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考试大纲的说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此,子木老师借东坡先生的名作,表达阅读《高考大纲的说明》的感悟。于是,子木老师有话可说,并谓之“揭秘”。

       一 揭秘“考核目标与要求”

1、删除原表述中的“能够”,使表述的“结果性要求”转变为“过程性要求”。这是本次修改的最大改变。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试题一定会更加明确地考核“思维过程”。表现在试题设问上,会出现诸如“佐证”“传导”“推断”等表达思维过程的设问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着重示范“思维过程”,原创训练“思维过程”的试题。

2、考核目标和要求的核心是“辩证推理”。

注:子木老师所说的“辩证推理”,是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推理。

二 揭秘“考核目标和要求的说明示例”

1、考试题型与考核目标相适应。

这说明,实现“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既可以利用选择题,也可以利用非选择题;实现“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究问题”只用非选择题;这是由考核目标和要求的层次性事实决定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事实上全国卷思想政治试题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与所有的“考核目标和要求”有关,往往一题涉及“四个目标”,由于侧重点不同,采用了不同的题型,但考核核心是“辩证推理”。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辩证推理”这个核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2、试题创新主要表现在命题选材和设问有新意。

《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2017年)》第342页指出:“经过新材料搭建试题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些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开放性,考生难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直接搜索到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知您在阅读本书时发现和关注这段话了吗?

3、考题答案寓于材料。

《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2017年)》有三段关于答案寓于材料的表述:

(1)第342页,“有的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2)第330页,“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由于试题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主题的要点往往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中,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3)第334页,“试题允许多种应答方案,不等于可随意答题,考生仍需注意所用知识与所讨论的问题、试题提供的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要留意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关注理由对观点的支持度。答题内容应体现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知识的灵活应用,应以理论阐述与材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表述,不要生搬硬套教材上的相关论述。”

您关注了吗?

三 揭秘“题型示例”

子木老师认为,题型示例显示了全国卷试题的经典性和稳定性;更换了2016年的示例,告诉我们全国卷在稳中求新的追求;题型示例再一次地讲述了“考试题型与考核目标相适应”的事实。

综上所述,子木老师从《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2017年)》看出三大秘密:第一、考核目标分成四类的依据是答题的思维过程,考核目标的核心是“辩证推理”。第二、考试题型与考核目标相适应,试题创新主要表现在命题选材和设问有新意。第三、考题答案寓于材料。因此,子木老师建议:自创考题,在材料中寻答案,训练辩证推理。

四 两大硬伤

1、均衡价格表述错误。

《考试大纲说明(思想政治)(2017年)》第328页:“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商品价格(均衡价格)在坐标图中表现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其实,这个“交叉点”叫均衡点,均衡点的纵坐标叫均衡价格,均衡点的横坐标叫均衡数量。如图所示,交叉点E叫均衡点,P叫均衡价格,Q叫均衡数量。

2、第三个考核目标和要求的表述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2017年)》第336页-第340页表述了第三个考核目标和要求:描述和阐释事物——①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②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③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根本指导,无论是描述事物还是阐释事物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所以,出现②这样单独的要求,是不应该的。子木老师认为,将②修改为“具体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不是更好?

《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2017年)》第338页:“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的。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考察事物,强调在时间的维度上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趋势及意义等;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考察事物,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段表述,在区分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将两者并列起来。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的观点其实就是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一个特征。所以,将“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并列在一起,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下)
用好考试大纲 把握高考方向
2023一轮复习:思辨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成功应对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方法
创意写作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析例:条件分析、辩证分析 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