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山游记:汶村古城-横山渔港

世界因你而美丽




光阴似箭 如月如梭

写在前面:

各位朋友大家好啊,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最近又有收到了很多新的关注。自2017年至今,这个公众号已经陪伴大家走到了第六个年头,本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原则,我的文章一直都是不瘟不火的。原来以为自己可以立志以宣传为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

本来我这篇文章应该会早两天写的,但没办法,除却清明的第三天,这次我已经是第二个要上班的小长假了。而且五一假期的第四,五天,我都要上班;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只需一句话,我们就要无条件服从,为了生存,又有什么办法呢?

即使工作是这样一言难尽,但对于下班后的生活和旅游,我依然满怀热情,我仍然是很喜欢窜来窜去的,喜欢拍照,也喜欢写文章,哪怕是那日在台山冒着大雨,我打着伞,踩着泥泞的乡村的小路,也乐此不疲。

同行的家人都笑我痴,这么大的雨,你还去拍照?对啊,任凭自己的鞋子马上要全部踩进夹杂着泥水的草丛中,依然一直向前行。就一如当年我开始写公众号时,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傻,你写这些东西哪有人看的,算啦。但我就是喜欢啊,那就继续写咯,又不是为了谁写的,人活一世,别人怎么想你不重要,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生活多难,坚持你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台山-汶村镇

汶村镇

汶村镇位于台山市西南部,南濒南海,北靠笠峰山系。汶村始祖陈恺建村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到现在已有840年,这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海岸线长36公里台山三大渔港之一的横山渔港,已有300年的历史,有渔船422艘,总吨位10700吨,渔业产量31919吨,渔业产值35779万元。下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6.2万多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5万人。

五一假期的前两天,我已经大概规划好了五一出游的路线,但是4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那天过得非常惊心动魄,几乎是劫后余生般地回到家,我就觉得,你想做什么一定要现在就做,不要等以后。人生无常,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于是,假期第一天,我们就出发到了海宴镇,我第一次去到海宴,去了海晏市场吃了并不是很好吃的“泥虫汤圆”“泥虫肠粉”,然后就去了青山咀、五丰村、蓬岛,再出发到汶村镇(我下一篇再写,不然怎么写【水】多一篇,哈哈哈哈哈)。


汶村横山渔港,这是休渔期的前一天,绝大部分渔船都已经回港。


别看这里淤泥堆积,好像一条小河,其实这里离入海口很近,而且晚上下雨后,这里水就涨满了。





白天的渔港,没见到什么人。



出港处24小时都有人把守,做好防疫工作。

到了汶村已经是傍晚,我们直接来到横山渔港,却因为是休渔期的前一晚(5月1日开始休渔),所以基本所有渔船都返回了港口,并没有见到渔民卖海鲜的盛况。


其实这里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个牌坊。。。






这些像葱头一样的东西,就是招潮蟹了,那天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见到我们来太兴奋了,倾巢而出。


红树林的植物就是不一样,非常美。

这两幅图我都是不忍直视的,因为我有间歇性的密集恐惧症。但这就是生命的奇妙,或者天上也有另一种生物看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





于是,我们就去到横山渡口那里那个红树林公园,攀上那条即将倒塌的木栈道,见到一大群螃蟹,非常非常多。我就在想,为什么没人抓这些螃蟹呢,于是我就马上上网查这是什么螃蟹,虽然我不会形容它具体的形象,但是很明显这些螃蟹是一只钳子大一只钳子小的,于是我就查到了这叫招潮蟹,生活在海边的红树林,多以鱼类的尸体或者腐肉为食,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没人抓了。


这个渡口是去北陡的,八块钱搭一次。


在那里,我们还见到从横山到北陡的轮渡到来了横山,又出发去北陡,一来一回,转个头就可以又出发了,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轮回,哈哈哈哈哈。这条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很有趣,上面有两排座位,乘客们在船的两边面对面排排坐,但没食果果,哈哈哈哈。本来我也很想明天去搭一轮玩玩,八块钱坐过去也不贵,但是第二天完全没有停过雨,所以比较可惜,并没有体验过。






