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纯正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上市公司
userphoto

2012.09.16

关注

纯正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上市公司

(2012-09-16 07:29:56)
 

    资料来源:互联网

    2012年9月6日,科技部印发《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膜领域科技发展“三个提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贡献度)、一个完善(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1、点评《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根据《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0年我国膜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全球膜市场的10%左右。规划提出,到2015年膜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规模、产业年增长率30%(按此增速估计,2015年市场规模约为1114亿元),但仅为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中,规划提出实现5-8种关键膜材料国产化;建设膜生产线3~6条,但材料类型、及生产线产能信息没有具体披露。
    高性能膜材料“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属性      指标
    科技   约束性    5~8种关键膜材料实现国产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发明专利500项以上
           预期性    培养和引进20~30名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形成10~1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学研创新团队
                     形成10~15个产学研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新增3~5个国家级研发和服务平台
    经济   约束性    建成膜生产线3~6条                    
           预期性    产业增长率30%,形成千亿产业
                     形成10家上市公司
    社会   预期性    示范工程3~5项,示范工程废水减排30%
                     示范工程2~3项,示范工程节能20%
                     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关键技术
                     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技术
                     为过程工业节能减排提供共性技术
    从内容来看,本次规划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到2015年膜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规模、产业年增长率30%”,并提出了2项约束性指标“实现5-8种关键膜材料国产化;建设膜生产线3~6条”。同时,具体提出重点攻关的细分领域关键研究技术、及规划建设的集成示范项目,但具体投资规模并未给出,更多是从技术和产业发展指引角度出发。
    本次规划的出台超出市场预期。此前,2012年5月中国证券报曾报道《分离膜“十二五”规划》将出台。从本次规划内容来看,分离膜是本次高性能膜中的一部分。
    目前上市水务工程公司有(按上市时间排序):万邦达、碧水源、中电环保、维尔利、巴安水务、津膜科技。其中,从事膜生产的企业主要是碧水源(MBR抗污染膜)、津膜科技(深度处理、及海水淡化),此外,还有南方汇通下属的时代沃顿公司(苦咸水淡化)。
    其所涉及的膜材料领域包括: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高性能反渗透膜材料-应用于海水淡化等,高通量纳滤膜材料-应用于地下水制备饮用水等,MBR专用膜材料-应用于大型市政污水处理等);面向过程工业的特种分离膜材料(高性能陶瓷膜及膜反应器-应用于工业高精度分离等,气体分离膜材料-应用于开发高纯气体等,气体净化膜材料-应用于高温气体净化等,渗透汽化膜材料-应用于溶剂分离等);离子交换膜材料(全氟离子交换膜-应用于氯碱行业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膜材料-应用于燃料电池等,双极膜和扩散渗析膜-应用于废酸碱处理等)。
    2、纯正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上市公司
    ⑴、碧水源(300070):
    碧水源成立于 2001年 7月,并于 2010年 4月在创业板上市,是至今创业板募集资金最多的企业,公司依托自身先进的膜生物技术,为客户提供污水处理和和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并拥有较强的品牌与资金实力,在自主创新与业务发展走在国际同行业前列,成为我国环保新型产业业的龙头企业。
    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是作为 MBR 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一揽子提供应用 MBR 技术建造污水处理厂或或再生水厂的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要业务领域是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同时还承担新农村建设及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治治理等业务。公司的业务收入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特征。
    公司经过多年不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已在国际公认的 MBRR工艺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和膜材料制造技术三大关键领域,全面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并成功的投入了商业化应用,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合作研发的“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等奖。公司研发的污水资源化膜生物反应器(MBRU)荣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MBR-120型成套膜膜组器和节能降耗大型膜生物反应器组器先后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公司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核心设备产业化研发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公司承建的北京密云再生水厂工程荣获“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加,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相应提高。
    在研发与自主创新方面,公司在超/微滤膜制造技术、新一代节能降耗、新型膜组组器设备技术、MBR与 CMF 应用工艺技术等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开发领域进一步取得进展,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开始利用自身的技术进入工业污水领域,形成了综合技术实力。另外,公司作为牵头人承担了国家水专项、863 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成功实现了公司研发方向与国家科研规划的的完全融合;在膜材料生产方面展,公司在北京怀柔基地继续扩大产能、在昆明开建新的基地,并在无锡与日本三菱丽阳株式式会社成立合资企业生产膜材料,以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的市场需求。
