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好,我叫小楼,这是我2018年最新简历!请多多指教!


别人都说 我既神秘又美丽

是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自然景致

山水美态 历史古迹



我的名字,叫小楼。


让你们久等啦!

属于小楼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今天正式上线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简历


  ❖ 中文名称:小楼

   诞生时间:1987年1月

   我的语言:客家话、本地话

  ❖ 性格:温婉、勤奋、努力

   行政类别:镇

   监护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 地理位置:位于增城区北部生态产业区,距增城中心城区10公里。

   面积:136平方公里

   人口:户籍人口5.2万

   电话区号:020

   邮编:511396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成长经历


(小楼的早晨 陈洪发/摄)


  ❖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划分为9个区,1952年1月,腊圃由第四区划分为第九区。

  1955年8月,各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以原驻地为区之名称,名为腊圃区。

  1957年撤销区公所,腊圃区划分腊圃、二龙、小楼3个乡。

  1958年10月,乡合并,成为大同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恢复为腊圃区。

  1963年,改称腊圃人民公社。

  1968年2月,各公社改称公社革命委员会,腊圃人民公社变为红星人民公社。

  1975年,恢复为腊圃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改称区公所,改为腊圃区。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按计划搬迁镇政府到小楼圩,定为小楼镇。

  1989年2月,镇政府由腊圃圩迁到小楼圩。

  2004年,增城对行政区域作出重大调整,以增江河为界,白湖村从小楼镇分出,划入增江街。



我叫小楼
这是我名字的来源



  相传有位百岁老人临终时,以屋中有小漏告诫后人要防微杜渐,后人为谨记老人教诲,故在定居的地方取村名小漏,漏取其谐音,即小楼。


  小楼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寓意着当地人们通过勤劳致富,家家户户建小楼,过上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景。



我叫小楼
辖区有21个村(社区)


河洞村、西境村、东境村、庙潭村

腊圃村、正隆村、罗坑村、竹坑村

黄村村、邓山村、沙岗村、二龙村 

青迳村、秀水村、长岭村、约场村 

西园村、小楼村、江坳村、九益村、小楼社区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学历


▼  小楼中学 


▼ 小楼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中心小学 


▼  沙岗小学 


▼  腊圃小学 


▼  庙潭小学


▼  竹坑小学 


▼ 长岭麦韵芳小学 


▼ 小楼幼儿园 


▼ 腊圃幼儿园 


▼ 博思幼儿园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交通


S29从莞高速

(从莞深高速路小楼出入口)


S2 广河高速 


S256 增派公路


S380 腊福公路


X261 小正公路


X940 约福公路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故事


何仙姑家庙



  “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阅尽沧桑的古庙几经盛衰起落,但依然屹立。对人们来说,何仙姑传说也许只是一个纯真而美丽的梦,但她身上被寄予的一切美好并不因时光褪色,反而成为深厚而斑斓的民间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庙顶仙桃



  仙桃凝天地神韵,聚日月精华,集仙姑灵气,历经百年风雨,年年开化,岁岁结果,是康乐长寿的象征。相传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八仙赴瑶池给王母娘娘做寿。只见神仙境地,如诗如画。王母娘娘的寿宴,盛大豪华。何仙姑触景生情,心想自己成仙后,还没给亲生父母祝过寿。王母娘娘见状,拉住何仙姑的手问原委。当何仙姑将心事道出,王母娘娘大赞何仙姑有孝心,并赏赐一颗仙桃种子给何仙姑。


  蟠桃盛会结束后,何仙姑细细思量,便将仙桃种在家里的屋顶,希望结出甜美的仙桃,奉送给父母亲品尝,以表女儿孝心。



千年仙藤



  传说何仙姑成仙后返回家乡,在家庙旁的树林里乘凉。吕洞宾欣闻赴会,匆忙间用神仙拐杖钩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羞羞然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撒手丢掉拐杖,架起祥云向何仙姑道歉。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为几颗支撑古藤的大树。


  仙藤学名“白花鱼藤”,藤茎最粗部分周长为2.3米,延伸跨度30多米,6月开花,8月结果。花开时节,白花如雪,清香弥漫,蝶飞蝶舞。


仙姑塔、仙姑钟楼



  仙姑塔、仙姑钟楼揉合中日仿古建筑风格。据了解,当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在小楼一带投下了大量炸弹,许多房屋建筑被夷为平地,唯独仙姑家庙秋毫未损。仙姑塔外观十一层,高达39米。仙姑钟楼里摆放一口2.5吨重的大铁钟。登塔远眺,数百里锦绣山河尽收眼底。


仙桃园



  桃花寓意喜庆、美丽、情意绵绵,有花开富贵,面若桃花,桃花好运之说。相传庙顶桃花盛开的日子,何仙姑邀七仙到小楼赏桃花。兴致来时,众仙向何仙姑提议,如果能让家庙后面杂草丛生的观音山种上桃花就好了。



  何仙姑面露笑容,口中念念有词,轻轻朝桃花吹了口气,一瓣桃花从空中飞向山坡,幻化成成百上千株桃花,瞬间山坳成了花的海洋,花香浮动醉红一片。


二龙当铺



  二龙当档原是四约会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当铺开业以来,承接保管典当业务,历经数十年兴荣,解放后期日渐式微。当铺老板将客人寄存(典当)的贵重衣物、金银、首饰存放于第三层阁楼之上,随着业务的开展,兼代管托管耕牛,以收取典当费或托管费。为确保当铺安全,四周扩建近十间便房,规模随之扩大,成为四约乡名副其实的当铺街。当铺街长20.4米,宽13.8米,两旁骑楼式建筑一字排开,透过近十间铺面仿佛还能依稀看到昔日典当业的兴荣景象。


