族,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年轮上,深深契刻了11月7日这一个特殊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俄国十月革命;75年前的今天,苏军红场阅兵;而在25年前,苏联解体,一个巨大的背影黯然转身消散在历史的过眼烟云里。

翻开手机,浏览信息。整个世界铺天盖地,为一个立冬节气绞尽脑汁写下异香美文、对大洋彼岸那场活色生香的大选指指点点、为棒子家族那位曾经权势女人的凄惶七嘴八舌。没有人听到,历史在雪国广袤的封冻大地上几不可闻的一声叹息:俱往矣……

曾经的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及中部。东西最远距离达10,000多公里,南北约5,000公里。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占地球上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曾经的苏联,有100多个民族、16个加盟共和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重工业力量。联合70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盟友,建立了华约组织,与美国抗衡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那是一个能够绝对左右世界格局的存在……

请许我一纸凭吊:把目光调成远景模式,到遥远的从前,去冰雪的远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一阙震撼世界的慷慨悲歌——


1

1941年11月7日。大雪。莫斯科红场。一场阅兵式在大雪纷飞中进行:旗帜被烈风吹得摇摆不齐,坦克、大炮和汽车都被白雪覆盖,一队队战士列成徒步方阵走过,明显看得出来军士的双肩和后背都是雪,不少的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军容相当疲惫,队列显得凌乱。这是苏联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

比之后世中外无数波澜壮阔的大型阅兵式场景,这场阅兵式实在是太寒碜了。难怪史学家戏称这是一场“不堪入目”的阅兵式。

今天,我静静地把一段全程只有27分钟零13秒的阅兵式实况录影视频,全神贯注地足足看了5遍——

我看到了每个士兵都坚定地挺起胸膛,带着凛冽决死的眼神,踏着并不整齐但是凝重的脚步;我看到了主席台上苏联最高统帅和党政军全套领导班子,冒着被敌方整班聚歼的巨大风险,用非凡的勇气全员出席;我看到了行进队列中的坦克和跑车,并不是那么品种划一整齐;我甚至还看得出战车上的巨大弹痕、远处一片坦克履带冒出了浓烟;我甚至还看到了天空不时飞掠而过的飞机的影子,飞机不是参加阅兵,而是带着“绝不让一个炸弹落进红场”的誓言向外围而去执行警戒……

我听到了整个红场一直反复轰鸣着两首曲子:《国际歌》的旋律深沉凝重,犹如一个老兵在战事将起前的深呼吸。《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旋律雄浑磅礴,犹如冲锋前高呼乌拉的口号;严格来说,这两首歌都不是合适阅兵的进行曲。也许是战争间仓促组织只能就手播曲,也许是后来补拍时另配的音乐;但是我更相信这就是那时候红场上空回档的原音,是有意为之的选曲。孤独的此时美国尚未参战,反法西斯阵线尚未结盟。苏联在黑暗的低谷孤军对抗轴心国的倾国入侵。他们期盼奥援呼唤盟友;但是他们更知道首先要“全靠我们自己”,靠顽强战胜暴虐,靠牺牲赢得胜利,我从这两首曲子中听到了绝不低头,听到了捐躯赴难,听到了誓死战斗,听到了众志成城。

此时,德军兵临城下。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就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75个师180万最精锐的德军部队把莫斯科三面紧紧包围;兵锋已达莫斯科郊外,最近的阵地距离阅兵场不到24公里;德军自9月启动“台风计划”,在1390架飞机、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支持下,平均每天至少要向莫斯科发动50次以上团级集团冲锋;轴心国并有6国仆从组成联军,源源不断提供物资、增派作战兵员,即将启动新的攻势。

此时,苏军遭受重创。

苏德战争爆发已经16个月。苏军猝逢强敌,节节败退。初战损失严重:250个师被围歼、350万士兵被俘;损失火炮23000门、坦克8000多辆和近万架飞机;占举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部队覆亡溃败;近三分之一国土、二分之一经济区沦陷敌国之手;平民罹难流亡无算。当时苏军集结莫斯科的3个方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共有125万人,其中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誓死卫国的苏军将士正以平均每天超过12000人阵亡的巨大牺牲,浴血奋战,寸土不让。身后是俄罗斯广袤的东部。没有盟军。没有外援。

最高统帅斯大林留在莫斯科。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作战组一概不准离开莫斯科。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不要迁散撤离;命令部队在各自阵地就地死守,任何士兵脱离阵地退后一步即以叛国论罪处决;莫斯科保卫战中,为构筑防御工事动员了45万首都居民,其中33.8万人为妇女。全城所有14岁以上成年男性均编入新组建的民兵师。莫斯科事实已经全民皆兵,全城军民共存亡。

