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爆料!三国中的黄氏家族┃黄承彦就是黄祖。诸葛亮和黄祖、黄权、黄忠、黄盖、黄皓、黄月英其实都是一家人。荆州士族世家联姻四大家族。

黄承彦是诸葛亮岳父,也是对诸葛亮影响较大的一位老师。研究诸葛亮出山前的耕读生活和成才之路,不能不研究黄承彦。黄承彦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姓有字却未说名的人。黄承彦叫什么名字?黄承彦是谁?这是一个有趣的考据题目。

1977年赵地先生在天津旧书店购得的汉《黄承彦碑》拓本,是研究黄承彦最为可靠的实证史料。这块《汉故黄君之碑》就是黄承彦墓的墓碑,上面的文字如下:

“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其先乃□帝之苗……当其时若先生者感天之志刚坚□□□□……□之禀性纯诚德音洋溢乎朝野天资刚健□□伟绩载记于史册有果毅之志无畏葸之心????乃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也唐豕不若而清□无□者纯理词穆天□又其倜傥不群健……非碌碌庸众者所可同日语而其倜……于□□……四年甲寅朔葬于城西四十?里?……当其时士友感德禀性不群乃人称……相议乃作词曰蔼蔼前哲玉浩光明□□□□遐迩共□□……克勤克俭既和且平坚若介石穆如?清??风?人往风微刊石勒铭。”

正史的记录中或者可信性比较大的史料中,出现“黄承彦”的只有《襄阳耆旧记》(即裴注的《襄阳记》,东晋习凿齿作品)里的两句话 。

一个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另一条是:“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三国演义》中有关记载黄承彦的地方,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刘玄德两顾茅庐时,见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似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第二次是吴国的陆逊不听当地土人的介绍,轻闯诸葛亮的八阵图不得出,而被黄承彦救出的故事。这一段可以直接排除。因为史有明载,黄承彦218年去世的。222年夷陵之战时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玩。

好了,黄承彦到底是谁,可以推导出来了。先确定一下黄承彦的年龄:

黄承彦和刘表同年,生于142年。这点很明确。根据《黄承彦碑》碑文中的“□□四年甲寅朔葬”,逸庐还得费心推算出来黄承彦去世的时间:

年号带"四"的年份,汉末有建安四年(199年)、建安十四年(209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公元220年以后,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且公元220年以后,襄阳为曹魏占据。襄阳使用年号,按理应为曹魏年号,带"四"的有黄初四年(223年)、太和四年(230年)。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才出山,刘备三顾茅庐时还遇见黄承彦,所以建安四年直接排除;由于建安二十四年关羽麦城败亡,襄阳已归曹魏占领。所以凡在公元219年后襄阳的墓碑一般来说不可能写建安年号了。再看月份。根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查阴历朔为甲寅的月份,上述几个带“四”年号的时间里,只有建安十四年(209年)正月是阴历朔为甲寅的月份。以此断定黄承彦为建安十四年(209年)正月葬而立碑,考虑东汉年间有身份的士族办丧事一般要停灵3至6个月,其卒年则可能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冬之际。

再考据一下黄承彦的家谱:《襄阳记》说,黄承彦是"沔南名士"。"沔南",即汉水以南。《黄承彦碑》的开头也说:"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在"沔南"之后加了一个具体的地名"白水"。赵文考证"白水"方位,引用了《水经注》卷二八:"(沔)水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迳安昌故城东,屈迳其县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

东汉世家婚配极其讲究门第。《三国志》记载“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黄承彦能和蔡氏结亲、俨然是黄姓大族世家人士。考证蔡阳白水的黄姓大族,只有“江夏安陆黄氏”。东汉时江夏黄氏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族。

好了,概括一下:黄承彦生于142年,死于208年,住在汉水南岸,是黄香的后代,江夏安陆黄氏的族人。与刘表是连襟。也是蔡瑁的姐夫。为荆州士族的代表人物。

再来看黄祖。就可以发现黄承彦和黄祖两人之间的巧合太多了。

正史《江表传》中记载:刘表是来自山东的皇室后裔,他任荆州牧时,积极扶持士族文人阶层,和当地世家蔡氏、黄氏结为姻亲,重用地方豪族姻亲势力,如蔡瑁蒯良文聘、黄祖,以江夏安陆黄氏族人黄祖出任江夏太守 。

黄承彦在荆州当过二千石的地方官,黄祖的江夏太守职位还偏就是二千石的荆州地方官;和黄承彦一样,黄祖也是安陆黄氏后人,这就有点巧了;刘表和黄承彦是连襟、刘表和黄祖居然也是姻亲,而汉末诸蔡最盛的蔡讽,可是只有两个女儿!这就更是巧了。

正如三国中没说黄承彦的名,三国中也从没说黄祖的字。从字面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解释:“彦”的意思是“古代有才德的人”。“承彦”的意思就是“继承古之先贤”。即“祖”或者“法祖”“继祖”的意思。而“祖”这个字,在《国语》、《礼记》里就是当动词用。 而且正好是用来说“古之圣德之人”的。古人起名取字必须是意义关联的。所以,黄祖,字承彦。非常贴切。这也算巧了吧。

还能说点巧的:史书所记黄祖是个文人,甘宁批评他的时候也说他“怠于耕农,军无法伍”,一身不务正业的文人腔。孙策骂黄祖“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能和东汉著名的文人领袖刘表成为“气息”知音,"高爽开列"。说明黄祖也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和良好的学识声望。恰巧的是《襄阳耆旧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竟和黄祖用了同一个“高爽开列”的评语。

