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蔚华:利率市场化是生死考验——银行业的5大问题和3大难题
userphoto

2012.08.11

关注
核心提示:利率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国银行业也要顺势而为,加快转型。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的5大问题:

 

1、外延粗放增长的特征依然明显。比如,过度依赖信贷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自营贷款年复合增长率达17.4%,其中2006年至2010年间更是高达19.7%,远高于欧美银行业一般维持在10%以内的水平;

 

2、过度依赖外源融资,2006年至2011年6年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通过IPO、配股、增发以及发行各类债券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45%以上;

 

3、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普遍在20%以下,与国际先进银行普遍40%以上的水平形成明显反差;

 

4、过度依赖成本投入,2001年以来,中国银行业营业费用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明显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而人均、网均利润则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

 

5、过度依赖大客户、大项目,大多数中资银行的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超过20%,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超过40%,而欧美主要银行的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普遍较高,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就分别达到53%、57%和63%。

 

中国银行业的三大难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妥善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且将其取得重大进展纳入规划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中国银行业加快调整信贷结构、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2、去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存款增速趋于下降。存款增长乏力,有负利率状态持续近两年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转变以及金融市场可选择的品种增加,中国长期保持的高储蓄率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资金流出了银行体系之外。另一方面,贷款增速趋于放缓。2011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营贷款同比增长14.1%,低于10年前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资本性脱媒正在中国加速显现。资本性脱媒使得银行同时面临负债和资产两方面的去中介化,而且使得银行利差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进而导致银行陷入经营困境。

 

除资本性脱媒外,技术性脱媒也正在加速。目前中国境内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101家,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连续五年增幅保持100%,现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4年将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赖以生存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供需匹配难等问题将得以极大缓解,从而可能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所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即网络金融,如脸谱借助其多达8.4亿户实名制的客户社区网络,以及藉由云计算和搜索引擎技术确定的真实信用记录,完全可以绕开银行或交易所低成本、高效率地撮合社区内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之间的金融交易。如何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严峻挑战,是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现实课题。

 

3、社会资金正在加速流出银行体系,最近五年中国居民的存款占其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从体系外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效应日益显现。而中国商业银行为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开始在政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业务创新对存贷款业务实行市场化定价,目前人民币存款中市场定价的比重已快速提升至12%以上。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构成巨大的盈利与风险压力,存贷利差将急剧收窄,甚至引发倒闭现象。由于中国银行业收入来源的80%以上依赖于存贷利差,且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生死考验。

 

知道问题在哪里,才能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招行是清醒的

---------------------------------------------------------------------------------------------

                马蔚华: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银行业生死考验

 

利率市场化是摆在我国银行业面前的关键考验。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历次利率市场化短期内都引发了银行倒闭、兼并浪潮。随着我国利率市场不断调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出现了明显的加速趋势。如何正确解读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环境变化?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记者:招商银行一直是我国银行业转型的领先者,您也多次提到中国银行业需要加速转型以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利率市场化无疑是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您怎么看转型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

马蔚华:在中国经济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是必由之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国银行业也要顺势而为,加快转型。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延续,外延粗放增长的特征依然明显。比如,过度依赖信贷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自营贷款年复合增长率达17.4%,其中2006年至2010年间更是高达19.7%,远高于欧美银行业一般维持在10%以内的水平;过度依赖外源融资,2006年至2011年6年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通过IPO、配股、增发以及发行各类债券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45%以上;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普遍在20%以下,与国际先进银行普遍40%以上的水平形成明显反差;过度依赖成本投入,2001年以来,中国银行业营业费用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明显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而人均、网均利润则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过度依赖大客户、大项目,大多数中资银行的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超过20%,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超过40%,而欧美主要银行的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普遍较高,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就分别达到53%、57%和63%。

银行的经营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约束条件和客户需求三大因素的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这三大变化日益凸显,延续几十年的传统发展模式日益举步维艰,亟待加快转型。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是作为商业银行还必须全面考虑与利率市场化同时发生的经营环境的变化。

记者:您提到不能单独看利率市场化,那么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外部环境将出现哪些重要变化?

马蔚华:中国银行业确实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除了利率市场化之外,至少有两点重要变化: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结构优化;二是从资本性脱媒到技术性脱媒的趋势。

首先,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妥善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且将其取得重大进展纳入规划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中国银行业加快调整信贷结构、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其次,去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存款增速趋于下降。存款增长乏力,有负利率状态持续近两年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转变以及金融市场可选择的品种增加,中国长期保持的高储蓄率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资金流出了银行体系之外。另一方面,贷款增速趋于放缓。2011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营贷款同比增长14.1%,低于10年前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资本性脱媒正在中国加速显现。资本性脱媒使得银行同时面临负债和资产两方面的去中介化,而且使得银行利差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进而导致银行陷入经营困境。

除资本性脱媒外,技术性脱媒也正在加速。目前中国境内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101家,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连续五年增幅保持100%,现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4年将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赖以生存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供需匹配难等问题将得以极大缓解,从而可能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所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即网络金融,如脸谱借助其多达8.4亿户实名制的客户社区网络,以及藉由云计算和搜索引擎技术确定的真实信用记录,完全可以绕开银行或交易所低成本、高效率地撮合社区内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之间的金融交易。如何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严峻挑战,是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现实课题。

记者:最后,您怎样看待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程?

马蔚华: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迄今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目前,除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速度与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紧密相关。一般而言,市场化利率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金融产品的大量交易自然形成的,如果社会资金绝大部分储存在银行体系,资金的供需双方被隔开,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就难以找到均衡点。只有资金脱媒,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走出来流向金融市场,才能借助金融工具对银行存贷款的替代效应以及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完成利率市场化。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社会资金正在加速流出银行体系,最近五年中国居民的存款占其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从体系外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效应日益显现。而中国商业银行为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开始在政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业务创新对存贷款业务实行市场化定价,目前人民币存款中市场定价的比重已快速提升至12%以上。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构成巨大的盈利与风险压力,存贷利差将急剧收窄,甚至引发倒闭现象。由于中国银行业收入来源的80%以上依赖于存贷利差,且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生死考验。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7/2MMzc0XzQ5MjM2Mw.html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6cd6a901011gyx.html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润增速放缓真正考验的是中国银行业的转型能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利率市场化下的国际银行业经营比较
不断接近“存款利率市场化”这一战略制高点
利率市场化系列问题2——商业银行转型攻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