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比春游更重要的事情吗?
userphoto

2024.04.10 上海

关注

关于《论语》中的这一章,已经写过好多了,见下:

三月三,聊一聊《侍坐章》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风乎舞雩”?——《侍坐章》备课札记

《侍坐章》最后的一段应该都是孔子说的

加上以前发表的一篇重点讨论其中在“礼乐之道论文,我真是非常用功。

但是今年又有了新的想法。

基本的观点没有变:《侍坐章》中孔子赞同曾点,不是为了春游,而是因为曾点讲祭祀,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以前论文的最后一段说:

《周礼·春官》云:“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女巫掌岁时祓除釁浴,旱暵则舞雩。”可知祓除、舞雩乃女巫掌管,依岁时而行,有水则濯浴,无水则舞雩。男巫则齐口作风声,以感动风神,以求风生水起,云集雨降。“风乎舞雩”之“风”即为模拟风声之意。曾皙之志,为暮春时节行此礼,正合孔子礼乐之道。后之学者,分而论之,争辩不已。唯清宋翔凤《论语发微》中言:“浴沂,言祓濯于沂水,而后行雩祭。”

今年的新想法是,孔子之所以赞同曾点,因为行雩祭,本质上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做法。雩祭的目的,是感动风神,感动上天,为求春季雨润大地,求风调雨顺,为苍生造福。这个格局,是要比前三子孜孜以求的“人间”的治理更加本质,所以这是“异乎三子者之撰”。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在《周礼》中,与“神”的交通是通过“礼”进行的。到了孔子的时代,也就是余英时所说的“轴心突破”时代,各家学说都“异口同声”地采用了“道”这个字,而“天人合一”的“天”也渐渐转变为虚拟的至高精神统治。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但是还是祭神如神在的。怪力乱神和上天之神是两回事情。

不过《侍坐章》还有一个问题没搞明白,就是曾点说“夫子何哂由也”。

按道理说,曾点和仲由都是学生,而且曾点还要比仲由年轻,不该叫子路的名,是要叫子路的字,应该问,“夫子何哂子路也”。这里到底怎么回事儿,搞不太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弟子当中,最勇敢的是谁?
孔子的处世哲学
孔子与露营
《论语》新解6;28
论语·子路13-17
左传启示录|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