黄祖也是很有点文人臭脾气的。后来北方名流弥衡出使荆州,刘表也是让黄祖接待的,没有点文化功底,没有点文人风骨,黄祖能邀集江表名士和弥衡对骂、能有底气镇得住场面一刀杀了弥衡这个文化另类?也巧了黄承彦也是极有点臭脾气的:《黄承彦碑》上也得分明:“威武不屈也唐豕不若而清□无□者纯理词穆天□又其倜傥不群”。手握兵权又有士族傲气,黄祖黄承彦的气质何其像也,还不是同一个人吗。

后面还有巧到无法用巧来解释的:黄承彦生于142年,死于208年,卒年66岁。黄祖哪年生史书上查不到,但是说是和刘表年相若,而刘表恰恰就是和黄承彦同年!《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了黄祖部将甘宁背叛时对黄祖的表述:“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既然说黄祖“年老”“昏耄已甚”,总也差不多像是说六十来岁的人吧。无巧不巧,黄祖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遣军西伐江夏之役。和黄承彦卒年一样。

黄祖死后,江夏水军交给了他的内弟蔡瑁统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蔡瑁是个草包,后曹操误信蒋干之言,中了周瑜的离间计,将蔡瑁斩杀。史实不是这样的,蔡瑁很有见地,文才出众,带兵作战能力强,水军尤甚。司马彪《战略》载:蔡瑁继任黄祖为江夏太守,后任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曹操挥军入荆州时,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伏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这个蔡瑁,既是黄祖的内弟,也是黄承彦的内弟。哪有这种巧法。

黄承彦和黄祖,同一年生、同一年死、有同样的祖先和家族、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还有同样的连襟姻亲、当同级别的地方官、甚至还是同样的脾气、同样的社会评价,这两人一个有字无名、一个有名无字,名和字还意义对得那么合式贴切,除了是同一个人,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黄姓为中国第7大姓,其郡望在南阳。黄姓家族是颛顼后裔,黄国故人。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今湖北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晋代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极为常见,与郑成功家族的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南阳黄氏始于南阳太守黄子廉。黄子廉是西汉黄霸后裔。《吴书》转引裴松之注曰:按《黄氏世系》,子廉名守亮,南阳黄氏先祖,配张氏。陶渊明有一组题为《咏贫士》的组诗,第七首中有提到黄子廉:“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风俗通》也提到“白水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于水,其清可见矣。”由此可见黄子廉是沔南白水人,尝为南阳太守,为人清廉。

黄子廉的后人黄香一族,后汉书·黄香传》记载:“黄香,字文强江夏云梦人”。黄香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卒于延光元年(122年),东汉时期著名大臣。黄香兄弟二人,黄香的哥哥在南阳延续了黄氏宗脉。而黄香在汉明帝时迁到了江夏,建立了江夏安陆黄氏家族。

黄香有八个儿子,为“黄氏八宗”。黄香八裔之后分别迁到了各地。其中黄香的长子继续在江夏安陆,成为安陆黄氏家族正脉。次子迁到巴西阆中,成为阆中黄氏家族之祖第五个儿子黄瓒又迁于零陵,建立了零陵黄氏家族。

三国时代江夏安陆黄氏是世家大族。《三国演义》中,黄氏家族着实出了一大堆英雄:

一号黄祖。史书明记:前文提到的黄祖,也就是黄承彦,正是沔南白水人、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嫡系后代。黄祖(黄承彦)生于142年,江夏安陆黄氏之后,也就是是黄香的孙子。

二号黄盖。《三国志·黄盖传》裴松之注引《吴书》:“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吴书曰: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史书确凿,黄盖是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按《黄氏世系》,盖父名安字孚仁,黄香第五子黄瓒之长子。黄盖是黄香的曾孙。

三号黄忠。《三国志·黄忠传》:“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说明黄忠是南阳黄氏的后人。黄忠应该是黄香哥哥的孙子。

四号黄权。《三国志·诸葛亮传》: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黄权的爷爷是黄香的次子。所以黄权也是黄香的曾孙。

五号黄皓。黄皓是刘禅的宦官,任黄门令。后期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黄皓是黄权哥哥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黄香的玄孙。

女一号黄月英。黄月英是黄祖(黄承彦)的女儿,也就是黄香的曾孙女。因此,她的丈夫诸葛亮也就是黄香的曾孙女婿。

上述三国人物,其实都是黄子廉的后人。基本上是江夏安陆黄氏家族的黄香一族。黄承彦就是黄祖。黄忠和黄祖是堂兄弟。黄盖和黄权是堂兄弟。黄忠和黄祖是黄盖和黄权的叔叔。黄权是黄皓的叔叔。黄月英是黄祖(黄承彦)的女儿、黄忠的侄女、黄盖和黄权的堂妹、黄皓的姑姑。诸葛亮是黄祖(黄承彦)的女婿、黄忠的侄女婿、黄盖和黄权的妹夫,一直和诸葛亮闹别扭的黄皓,其实两人也是亲戚:黄皓要叫诸葛亮姑父。

当然,诸葛亮自己家的亲戚也是一大把,诸葛家族和刘表一家、蔡瑁家族、黄氏家族代代联姻,亲上加亲。形成了荆州士族世家四大家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陆人黄祖和东吴孙氏两代三人十七年之久恶缘是如何了结的呢?
三国:曹操远征乌桓时,刘备劝刘表偷袭许昌,刘表为何拒绝出兵?
诸葛亮为什么能在襄阳站住脚?主要靠联姻
诸葛亮岳父是三国名将?曾造出两艘世界最大战船,打得东吴没脾气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什么娶了一个丑女人做老婆?
汉末三国江夏郡的区划变迁记载分歧和可能被低估的孙吴江夏北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