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不打小孩日谈教育

今天是孩子期中考,一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

当期中考试碰到不打小孩子,我今天是发期中考试成绩呢?还是不发呢?[呲牙][呲牙]

我一刷到此信息,非常好奇,4月30日竟然是“国际不打孩子日”。这可是我之前一直不知道的节日。

我于是百度一番,弄清此节日的来由: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又名拒绝体罚日、无巴掌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

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设立背景:

在美国,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亚裔移民家庭以及是一些收入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现象相对于白人家庭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虐待、性侵等情况。

正是因为美国的确存在虐待孩子的情况,美国儿童人权组织有效管理中心在发起了反对体罚儿童的运动。

节日文化目的:

设立这一“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

由此可见,“国际不打小孩日”其实是在倡导一种科学教育孩子的理念。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但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效果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长的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上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误区,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当下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叫做“鸡娃”,意为给孩子“打鸡血”。就是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

家长非常注重孩子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上面不惜血本,却忽略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

不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殊不知这种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从长期来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动手打孩子,惩罚孩子。并不是说打孩子不可取。

反之,一味采用温和教育方式也未必是好,有必要对孩子实施惩戒教育。

关键实施惩戒教育也要讲究技巧:

首先,对于小孩子来说,当他做错时可以适当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

其次,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不可在亲戚朋友面前或公众场所惩罚孩子,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最后,当家长看到孩子犯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切勿急于打骂孩子,因为一顿暴打不仅会伤害孩子,对家长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

而且不少家长情急之时对孩子的体罚往往会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所以,对孩子实施惩戒教育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期望各位家长与学校的老师们,多学学“国际不打小孩日”,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地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不打小孩日”:你的童年都被什么打过?
非常道86:教育小语2
家庭也需要惩戒教育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国际不打小孩日!
教育儿童的最后黄金期——答小学班主任问
拒绝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