从战争指挥艺术来说,这是不理性的蛮干、不人道的冷酷、赌国运的冒险,我亦有慈弱不忍之心,绝不愿说这种漠视生命的做法是对的;但是强敌当前、新败之旅、背水之战,只有行此狠心、绝情生命方能在绝地创造奇迹,也只有坚忍厚韧的俄罗斯民族能够承受这样的舍生忘死。日耳曼人的钢铁意志终究输给了俄罗斯人的决死牺牲。

2

11月1日,斯大林在最高统帅部提出召开十月革命庆祝大会、举行阅兵式的设想,这一史称“一个冬天里的的奇迹”的壮举终得进行。

斯大林在阅兵式上发表了一篇战争史上极为经典的演说。演讲台设在列宁墓上。视频记录了他回荡在红场上空的声音,可以感到,铁血斯大林很激动,他在心灵深处意识到在即将来临的殊死搏斗时刻举行的这次阅兵的严肃性和特殊意义。演说最后,斯大林的声音因激动已经微有颤抖:

这一群丧尽天良、毫无人格、充满兽性的人,恬不知耻地号召消灭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消灭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别林司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尔基和契河夫、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列宾和苏立柯夫、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民族!……德过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苏联各民族人民的任务,我们陆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把所有侵略我们祖国领土的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对德国占领者决不留情!消灭德国侵略者!

此次参加阅兵的部队约10万人。阅兵总指挥是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走在阅兵队伍最前方的是迫击炮学校和列宁军政学院的学员,接下来是第323步兵师、第2步兵师、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步兵师和特种任务团,之后是武器装备分队。

坦克兵在来到红场之前就接到通知,敌人有可能在阅兵期间发动进攻,要求他们在阅兵结束后立即返回战场。在阅兵仪式前,由于通往红场的石板路上堆满积雪,一辆T-34/76坦克因为履带打滑而陷入雪坑,于是2辆排在受阅队列末尾的T-34/76坦克,刚刚经过观礼台就突然转弯,飞快地向队伍行进的反方向驶去救助战友。

战事倥偬。侦指德军当日可能会有进犯。实际上这次阅兵活动是突然提前2小时开始的,大多数参阅部队是集结站队后,就直接向列宁墓方向行进接受检阅,捷尔任斯基步兵师跑步进场几乎是边行进边整队的。部队活动组织者没能及时通知摄影师,好在摄影师的助手们都提前2小时到达现场调试设备。眼看着阅兵突然开始,可摄影师还没过来,这场阅兵式是助手们拍摄的。斯大林在阅兵式上的讲话因故没能正确录音。最终事后请斯大林重新讲一遍,重拍了一次。

阅兵仪式公开向全世界直播。无线电波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希特勒当时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实况,立即联系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并直接把电话打给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要求空军立即出发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

当天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伴有强暴风雪。阅兵式在大雪风飞中进行。德军飞机冒暴雪强行起飞空袭。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短短20多公里飞行几分钟的距离,炮火不及完全拦截,于是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是直接撞向德军飞机同归于尽的。共有25架德军飞机被苏军击落,满天的德军飞机别说扔炸弹,最终,竟没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

红场阅兵那天,受阅部队均实弹装备,接受完检阅后,随即直接开赴前线作战。他们当中四分之三以上的人不久就长眠在了这个战场上。其中第323步兵师、第2步兵师更是各经历两轮打光重建,战士均已几乎全部阵亡。

3

阅兵带给苏联红军战士和人民的鼓舞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英国《新闻纪事报》现场报道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斯大林说过:“这个非常时期的阅兵,不亚于增加几个师的军力。最重要的是积发了苏联士兵和人民的士气、爱国热情、信心。”后来的战争过程和结果给此做了准确的“认证”。

就在苏军红场阅兵9天之后,德军展开大规模进攻。11月16日,在莫斯科城下,苏军潘菲洛夫少将所部316步兵师1075步兵团的28名战士,在连队政委瓦西里·克洛奇科夫率领下,在杜勃谢科沃铁路会让站附近,阻击德国某坦克分队50辆坦克长达4个小时的轮番攻击,直至28名小伙子全部牺牲。瓦西里·克洛奇科夫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德军的坦克,将德军坦克炸毁,自己也粉身碎骨。

316步兵师全师8000多官兵,包括师长潘菲洛夫少将,也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战死!这支不久前刚组建的新兵师,硬是用血肉之躯阻挡德军整个坦克纵队一个星期的进攻,为保卫莫斯科洒尽最后一滴血,无一人后退一步。第316步兵师后来重建为近卫步兵第8师,被授予近卫军潘菲洛夫师称号。瓦西里·克洛奇科夫在1942年7月21日追授苏联英雄。

1941年的冬天,在莫斯科郊外染血的雪地战壕里,苏军战士们中间低声传递着一句富有传奇色彩的话,这是瓦西里·克洛奇科夫在战前动员中留下的话:

