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是活得深情,才越是贪生怕死 | 齐桐



很久没有写过东西了,因为这段时间心绪很乱,因为有亲爱的人身体不好。

人活着,最好不要在年纪尚轻的时候活得明明白白,也最好不要在行将老去的时候活得不明不白。适度、适当地思考人生,是特别必要的。

这几天四川发生了地震,朋友圈里除了有大量的祝福以外,还有大量的对生命的思考,活着,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人类仿佛是这样一种高等动物,容易遗忘,也容易记起;容易悔恨,也容易原谅;容易相见,也容易别离……跟他人,跟自己。

立秋之后,天气突然凉了几分,夜也长了几分,情绪便多了几分。

最近人们谈论AI(人工智能)非常多,那么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之间最终的区别会在哪里?有人说是爱,有人说是艺术,我觉得是情绪,感受。

曾经在一本心理学的书上读到过:幸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幸,而是恐惧感。

当我感到快乐的时候,往往会感到绚烂之稍纵即逝,尔后是长久的平淡,就像我们在夜里去看烟火表演,越是满空的耀眼,越是希望它们一直灿烂在那里,但那些快乐与幸福感终究只是瞬息,转眼即过去。这多像我们的生命,我们盼望着幸福,招待着苦难。

那些各式各样的心底的情绪,使我们独立于哪怕再高级的AI而存在,在这个世上。即使那些机器表现出了情绪与感情,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程式的,因为它们没有心,当然便没有心痛。

贪生怕死,从来就是一个最最正常不过的词汇,用来形容每一个芸芸众生。因为深爱这个世界,所以贪生;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自己深爱的人,所以怕死。越是深情地活着,才越是贪生怕死,越是无情的人,才如机器一般,视死如归。

我们的前半生,喜欢比较成绩、比较薪水、比较职位、比较婚姻、比较学历、比较财产、比较父母、比较孩子……终于到了某一天,我们开始比较身体上的健康与生命里的收成。

如果在我们的生命的尽头,可以让我们不那么贪恋,不那么不舍,多几分如归的话,应该办法只有一个,便是:少留悔恨

生命里的悔恨大约有两种:悔恨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和悔恨没有做应该做的事。

它们在《圣经》中被称为:作为之罪(sins of commission)和不作为之罪(sins of omission)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Thomas Gilovich曾指出:作为之罪,会在当下对我们造成沉重的打击,我们会深感懊恼、痛苦以及尴尬,此时此刻的感觉会无比强烈,而它们却又会很快消逝。而那些不作为之罪,才是我们时过境迁乃至终老之时仍然无法释怀的。那些我们本可以做,本应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是最长久的悔恨。

而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大多作为之罪早已选择了原谅和淡忘;而不作为之罪的悔恨越多,我们便越是对这余生贪恋,对这世界深情。

所以,当你生命里遇到这样一个句式的问题时:

我应不应该去看这场电影呢?

我应不应该去带家人旅游呢?

我应不应该给父母打个电话呢?

我应不应该跟她表白呢?

我应不应该去挑战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呢?

……

记住,你的选择是:应该。去做吧,至少这样,会少一些悔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人的人生
20条经典人生感悟: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
莫抱怨
放下我执,焕发你的光彩,感受生命之美
别让你的情绪恶化
接受的能力 | 承认人类的无力,尊重生命的如期而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