这个码头真是荒草萋萋,傍晚时分,不见一个游客,是不折不扣的小渔村。


在海晏的村道,一路两边都是这些美丽的小草,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滩涂上有个阿叔在抓螃蟹,他有一个特制的“滑板”,能让他在泥泞中也能如履平地。


其实可能那一晚下雨之后,这里都涨潮了,那这片海就会很大。


对面山头就是北陡镇。


这些就是一些小螃蟹。


下图右边的就是镇海湾大桥。

这里叫做镇海湾,不远处的高速公路上有一座镇海湾大桥,这里应该也是海了,虽然还是有两边岸的,但这里也是非常宽阔,风很大,加上这时天色已渐渐变黑,一半灰一半黑,人很少,就是乡村的那种宁静。



这栋建筑,写着横山…不知道后面是什么字了。




这里有个千里公园,有🐴的浮砖。



看看这大街小巷,可以看出横山村也是有故事的地方。




这间学校还这么新,就此废弃,真可惜。

下图应该是本地的渔民庆祝休渔期的盛宴。

回到横山渔港,又去街上兜了一转,发现这里有一间废弃的学校,街上行人不算少,可能因为这晚准备休渔,常年漂泊在外的渔民们都回家了,所以街上到处都是一家老少,有些人围坐在家门前品尝着海鲜盛宴,有些人早早吃完了饭,就上街去玩乐。我们也随便找了一家饭店吃饭,海鲜价钱并不便宜,甚至比镇上更贵,不过这家的味道是可以的。


这些是仓鱼🐟,一串串起来是25块钱。


夜晚的小渔港,几乎没有游客,非常宁静。

不过,休渔期的到来,划破了久违的宁静。


夜晚还有稀稀落落的海鲜售卖,应该是渔民出海回来的鱼获。


凉风习习,倒是很独特的体验。


下午还是一片淤泥,晚上就变成了一条河,大自然果然是鬼斧神工。



其实这张照片是非常有违和感的,看左边你可能只会认为这是一个小城镇的楼房,但是一看右边,又是无尽的渔船,近在咫尺的入海口。这就是渔村的魅力,永远有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条海鲜船,卖海鲜的船。


夜晚的渔港,凉风习习,渔民围坐门前谈天说地,在海边吹风吹水,在街上逛来逛去,这样的风景,我从未见过,这就是小渔村之夜。


宵夜泥虫粥,味道非常鲜美。不同于沙虫,泥虫是汶村的一个特色。



一夜暴雨,渔港水位暴涨。连马路都被淹了。



雨中的横山渔港。

雨中的汶村农田,现在我发现除了都斛,台山还有好多地方都是有大片农田的。

华侨林场,华侨农场,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亚归侨的相关产物。



雨中的汶村街上,空荡荡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间早餐店。又是吃泥虫的一天。


他们在劏泥虫,要拿着一根长长的针一样的特制工具捅破泥虫的内脏,才算劏好。




泥虫肠粉,泥虫汤圆,泥虫粥,汶村有很多与泥虫相关的美食。而与泥虫最搭的就是胡椒粉。泥虫鲜甜,胡椒辛辣,两者刚好碰撞出火烧的味道,在你的口腔中爆发,哈哈哈,编不下去了。这些东西一碗大约是20元上下,价格并不便宜,因为本来泥虫就不便宜。





即使是五一假期,由于大雨滂沱,街上几乎没有一个人。


汶村市场的糕点,味道是比海晏市场的好很多,卖相也很美。价钱还不贵。


汶村市场的海鲜,说贵不算很贵,比横山渔港便宜很多,但相比其他镇,也不见得便宜。



第二天,整天的雨都没有停过,我们去到汶村镇吃早餐,这里的泥虫汤圆比海晏的好吃多了。又去到汶村市场买海鲜,然后,去了汶村古村,在大雨中感受青石板路的魅力。在这条村我见到了三座城门,三座城楼,三个牌坊,东南西门,当然还有个北门我怎么找也没找到。