“ВеликаРоссия, а отступать некуда — позади Москва!(俄罗斯土地辽阔,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1945年6月24日。红场又一次举行了盛大的战争胜利阅兵式。也奇,那天天降大雨,仿佛苍天告慰告慰英灵。仪式就在大雨中进行,受阅部队的最前方是苏联军人攻入柏林后插在德意志帝国大厦上的那面红旗。苏联士兵将200多面纳粹德国的军旗祭献在列宁墓前。而曾参加过1941年战场阅兵的战士,此时健康活着的已经不足万人。莫斯科战役苏军共计伤亡83万人,即每4个士兵中只有1个活了下来。

4

在4年苏德战争中,苏联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1940年6月苏联全国人口统计1.967亿人口。战争中共伤亡超过6000万人,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其中死亡2680万人、伤残3300万人。而在死亡人员中,苏军阵亡人员为866.84万人。

我们可以同时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在二战中的伤亡情况:中国4.3亿人口,战争伤亡共3500万人,其中死亡1800万人、伤残1700万人,阵亡军人国军135万人、其他武装13万人;美国战争伤亡190万人,其中死亡38万人,伤残150万人,平民伤亡很少。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密度是中国的6.8倍、美国的75倍。战前的苏联男女比例均衡,近两亿人口中,至少一半以上是老人和少年,青壮年男性不过5000万人,而战争中伤亡的大多数是男性。甚至可以说苏联在1915-1925年出生的一代年轻男性基本上在战争中损折一空了。

二战之后苏联人口男女比例低于2:3,处于严重失调。特别是莫斯科、基辅、彼得堡等战争重灾区,婚龄男女人口比例甚至一度达到了1:7!以前看苏联电影和苏联小说,发觉苏联女人面对爱情都很干脆利落,一眼投缘一见钟情,说嫁就嫁毫不扭捏。文艺的情节背后确实反映现实的沉重。

多年前我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小咖啡馆中,偶遇一个游学的俄罗斯女孩。她外祖母的妹妹当年就是在柏林街头,遇见一个美军军官向她吹了一下口哨,二话不说跟了去,就此嫁了,远涉重洋在路易斯安那有了家。她说听她外祖母讲过,那些年,年轻的俄罗斯女孩只要身边有个男生,就会风风光光赢得周边一片羡慕的眼光,那年头一个姑娘想要嫁人,“丈夫都是要抢的”。

苏联在战争中伤亡的主要是俄罗斯人,这也为后来的苏联民族结构失调留下了隐患,从此俄罗斯族最多占据苏联人口比例的50%,再没成为苏联的主体民族,战后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至少在10个以上的共和国里俄罗斯人已成了少数民族。站在民族意识角度分析,拥有100多个民族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终分裂基本是必然的。

5

苏联曾经在战争中实拍实战现场,拍了一部纪录片《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其中就放进了红场阅兵与斯大林的讲话的实拍场景,该片曾以《莫斯科反击战》获得了194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获奖时苏德战场还在殊死决战中,苏联把此片在前线后方广为播映,苏联举国因之士气大振。

苏联期间一共拍了1000多部苏德战争题材的电影,其中莫斯科战役先后曾被拍成电影超过一百部。创造了史上单次战役题材被拍电影次数最多的记录。

我很喜欢苏联的电影。不光是如痴如醉那些超大场面的战争片。有一段时间也沉迷在苏联生活片中不可自拔。苏联电影故事性极强,艺术内涵非常浑厚。既不太商业,也不太文艺,印象中的苏联电影往往都有一个漫长缓慢的铺垫;都有为爱不惜赴汤蹈火的傻傻执著的美好姑娘;都有大量长镜头的苍凉风景和大段悠扬舒缓的管弦音乐。看过之后往往让人默坐良久,感动长存心中,醇浓若红酒。

那些年我追过的苏联电影,至今我可以不假思索地爆出一大串名字:

列宁在1918,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第四年,莫斯科在广播,热雪,他们为祖国而战,静静的顿河,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秋天的马拉松,机组乘务员,一个人的遭遇,士兵的父亲,第四十一,士兵之歌,晴朗的一天,普通一兵,青年近卫军,狂欢之夜,命运的作弄,被遗忘的长笛曲,骠骑兵之歌,残酷的罗曼史,合法婚姻,战地浪漫曲,滨河街的春天,我的童年,女政委,愿望的时代,理想的丈夫,白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果这是爱情,别特罗与瓦谢金历险记,丑八怪,给初生者以和平,受伤的小鸟,白比姆黑耳朵,小提琴与压路机,海滨假日,童年过后一百天,哥哥的问题在于,吉祥符,伊凡的童年,一年中的九天,未寄出的信,雁南飞,德黑兰43年,岸,智擒眼镜蛇,钦差大臣,脖子上的安娜,带小狗的女人,带枪的人,临风而立,白俄罗斯车站,幼儿园 ,红帆,个人问题采访记,记者,湖畔,体育彩票,驯虎女郎,运虎记,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

