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卦气论与五运六气》

《卦气论与五运六气》
作者:吴山道人混一子

引子
  我们要研究好五运六气,必然要深明卦气论,卦气论来之于易经。运用卦气论必要明白易经的卦象体用。道家及黄帝内经都是以后天八卦方位为体的。八卦又称八门,也也称八宫,要明这些名词的是有专门所指的,还要知九宫,十二次辰。
 我很赞同卢央先生所撰写的《易学与天文学》里所阐述的卦气论,我建议后学们要好好去读这本书。这就是要使我们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最后中通人事。五运六气就是通过此奇门九宫已达中通人事。
  近些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在卦气论上下了很多功夫。是在深入“易老”思想体系。当然我个人的研究主题是站在天道观的浑天学说体系这条思想线上的。在此我们必得说明,我们研究“易学与古天文历法”是站在修身、治身的态度上,科学家们是站在以科学数据理论揭示自然规律的法则上,因此本人是站在道教神哲学思想体系上来尽力整合揭示“玄明”之学。来整合黄帝内经里卦气与历法的相互融会运用,对人与物象的相互感应方法论。我们只以方法论上作阐述研讨。立足于道家“治身”之学说。
  卦气论与天文的关系,确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历法体系,我国的历法阴阳历就是与卦气论息息相关,因干支代入到了纪年、记月、记日、记时中来了。
 北宋前重于记日与记年。魏晋后纳入记月,北宋后纳入记时。由之可知,现在四柱法的研究是起源与北宋,或者说在北宋前还留于民间流传。记时纳入历法中后才可以说是普及留传了。
 关于卦气论与历法的研究,历来是民不可言及的。都会被牵涉到“惑众之嫌”。到了明清后,由于西方的历法进入,古历法与卦气论的象气相对应关系逐渐被遗忘了。又再一次作为了隐学。今日再一次作为显学,是必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由根基上的立足重振。
  首先,既是要知卦气学,必是要明白天道观里的气,是分有元气、元精气。精气三大类。元气与五运有关,五运又有五元运,五元运,又与律吕学有关。所以我国古历法又称为“律历”。是汉时就已形成了。司马迁说过:“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熟万物”。又说“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相治,间不容瓢忽”。既使科学的发展,以仪器的测量所观察得到结果,都只能是在元精气学及精气学上的数据,元气学上的数据是很难抓稳的。古人是以类比及同类相感论,来推步的。
  上述我们所说的气的三大类,它们的表象都有“象”又称为“象气”象气论故是很复杂的。卦气论又通过象气来作为展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在象气论里。
 由之,在卦气论里,后天卦又分本体卦,本体卦只有三爻。本体卦有父母卦乾坤交变而成。我们称为演生。而成乾坤,坎离,震兑,艮巽,八个卦。我们要明,讲六爻而成的八个本体后天卦是放在地盘上的。三爻的后天本体卦是用在天盘与中盘上的。
  在八卦盘中又套入了一个九宫。在八门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中宫。我们要明古人立此意,是建立一个八卦序列。是内封闭下的气运规律走向。其宫数列是:戴九(离),履一(坎),左三(震),右七(兑),二(坤)四(巽)为肩,六(乾)八(艮)为足,中宫为五,十。在道教为内敛罡气。其气始于北方坎,实际是由中宫而显象。
   坎一,顺走坤二,再顺走离三,再顺走巽四,再回中宫,住留后,再起乾六,再走兑七,再走艮八,再走离九。再回中宫。中宫古人是为北斗的。
  我们在谈十二辰次,十二辰次与律吕学有关也与四时八节有关,我认为关键是运用了月亮的周期规律。也称为十二宫,它的带入进来,又将星象占朴学及阴阳家的观象之学带入了卦气论里。
  由之,八卦、八门、九宫、十二辰次,统一在一个天道观模式里后,四时,24节气,七十二候,等象气论与物候论,以类比,相互感应的抽象模拟方式,行成了我国独特的天道观所展现的天地人三才之道。
 在中国哲学思想史里,由于慢长的纪年,各个朝代,所处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因天道观气运流布,所产生的象气与物候的相互感应,哲人们为了适应生存方式,都会在改历立法中进行人为的调序。故此我国的历法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历法历史记载。天人感应之学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特性的一种人文思想方式。由之中文的形成也是因结气成形的由来。
 五运六气的形成一种独特模式,它是在黄老思想下的文化思想模式,属于玄儒之学。它至少保留了殷朝以后的纪年模式,是在不断的完善的。它由隐学到显学,有一个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也是由天地一个大宇宙观,与人体一个小宇宙观类比、相感而形成。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保留了最具完备的天人同构的天人感应之学。
 一、唐王冰《天元玉册》卦气论:
  关于奇门遁甲卦气论的组合来源理论,卢央先生已阐述的很清楚。我这里只谈谈黄帝内经里是如何摆布的。在黄帝内经里直接阐述的不多,卢央先生已介绍了,但在王冰著述的《天元玉册》确留下了遗典。
  在《天元玉册》的卷一里,开篇是“求八司九室至得位法”;
  “一、天蓬室,二、天内室;三、天冲室;四、天辅室;五、天禽;六、天心室;七、天柱室,八、天任室;九、天应室。”
   这里就北斗九星灌以的星象与神名。北斗星所见只有七颗,怎会是九颗?在王冰里就有解释,认为:在周以前道德昌明,其星耀具显,周后道德隐没其耀不显。(有两星为耀)当然作为古天文中可能是因气差的原因。这九室就是九宫之神。
当然这里就套在了八卦中了。一为坎入天蓬,二为坤入天内,三为震入天冲,四为巽入天辅;五为中宫入天禽;六为乾入天心;七为兑入天柱;八为艮入天任;九为离入天应;这样合上后就称九宫定位了。但这里要阐明,凡东、南、西、北、中、为五“正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宫。所以说太一之神只游五正宫,那么走四维宫的就是将了,所以要明神与将的区别。但要强调,有一个别处理,就是中五寄入坤二之中,那么坤也属于正宫了。故此:一、水北方正宫,二、坤为地西南正维同宫;三、震为木东方正宫;四、巽为风东南维宫;五、中央五宫,既太微、紫微、北斗;六、乾为天位微宫;七、兑为金西方正宫;八、艮为东北,山位维宫;九、离为火正宫。上述既是王冰《天元玉册》第一卷里所阐述的,略作解释改动。其原本文可查王冰《医学全书》。
 这里又不得提一下,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冰《医学全书》,在为王冰的文集作为收集整理出书,是一件大好之事,但是在《玄珠密语》,及《天元玉册》两篇文中校点错误之处太多。在这里有关键处引下:
  在卷十三中,几乎是很多关键点校错。余按自己理解调整如下,(原点校错文处可查书)
原点校文:
  1、“冬至,十一月中,(中应为中气)起阳遁,用坎卦上元,上局一,中局七,下局四。”
       因在内经里是讲五运六气的。这就黄帝内经里运用奇门与九宫的特性。
 