这条村很大,有一条护城河贯穿始终,里面有古庙,有祠堂,有学校,也有池塘。乍一看除了几座城楼,与其他小村庄并无两样。直到今天看到一段关于五邑南明历史的视频,我才知道这里原来并不是简单的一条小村,作为明末清初反清复明的最后一个根据地,这里曾经战火纷飞,在满汉两族的纷争中血流成河,成就了宁死不屈,全家尽忠的英勇将军王兴;也延续了明皇朝“君王死社稷”的传统,南明唐王也是在汶村不愿投降而英勇就义。

戏说汶村历史

话说在宋代的时候

有一位叫做陈文的官员

既然叫做文

那一定很有文化了

没错

这位陈大人的祖上

乃是大名鼎鼎的

颖川“陈太丘”先生

也是“梁上君子”的主角之一陈寔

有一位这么有文化的祖先

相信陈大人也是很优秀的

但很不幸

优秀的陈大人被贬官了

为了不让子孙受牵连

他只好拖家带口

在1099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连夜由福建跑到了南雄珠玑巷沙水村

就这样成为了陈姓入住珠玑巷的始祖

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几代人

汶村古村(古城)的西门,西康门。

这里有一座文化楼,看起来挺有文化的。

这一栋建筑比较古老,而且上边有两条龙。





你可能会觉得这几棵树怎么这么模糊,没错,不是我的手机有问题,因为天下着大雨。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我打着伞行走其中,不断地窜来窜去,想寻找古迹,还不断在拍照。如果这都不算爱,那我应该找不到我很更喜欢的东西了。





这是一条古巷,一栋古门,但翻新得不伦不类。



一条古巷,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我没有油纸伞,就打着一把帆布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巷子里有很多旧日的事物,一张石凳,坐过几代人?

到了第四代

又出了个大官

名叫陈辉

也称陈凤台公

这位凤台公官至谏议大夫

也就是参谋长

而且还是皇亲国戚

此话怎讲?

难道他改姓赵了?


这幅画面非常有感觉,古色古香。




重修门楼的孝子贤孙们,名字被登上了牌匾。


这栋门楼,真的就一言难尽,说他新吧,又不像新的,说他旧吧,好像又不旧。。。


不过这座桥是真的历史悠久。屹立于此差不多一百年了,而且中间应该是可以起降的,如果中间木升起来,那么敌人就会掉进水里了。不过这应该装饰作用大于防御作用。



是这样的

凤台公娶了一位好老婆

这位好老婆不仅为凤台生了许多好儿子

(凤台七个儿子中四个中了进士,

另外三个也是秀才,

史称“七子流芳”)

还有一个好妹妹

这位好妹妹正是当朝(孝宗)的皇妃

顺理成章地

凤台就成为了宋孝宗皇帝的连襟

那国事就是自己家事了

所以凤台公一直都尽忠职守

为连襟和外甥守卫江山

等到外甥的儿子(宋宁宗)继位

这时蒙古帝国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统一天下

他们又学金国人那招

要联宋抗金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一条奸计

但宁宗显然不是一个明眼人

因为先辈在五国城的遭遇

他已经被仇恨遮住了双眼

恨不得将整个金国屠了

马上就答应了蒙古人的建议

但凤台公觉得这样不行

于是

就跟着他的岳父邝谆(开平泮村始祖之父)

上疏皇帝

这就是有名的“缓金伐元”疏


但是结果如何呢?







这个就是南门了,这座门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的。





然而门楼,还是一如既往的一言难尽。



这张照片很有感觉。





这一间房子虽然半烂不烂的,但真的很有意境。加上这倾盆大雨,别提有多美了。







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了

那位宋宁宗

也就是凤台公的后辈

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反而将凤台公贬官了

凤台公心想不妙

这个小皇帝不英明啊

我还是快逃吧

于是

他就又跟着儿子们

继续从珠玑巷南下

但是这时凤台公年事已高

已经走不动了

就和六儿子陈英在清远落脚

与当地瑶民一起抵抗元军

最后父子壮烈殉国

那剩下六个孩子呢?