我还疯狂地迷恋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歌曲。俄罗斯音乐的养分源自俄罗斯荒原的民间,又深受拜占廷宗教唱诗音乐的影响。听着俄罗斯歌曲,就像以悠远深沉的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从传统民歌《三套车》、《马车夫之歌》到《红莓花儿开》、《小路》等苏联歌曲时,就能细细体味到这个特点。俄罗斯歌曲也有辽阔的巨卷画面感,甚至能展现历史的大场面。那恢弘的气势,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咏曲调体系。深沉的歌曲带有深深的感情,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犹如遇见跋涉多年、一身风雨的游子,让你唏嘘年轮的沉重又品位沧桑的豪情;轻快的小调又流露出轻松俏皮的面貌,心大心宽,奔放浓烈。犹如那些美丽爽朗、浓眉大眼的部队女兵,让你感到说不出的欣赏又说不出的畅快。

半生中忘不了的俄国歌曲,至今我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溜出一大串名字:

茫茫草原,在贝尔加湖的草原上,苏丽柯,红莓花儿开,小路,从前你这样,漆黑的夜,战壕,“瓦兰人”号巡洋舰,候鸟,山楂树,列宁山,跨过高山越过平原、献身者进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田野,故乡,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 祖国进行曲,海港之夜,遥远的地方,有谁知道他,好妈妈你不要骂我,萨马拉小城,小铃铛,在遥远的地方、灯光、春天里的花园多美丽、纺织姑娘、共青团员之歌……

我还非常喜欢苏联时代的建筑,还会偷偷去那些大窗厚墙的老教室里一坐半天;我还非常钟爱俄罗斯风格的油画,面对N·克拉姆斯柯依的《月夜》和《无名女郎》可以瞬息走神;我还非常回味那个金秋的黄昏,站在莫斯科郊外的白桦林边,远望雾蒙蒙的奥卡河岸;并为此连带每次车过京通高速,就会摇下车窗出神地看两边的白桦林带……

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放、开阔;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深沉的忧郁、浓重的苍凉和强烈的尊严感。灾难深重的俄罗斯民族,人民始终坚忍不拔,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不论近一个世纪来经过了多少折腾,受到多少洗脑,他那独特的文化底蕴依然厚重无伦,独有的艺术素质依然浓得化不开。

不谈意识形态,不说国政财经。我就是深深地怀恋苏联时代的自成一派、怀恋俄罗斯文化的悠远深长。我知道苏联有很多令人不快的东西、我也知道苏联和俄罗斯不完全是一回事。只是这种怀恋并非完全理性。爱就是沉醉其中不可自拔,爱就是与生俱来刻骨铭心,我知道这份怀恋她一直静静地休眠在我的心底、混合进我的血液。我不能知道,不知何时、会因何故、突然触发、无法抵御,让我醉死在那一片无可名状的风情里。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另外一个与我毫无关系的国家的电影、音乐、油画如此迷恋,从少年时代开始,我的生命里仿佛就一直呼吸着苏联艺术的氧气罐。每一次接触,就有每一次沦陷的心悸,就会重温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怀想着那个难忘的时代。

6

说到这,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必是要提的:俄罗斯民族也是一个醉在酒里的民族。说到俄国人的酗酒,倒也是举世闻名。或许经受过太多的磨难,或许承受了太多风霜,他们愿意选择在烈性酒中让自己忘却现实。随身一瓶扁平壶的高度伏特加,就是俄罗斯汉子的标配。

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今俄罗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没有之一。和平年代,生活不会永远是伏特加的撕心裂肺、醉生梦死;渐渐也将转向葡萄酒的香甜醇浓、优雅平和。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细细地品一杯葡萄酒,从中品出生活的美好。

古龙说:最好的酒,在最深的巷子里。

从灾难和悲情中走出来的俄罗斯人正在改变,这时候,一杯来自小巷酒窖的法国里斯泰酒庄干红葡萄酒,使苍凉化为绕指柔,让世界回到轻生活。

一杯酒,一点笑。把日子用红酒飘起来。轻轻松松好心情。

今天端出的这杯酒,就叫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1年前,一场载入史册的红场大阅兵,参加阅兵的将士直接奔赴战场
红场1941:漫天飞雪中的悲壮阅兵
各国将军领队大阅兵
德军“台风”压境莫斯科,德国自负地拒绝日本助攻(铁十字VS血镰刀1)
朱可夫红场阅兵后,瞟了一眼身边的斯大林,他把手放下了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3)保卫莫斯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