    公司目前已成成为全球最大的超/微滤膜制造商之一,并实现了用膜的完全自给;同时,公司在管理、品牌、人力资源等领域均取得进展,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公司品牌已成为行业内的著名品牌。
    截至目前,碧水源承建工程中的自产膜均来自北京碧水源膜科技公司,年产能合计230万平米(其中,一期30万平米生产能力于2008年投产、二期200万平米生产能力于2010年投产)。公司承建的污水一体化处理工程,已实现膜材料的完全自给。2011年,湖南碧水源(100万平米,膜种类未披露)、无锡丽阳(超滤膜100万平米)、内蒙古东源水务(超微滤膜100万平米)公司先后成立,均设计建设膜生产线,年产能合计300万平米。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最快的无锡丽阳膜生产线将于2012年底前投产。
  ⑵、津膜科技(300334):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膜法水处理相关设备制造的企业之一,津膜科技在技术储备、不同类型项目经验上较为丰富,但与碧水源等从工程承包延伸到设备制造的同行相比,在大型市政项目的承揽经验上相对欠缺。随着本次上市募集投资项目资金到位,公司膜组件生产能力约是现有的4倍,制约其成长更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开拓。
    公司主营业务为PVDF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提供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膜产品、膜工程两大业务营收/毛利占比分别约为25%/35%、75%/65%,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各约保持在40%-45%、20%-25%。公司膜法水处理业务范围已从污水处理及回用(市政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逐步扩展到给水净化、海水淡化领域和少量工业特种分离领域。
    公司为国内膜法水处理领先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溶液法中空纤维膜产能100万平方米/年。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膜制造和膜应用技术体系,包括:系列化的配方技术和纺丝技术(溶液纺丝、熔融纺丝、涂覆纺丝)、系列化的膜应用技术(CMF、SMF、MBR、TWF)以及上述工艺技术的耦合技术。藉此,公司膜法水处理已在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市政/工业给水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与领先的市场份额,如公司的已建和在建市政污水处理规模达40万吨/日、市政给水净化规模达11万吨/日,分别约占国内膜法水处理总规模的21%、10%。
    膜法水处理资源化技术出众,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污水排放与给水水质标准的日益提高,膜法水资源化技术因具有处理过程自动化、出水水质高且稳定性好等特点,逐渐成为水资源化主流技术之一。目前全球膜组件、膜工程的市场规模约达110亿美元、400亿美元,国内膜组件及膜工程市场规模约达320亿元。在近期我国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2030年水资源管理主要目标推动下,预计我国膜市场年均增长约25%-30%。
    公司此次IPO拟发行2,9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1,600万股的25.00%),募投3.20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35万平方米复合热致相分离法高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产业化、日处理量135万吨的海水淡化预处理膜及成套装备产业化、技术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建设等四个项目。
    截至目前,津膜科技已投产的膜生产线年产能为110万平米,生产的膜同时用于工程项目自用及外销。公司在建产能包括复合热致相分离法高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线(135万平米)、溶液法中空纤维膜生产线(180万平米),目前产品已出口销售。同时,公司在积极研发海水淡化相关反渗透膜等。
  ⑶、南方汇通(000920):
    旗下公司贵阳沃顿申报的抗污染符合反渗透膜及组件产业化项目,成为2011年全国16个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之一,2011年9月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1200万元,同时获省2011年第五批预算内基建投资计划资金100万元,合计获1300万元。2011年7月22日上证报讯:该项目计划建设1条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生产线实现产业化生产。项目总投资9797万元,建设规模为年产36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及10万支组件,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8000万元,税后利润2656万元。项目于2011年9月开工,2012年12月投产。该抗污染反渗透膜及组件产业化项目,是在863计划课题成果基础上链接的产业化项目,项目的实施将推进国产反渗透膜市场占有率及拓展环保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步伐。  
    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公司(占42%)及其控股子公司贵阳时代沃顿科技公司(占95%)主营复合反渗透膜生产,其膜元件产品可用于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程。北京时代沃顿由公司与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组建,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复合反渗透膜生产厂商。目前拥有反渗透膜产能300万平米,年产量超280万平米(每平米销售单价35-50元,成本20元/平米)。占据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市场4%-5%份额,占全国国内企业供给量的50%。 
    北京时代沃顿公司全套引进美国复合膜大规模生产线和工业化工艺技术,通过全面对膜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和创新,使得时代汇通直接进入反渗透膜生产的相当高的技术层次。公司旗下的VONTRON反渗透膜产品已通过美国NSF认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纯化,污水净化,浓缩提纯等领域,并远销海外。北京时代沃顿2011年度净利润327.38万元,贵阳时代沃顿2011年度净利润5156.02万元。2012年1-6月贵阳时代沃顿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实现平稳增长。2012年9月4日,科技部,发改委发布《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控股子公司贵阳沃顿所生产的复合反渗透膜为膜法海水淡化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规划》的出台及实施可能对贵阳沃顿的外部市场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但目前该公司经营发展的实际影响难以估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膜法水处理技术,想要告诉你的干货有很多……
水处理行业下半年投资策略:迎接膜法水处理新时代
我国水处理膜材料的应用分析 千亿市场未来可期
环保行业研究之膜法水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韦伯咨询:2022年中国膜法水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MBR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