怎么逃好呢?

他们想来想去

就订立了一条“逢涌则止,近水而居”的准则

大家就四散了


汶村古村处处可见历史痕迹。




这个是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但拍照真的很有感觉。






其中
凤台公的第四个儿子
就是陈恺
这位恺公跑啊跑
跑得太累了
就去到一间破庙休息一下(三圣堂)
他这一休息倒好
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个神仙同他讲
你不要跑了
就住这吧
这就挺好的
于是
恺公就叩谢神恩
同时决定居住在这
还为这里起了一个名字
“汶村”
一则为了纪念他的祖先陈文
二则纪念他们居住几代的故土--珠玑巷沙水村






“星聚流光”这四个大字是不是很有文化呢?没错,这是清朝云南一位知县陈栋写的。























汶村陈姓:

咸淳九年癸酉岁,即元太祖至元之十年正月甲子夜各逃生,吾祖相语曰:“是行也。”兄弟恐难相遇同处,但逢冲则止焉,兼村名有点水者即栖焉。盖水流万派在可以逢源,矧故土亦曰沙水村,以志无忘所自也。因是咸淳九年,法祖偕伯叔兄弟子侄,登舟而往步陆而行,通迁于广州府各处居焉。长谟翁四子至古冈德行里寓焉,次宣翁迁居东莞;四恺翁迁居海晏汶村;五润翁迁居潮州;六图翁迁居清远城里;七仁翁迁居古冈涯湾。

辉四子陈恺,字世诚,宋宣议大夫,偕眷迁入汶村,为汶村一世祖。生四子梦熊、梦虬、梦蚪、梦鸾,族住新宁海宴汶村。除陈恺二子梦虬留居汶村以外,其余三子均外迁。长子梦熊,娶甘氏生宗尧,迁海宴横岗;三子梦蚪,生宗元,迁福建福州府长乐县柱头村,宗元于宋理宗年间(1224-1264年)进士及第,后裔居古冈州、新会文章都水东村(今新会牛湾水东村)、汶村镇上源村。四子梦鸾,字节夫,号南来,梦鸾次子宗太,宋赐进士,拜殿中丞,生三子,长一濯,号水心,二十岁登宋度宗咸淳庚午(1270年)科贤书第一人,任雷州教谕,迁开平三江乡、八姓乡等。留居汶村的二子梦虬,后裔分十房:长房逸昂、二房逸轩、三房逸连、四房逸静、五房逸廉、六房逸清,另有洞明、默识、乐园、素良四房(台山县汶村《汶村陈氏恺翁十世孙复新祖房之家谱》























这个就是汶村的陈氏祖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纪念汶村始祖陈恺公。









恺公就一直在汶村住下来了

不久

宋朝就被逼到崖山了

这时

作为亲戚一场

恺公的七弟弟

陈仁的后人陈仁辅,陈英辅兄弟二人

毅然捐粮几千石

运到崖山勤王

还受到当时丞相陆秀夫的表彰

但很可惜

之前皇帝不听凤台公的话

始终没能挽回颓势

宋朝在崖山倾覆

......


如果不是听人讲起,谁会知道这里曾经打过仗?










你猜这是什么?没错,这就是山坟的石材,海晏,汶村的坟墓都很有意思,要在坟头加一块姓氏的圆碑,就像图中的“甄”“陈”一样。


这是下图那间屋门前一个半月形的“风水塘”。










恺公虽然远在汶村
但仍然是一声叹息


感慨外族入侵
这一叹就是三百多年过去了
这时汶村已经发展成一个千人大家族了
这时的族长是举人陈王道
他不仅仅是举人
而且还很有钱
刚好那时又是明末清初的大乱世
刚好附近又出了一位土匪将军
高举“反清复明”旗号的王兴
他当然怕他的钱被抢了
于是就在顺治二年(1652)
在汶村修建了城墙
护城河
城门等建筑
用以保护家族的身家性命