  2、“小寒, 十二月节,用坎卦中元,上局二,中局八,下局五”
   
  3、“大寒,十二月中,用坎卦下元,上局三,中局九,下局六”;
 
  4、“立春,正月节,用艮卦上元,上局八,中局五,下局二”;
 
   5、“雨水,正月中,用艮卦中元,上局九,中局六,下局三”;
 
   6  “惊蛰,二月节,用艮卦下元,上局一,中局七,下局四”;
 
   7、“春分,二月中,用震卦上元,上局三,中局九,下局六”;
 
   8、清明,三月节,用震卦中元,上局四,中局一,下局七;

   9、谷雨,三月中,用震卦下元,上局五,中局二,下局八;

   10、立夏,四月节,用巽卦上元,上局四,中局一,下局七;

   11、小满,四月中,用巽卦中元,上局五,中局二,下局八;

   12,、芒种,五月节,用巽卦下元,上局六,中局三,下局九;
  注:以上阳遁十二气之所管四卦,皆进而顺行一至九。

卦气论与五运六气研究中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要来研究历法,因历法在汉武帝前,共有六历,都遵夏商周三统历,汉武帝在董仲舒的提议下改历,将易经的卦象与理纳入到理法中来。形成了太初元历是在元封七年完成的。虽数质加大了,但统一了历法,也将日、月、五星的运行进了了同步推理。套上了易理。完成了大统一,我们先不管对错。但在运用上元历的积元年时,上推历史的基本年代是相符的,由于积数质的过大,在分析上推年时某年的置润不准是可理解的。
三统历,夏朝的正月是以寅月为初始气,商(殷)是以十二月丑为初始气,周是以十一月子为初始气。这都与日月两星同在28宿合宫有关,这就是天道观太极元气的初始及入终的大循还论。
这涉及到交时(夜半),冬至,正朔。也就是说,太阳在南回归线时,是十一月的冬至时也正是月亮与太阳合宿。它们间相隔一度,是会元。汉武帝时历,调到了金木水火土五星与日月连成一条直线,这是人在地球的背面。把他定为新的初元之气。也就是夏商周的三统历走了一个大元,重新开始。汉的这个历法,一直通过历史上不断的修整,但四分历法的方法论没变,到了元朝,在郭守敬《授时历》将它废了。我们要问这个由冬至而初始的“气”延续下来了没有?它就是太一玄明之气,这里我想研究历法的专家应该明白。近期翻阅大量古代历法有关史料与知识,也将视线集中在《三统历法》、《四分历》、《大衍历》、《授时历》上来。作一系统的梳理。
奇门遁甲,奇门术兴起于明朝,奇门历在卦气论上,是取平均质,在15天的节气上要知是15.21785日取平分的,但历法里是遵循19年7润的。所以根本问题就落在时上了。时上准不准确。因古时历法象气要以物候来作为验证的。以求不乱时序。我们研究这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搞鬼神乱力。是秉天道观。论证上古时期的道教文化历史。由之十个道人有九个必须要知阴阳五行的,那医道来说应该是道教看家的本领。
  通过最近的综合研习古历法及翻阅史料,基本认证,王冰的天元玉册,属于太乙历法这个卦气论的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卦气论与五运六气
河图、洛书是怎么来的?
《易》学中的“光 ─ 气学说”简论
图解易经:物候与历法
《黄帝内经》的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理论(2)——北斗历法篇
五运六气的专门术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