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老师讲《论语》:《为政》第四章

第二篇《为政》第四章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这一章非常有名,孔子自述了他一生的学习状态。“有”是通假字,就是“又”。“ 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立志向学。这个“学”不是开始学习,如果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学习,那比我们差多了,我们十五岁都已经完成义务教育了。“志于学”是孔子在十五岁就立志一生都要不断学习,这我们就没法比了,我们中的很多人早就停止学习了。有的人把在学校学习才叫做学习,出了校门就再也不学习了。以我的经验,我大部分所学都是在生活中学习的,学校教什么?教那些别人认为你该学的知识,而生活让你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导权,你来决定自己想学什么。而自己想学的,要么是生活中用得上的,要么是你真正喜欢的,这才是学习的开始。我曾经有两年,工作很闲,虽然手头很拮据,但看了大量的书,学到了一生都受用的知识。如今,那样的纯粹的时光不再得,那样纯粹的快乐也不再有。孔子的“志于学”即表示他已经立下了终身学习的志向,这个是非常难的。

“三十而立”,“立”就是站得住。三十岁站得住不是我们理解的生活、事业小有成就,而是而是在十五岁立志向学的基础上,对人生的学问有了一个坚定的理解。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学习的阶梯。在这十多年努力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够在三十岁左右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稳定的世界观。《中庸》里面有一句话“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教育我们认定目标不放弃,坚持不懈。孔子就是这样做的,认真执行着他的学习之道。

“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就不为外界的事物所迷惑。这句话同样是条件性的,在“志于学”、“而立”的基础上继续向学才能够达到不惑的状态。三十岁,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世界观。但是有没有问题呢?和别人交流、探讨之后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不知道。从这个阶段又经过不断的学习、琢磨、切磋,在四十岁的这个阶段,自己的世界观已经特别坚定了。外界的干扰,其他的学说已经不能再影响到自己。《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说起《九阳真经》的口诀有这么几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当自己的内心笃定,对世界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其他的外界的东西,已经没有办法对自己形成干扰,也许会有一点点小的影响,但是都只能成为自我价值观的补充。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这里不是讲孔子能够超凡入圣,通晓天地玄机。而是指孔子已经了解到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规律。那么达到这一步之后是干嘛?按理说就是遵循事物的规律,道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顺势而为。但孔子是心系天下苍生的圣人,即使知道天命,也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六十而耳顺”,“耳顺”指面对不同意见,也能够虚心接受。在不断的学习之后,孔子的道德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原来的状态是“人不知而不愠”,那“不愠”,就是说明心里已经存了一个恼怒的念头,只是压制自己不去生气。但“耳顺”的层次就要高很多,人家当面说了不能接受的意见,自己也能够很虚心的接受,已经不存在“愠不愠”的概念,面对所有的赞扬、批评都当做清风、明月一样,恬淡、舒适、安宁。如果说前面几个层次还能够通过学习,努力做到的话,那么这个层次和知识无关,只和修养有关,是需要花大功夫的。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一起搭档,有一次,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和客户发生了争执,本来我只是坐在一旁配合工作,但那个客户明显是来挑起争端的,我的搭档岿然不动,但是我因为年轻气盛和他争吵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我把自己降到了泼妇骂街的水准,还是修养不够。即使是现在,我四十多岁了,面对别人的批评仍然心有芥蒂,面对别人的表扬依旧沾沾自喜,这样的修养水平还差得很远。这真的是一辈子的修行啊。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越过;“矩”,规矩。很多人只看到了前面半句,到了七十岁想干嘛就干嘛,但是后面的不逾矩却没有看到。孔子这是说他想干嘛就干嘛,但是他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超过法律、道德的界限。这简直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社会的道德体系浑然一体,不管是行动还是在内心都达到了和谐、平衡的状态。

我们不是站在一旁敬佩孔子,而是要去学习他一直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执行的这样一个状态。在孔子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状态之前,他一直是不圆满的,但是又是一直向上的。我现在的班班名叫“向上,向善”,那么我要告诉班上的孩子,我们朝着至善的目标一直努力,迎接每一个向上的阶梯,一步又一步,终究可以努力达成我们理想的目标。

对我们而言,孔子也给出了一个阶梯目标。为什么说孔子他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把大目标拆分为各种小目标,一步一步的引导我们去实现各种各样的小目标。我们的小目标不是先赚一个亿,而是从“志于学”开始,把我们的人生修得趋于圆满。

       孔子在第四章讲了他学习的轨迹,其实他并不是告诉我们学习有这么多这么多的目标。每一次孔子的弟子讲话,或者孔子讲到其他的事情,我就要提醒大家要小心。本篇第二章,孔子讲《诗经》,其实还是在讲“为政以德”。那本章讲学习,其实也是在阐述第三章的德治。

第三章孔子讲到了治国的理想状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种状态下的每一个民众都必须要营造出德治的土壤。孔子现身说法,以自己为例,讲述了一个普通公民通过不断学习、遵守礼法而达到的一个理想状态。孔子的这一过程,不是在国家机器的强制下,逼迫形成的,而是自我努力,自我实现。孔子没有说的话是,如果人人像我一样,从“志于学”开始,每个人都是向善的,德治社会就可以轻易的实现。

孔子给出的方案是教育和自我规划。很明显,这是一个艰难的改造过程。在学校的教育和生活教育不匹配的情形下,做到“而立”都很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让我的学生离功利的分数教育远一点,能够和自己立身的教育近一点。努力让自己先“而立”起来,让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更多的人。教育和宗教一样,信我者,入我门来;不信我者,登堂也不能入室。

这一章我们都太熟悉了,熟悉得以至于我们自认为自己了解她的内涵,以为自己三十岁就真的“而立”了,四十岁就真的“不惑”了。我想说,面对学习也好,面对生活也好,面对道德修养也好,让我们都更谦卑一点,先从认识自己和圣人的差距开始,好好的检索自己,从现在开始真正地修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想生活的几个状态
《论语·为政》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有谁知道“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吗?
《为政篇》第四章
《论语.为政第二》之4,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一生奋斗的总纲领----适用于任何人(孔子.论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