“三圣堂”位于汶村镇东上村,村民称其为“大庙”,几百年来一直香火鼎盛,是台山在册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年、咸丰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七年重修及扩建,最近一次修整是在2004年,都有碑文记载。三圣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二天井,总面阔12.16米,总进深41.39米,占地面积503.30平方米。硬山顶,大镂耳封火山墙,地瓦面,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正门门额石牌匾刻“三圣堂”三字,有上下款,门口两侧有石刻对联“道演西来妙,权司北极尊。”庙内雕梁画栋,供奉着36尊神像,有观音堂、文武殿、恭圣殿、绥靖伯殿等。



三圣堂庙是建于汶村立村之前,距今约有800年历史,堂内重修碑文记载:“自宋乾道九年,我始祖恺翁自雄州逃难,泊舟三圣寺侧,夜梦诸神告以进止,遂负神南奔,卜宅于此而庙以立嗣,后由故鼎新,由小扩大……”意思是说,陈恺南下逃难寻找、选择安居的地方,当船行至三圣寺侧停放,夜晚梦见神人指点:你不用再找了,这里便是你们居住的好地方。

随后陈恺率领族人来到这里,建立村庄繁衍生息,他们的南迁同时带来了中原的民间习俗——庙会。庙会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意旨在祈福驱灾,庙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北帝和榕树大圣等神像,因村中历遭天灾、瘟疫、土匪等波及民生,村民寄托神灵庇护,于是抬起庙中“三圣”神像,在村内巡游,以驱邪祈福,俗称“做福”。这习俗起源至今已有数百年。

十年一度的汶村庙会,牵动着无数海内外游子的心。








为了自己的钱财与家族
为了防止王兴偷袭
陈王道还投降了清朝
王兴作为一个绿林好汉
本来就觊觎富足的汶村城
现在听说陈王道身为明朝举人
竟然投降敌人
更加愤怒了
于是他发誓要灭了汶村
一开始汶村父老还据城顽强抵抗
后来被攻陷了(1654年)
王兴改称汶村为“文安城”
所以汶村也称“文村”
王兴咽不下这口气
同时也为了坐稳汶村这个“老营”
怕汶村人与清朝里应外合
于是就诱骗剩下的村中男丁回村
想一举把这群“卖国求荣的汉奸”都杀了
果然有很多人上当受骗
最后只有百人幸免
集中砍头的地方血流成河
连地都染红了
被称为“红地”
所以汶村直到现在都有一个
“斩头忌”(农历六月廿二)
也只会称王兴为贼





















王兴其人:

据清光绪十九年的《新宁县志》:“王兴,番禺人,少为农,短小精捍,智计过人,群呼为'绣花针’;明亡,遂散家财,收纳亡命,以计恢复,四方归之。”

王兴(1615-1659),广东恩平人。明末,清军向广东进攻,王兴于1646年率领农民在恩平起义抗清,接受在广东肇庆的明永历帝任命为广肇会宁恩阳地方总兵官,挂虎贲将军印,在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带坚持抗清达12年之久。以后退守台山文村,坚持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8月17日,因械尽粮绝,妻妾16人先自缢死,王兴举火自焚。
























这一间平平无奇的屋,相传乃是王兴将军的府邸。




而这间屋,相传则是南明唐王朱聿鐥的行宫。





这条小巷子很有历史的痕迹。





南明五邑历史年表(复制链接在互联网中可打开):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SY4y1Y7zJ?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ession_id=571fb019-55eb-4858-a846-7f355c19631d&share_source=WEIXIN_MONMENT&share_tag=s_i&timestamp=1651919345&unique_k=UssBn5N

