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穆与教育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职业生涯,是从小学教师开始的。

1912年春,他才18岁,辍学在家,想到家中贫苦,无法继续上大学深造,只能依靠自学。也就是在这一年,担任了秦家渠三兼小学的教员,一人担任国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等课程,每周要上三十六个小时的课。第二年钱穆转到鸿模小学任教,第三年到无锡梅村镇的县立第四高小任教,在高小任教期间,钱穆接触到杜威的教育思想,将其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比较。1919年,也就是钱穆26岁时候,担任了后宅镇泰伯市立第一初级小学校长。他改变教学法,提出“课程规章生活化,学生生活课程规章化”的办法,因此废除体操唱歌等课程,但每日上下午必有体操唱歌的全校活动,师生一起参加。后来就连国语也变成了这种形式的活动。又如“作文课”,并不是俯首课桌,而是带到校外,指导学生观察讨论,自由发挥。钱穆的这一主张融合了中西教育思想。杜威认为,学校也是个社会,学生应该在活动中养成品德、增长知识,这不妨看作“课程规章生活化”;另一方面,朱熹则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等生活变成“家训”,也就是“生活规章化”。

1949年,钱穆执教于广州私立华侨大学,不久就随着学校到了香港。到香港后,和友人一起创办亚洲文商学院,是一所夜校,起初学生只有六十人。第二年,便创办了一所日间学校,名为“新亚书院”,是一所私立而不牟利的学校,学生多为大陆流亡青年,约近百人。新亚书院后来和崇基书院、联合书院一起,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现今,香港中文大学已经成为了亚洲一流大学,但依旧保留了书院联邦制的格局。唐宋时期私学兴起,书院为学者讲学之所。以书院为核心,以师生关系为纽带,就形成一定的学派。著名的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等。新亚书院的成功,离不开钱穆及其学生如严耕望、余英时等人的贡献,他们在学问上的精进精神,永远是后人的楷模。

在创办新亚书院之前,1940年至1943年期间,钱穆和顾颉刚主持着齐鲁国学研究院的工作。此时齐鲁大学已迁到成都,顾颉刚向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请得专款,用于建设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当时所长为刘世传,顾颉刚任主任,负责行政,研究员有钱穆和胡厚宣,研究员下又有助理若干。虽然这是一个研究机构,但助理们都将顾、钱两位当老师看待,齐鲁研究院近乎是一个书院了。钱穆晚餐之后,执杖徐行,诸生也鱼贯其后;每月有一天为短程旅行,诸生也跟随前往,在大自然中随意漫谈,真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我想,这便是钱穆理想中的教育,也是他在香港创立书院制学校的初衷。

钱穆对治学,有种政治家的风度,高瞻远瞩,注重融会贯通。他认为,如果就经论经,就文史论文史,先把自己限定在一隅,就不能有通方之见。1941年4月,钱穆在武汉做了一个名为“我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的演讲,他认为,现在的人好做专家,但更重要的是成为通人。要成为通人,就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先要“尽信书”,读得多了,自然能发现问题,读书不能预存功利,要相信功到自然成。钱穆这些读书方法和治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现如今,专家不通,博士不博,真是比比皆是。他对学生说:“我们读书人,立志总要远大,要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这才是第一流的学者!专守一隅,做得再好,也只是第二流。”这种近乎于“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真是后无来者。

钱穆的学生严耕望在治学道路犹疑不决时候向他请教,他认为,“把一生精力专注于史籍的补罅考订,工作实太枯燥,心灵也将僵滞,失去活泼生机,不如讲人文地理,可从多方面看问题,发挥自己的心得”,于是便有了严耕望的巨著《唐代交通图考》。钱穆的这番话,也是因为严耕望性格朴质,为学严谨,便希望他能活泼一些,如是余英时等向他请教,一定是另外一番话了。这又是钱穆“因材施教”的例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从吾
书院兴起:在文化复兴的路上
从钱穆那里选定人生道路
继承“学统”,是学术创新的起点
钱穆:民族复兴最根本在文化复兴
钱穆的教育理想与探索,教育史上一朵美丽浪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