话说现在不是清朝了吗
怎么还有明朝的将军
没错
这是明朝灭亡后的小明朝
史称南明
在清朝成立后的十八年间
还活跃在中国的南方
不过这个南明
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团结
所以先后出现了很多位皇帝
而王兴投靠的皇帝
正是在肇庆称帝的桂王朱由榔
世称永历皇帝
由于拥立有功
王兴被永历皇帝封为
“左军大都督”“虎贲将军”
这位王将军
也是一位人物
他本来是一位农民
而且是“绣花针”式的农民
也就是他的心眼只有针那么大
你若得罪了他
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在明亡后成了绿林好汉
四处招募亡命之徒
想恢复大明江山
他与前明巡抚合作
先后攻下恩平
新宁(台山)大部分地区
还在台山大隆洞地区找到了
从广州逃命而来的唐王
(南明另一个皇帝隆武帝)
的弟弟朱聿鐥
和他一起搞事业




近代的西洋建筑,也很有特色。





汶村的东门。



话说这王兴也不知道有什么个人魅力
还是南方百姓真的很讨厌清朝
所到之处
无不归顺
很多臣民都跟着王兴干事业了
声势非常浩荡
还惊动了
大汉奸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
没错
就是平西王隔壁那个平南王

他亲自带兵三万

来汶村攻打王兴

然而相持数月

他竟然被王兴击退

而且折兵万余人

哈哈哈哈哈

这让大汉奸

不是

应该是平南王脸往哪放

于是他暗暗发誓

并等候时机

一定要把王兴灭掉


这栋楼就没有什么特色,但是牌匾很有年代感。



曾经的田地,现在都荒芜了。



这是旁边的一条村。




过了四年
到了1658年
大(平)汉(南)奸(王)
终于等到了一个绝世好时机
因为这一年夏天
刚好碰上台山大饥荒
尚可喜领兵十万
来到汶村
势要荡平王兴
汶村军民众志成城
吃树皮草根
也无一人叛逃
这仗打了两年
城内弹尽粮绝
王兴感慨大势已去
带着全家妻妾十六口
全部自焚殉国
而那位唐王呢
为了保全祖宗颜面
也不愿当俘虏
临死前依然谨记着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的大明遗训
毅然自杀殉国
......
(以上文字全属个人虚构 没有历史依据 请勿轻信)






英雄气短

青史留长

这独特的古村落

流水不息的护城河

就像在默默地讲述着汶村的复杂历史

END

夏天,你好
我们已准备就绪

参考资料:

1.搜狐网-台山日日睇:台山汶村“横山渔港”原来已历经300多年风雨!-2018.09.07

2.台山市政府网-汶村镇人民政府:镇街概况-地理位置;历史文化

3.百峰网:【传承非遗】有一种热闹叫汶村庙会 | 记忆中的民俗文化瑰宝-2017.04.09

4.行走广东:打卡广东汶村古城,探寻抗清英雄王兴与此村结下的深仇积恨-2021.05.20

5.陈氏网-凌村陈氏宗祠:铭刻祖先“勤王”义举-2017.04.17

6.世界江门青年大会:江门有座这样的老祠堂,135年历史可以写成一部“侨”史教科书-2017.10.12

7.追溯汶村的开村-陈氏文化

8.拱海路79弄-走进汶村古城,探寻历史遗迹-2022.05.03

9.文涛百科:“一代忠魂,匡扶宋室,四朝元老,邝愈平”-2016.12.01

10.爱家谱:陈氏源流大迁徙之南雄珠玑巷印记-2021.10

11.陈姓阿芬-南粤第一姓:陈氏、陈家祠及台山陈氏源流考纪-2022.05.10

12.江门日报:汶村古城探秘-2012.06.01

13.美国松石局书坊-陈凤台世系研究:广东南雄世系(由陈文至陈猷)-2012.06.03

14.中国台湾网:台山陈姓源流-2006.04.10

15.百度百科:陈凤台;王兴;邝愈平

16.哔哩哔哩弹幕网:伊子秋辰-南明广东五邑历史年表-2022.04.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艳丨小编被这样的江门台山汶村美翻了!赶紧@朋友去…
微头条
又到生蚝肥美时,台山这个海边小镇,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
台山寻味之旅二-----台山汶村五昧鹅
贵阳南明-13年2月海阳天天渔港年夜饭
自驾游台山汶村镇,这里景色美翻了,看看有多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