二龙拱桥



  二龙拱桥,清朝崇贤都(即今小楼镇)的绅士骆家骏、赖元章倡建,以缓解夏秋两季澄溪水涨期乡民过河之难。桥宽1.8米,长30米,两边有扶手,桥两端有石马头像,故桥又称马头桥。桥高5米,设一桥墩,两头砌分水尖。两头桥边种有两棵与桥同龄的树,给过桥人遮阴乘凉。据当地人反映1960年特大洪水,山洪爆发,废了一孔,现在成了单孔桥。据《增城县志》清版·交通·桥篇载:此桥建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距今147年。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生活照



梅花顶山



  梅花顶山,海拔494.7米,是小楼镇境内的最高山,因山有五峰,形似梅花,故名。其峰分别散落小楼镇、朱村街、荔城街陶田及百花林桐油窝。下雨时,一水分流,三镇街同得滋润。



雅致乡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掩映在岭南青山绿水间的纯自然景致,山水美态、历史古迹、人文风情点缀其间,八仙湖上泛莲舟、始祖园中寻仙荔、万亩园里躬耕乐……每一处散落的周庄韵致,都是浑然天成的岭南诗意画面。探访古村落,不缺曲径通幽;泛舟碧水上,有水乡之余韵;漫步田畦间,有旷野之纯净。岁月的沧桑停住了脚步,躬耕陇亩的文化传承了千年,依然保持着它纤尘未染的闲淡雅致。



八仙湖



  相传八仙留恋小楼的山水,幻化成八个不同形状的湖,永远守候这片静土。



渡口望江



  小楼与白湖水乡隔江相望,白湖渡、麦村渡的机船在清澈的增江河水中休闲摆渡,岸边竹林如海,河中竹林倒影,相映成趣,水天一色,碧波荡漾,时而可见江面百鸟群翔,渔舟轻泛,远处群山叠翠,好一派小漓江风情,仿若人间仙境。



绿道繁花



  小楼绿道从美丽的增江河畔起步,沿路、沿江、沿村、沿森林蜿蜒穿行,绵延22公里,既可饱揽增江秀色尽收眼底,探访何仙姑家庙、报德祠等名胜古迹,领略小楼人家诗意田园,又可探寻别具特色的乡村美食,体验东西境老街岭南风情,选购增城迟菜心、黑皮冬瓜等当地特产。



二龙花梯



  二龙花梯位于邓山村,面积7000亩,古梯田百花园中的珍稀杪椤园、山顶爱情花园、婚纱摄影基地、特色城堡、风情休闲吧,让你体验山之幽、花之美、水之秀。



旗山古庙



  四周古木参天,鸟声清脆,花香扑鼻,是读书、静修、揽性、题咏的好去处。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风俗

仙姑诞:永不落幕的民间庙会


  

  仙姑诞是小楼最具特色的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来自东莞、博罗、深圳、广州等周边的善信自发在何仙姑家庙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拜何仙姑、汲仙姑井水、吃仙姑包,人神共娱,自得其乐。



菜心美食节:推介增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迟菜心是增城冬季传统的蔬菜品种,一度“养在深闺不识人”,于2004年首届增城菜心美食街暂露头角。十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精心培育,坚持以菜心为媒,旅游搭台,农业唱戏,把仙姑文化、客家文化、养生文化与菜心文化交融荟萃,打造了集美食休闲、健康养生、娱乐于一体的菜心美食文化。



何仙姑文化旅游节




  增城何仙姑文化旅游节列为广州市民间民俗文化“一区一品”活动,为弘扬增城何仙姑民俗文化,加强民俗文化活动与旅游、农业、美食等商业产业的有效结合,搭建增城何仙姑文化旅游与外界的交流平台,扩大何仙姑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推进民间民俗文化品牌的提升,打造增城何仙姑文化旅游节品牌。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人文


报德祠



  报德祠、仓沮庙、景星楼座落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等名山胜水之间。相传葛仙翁与麻姑仙曾在此守水口,是岭南地区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祠、塔、古建筑群,由宋代的寺、明代的祠、清代的塔组成,完整保留了岭南古建筑特色,集岭南古建筑艺术之精华。



赖氏祠堂



  腊圃村赖氏祠堂由邑人赖汝弼所建。赖汝弼1287至1290年间任柳州太守,告老还乡后,建祠纪念。祠堂始建于元代,面阔五间,深三进,硬山项屋脊,砖石抬梁式瓦木结构,祠中除石柱外,所有西江木料均由他的学生从广西柳州运送而来。



  祠堂门前有四条80厘米高的花篮形石柱,柱上饰有四层样式各异的图纹,尽管年代久远,其精湛工艺依旧可略见一斑。分立大门两侧的伏鼓状大红沙岩石如雄狮坐镇,象征着当年主人的显贵身份。



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始建于清初,咸丰年间重修。1946年由邑中时任县长的周天禄提议,选出周浩棠主持重修工作,请周榕栢画师专修工艺。祠堂竣工之日,周天禄被力推撰写与楹联:百子千孙成世族,四平八正是端方。祠堂面阔五间18米,深三进、二天井、阶台抱鼓,门伏敦用大青石雕花,工艺极其精细。



关村祠堂



  关村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宽5间16.3米,深三进二天井32米,总面积521.6平方米。门前设门甲石、石门墩、修三级水文图形十分美观,墙上彩绘七幅,门面原有立体灰雕,左边是“十奏严蒿”,右边是“李太白回京译番书”,文斗武打场面活灵活现,可惜在文革时期这些十分珍贵的灰雕被毁。全祠20条柱础,含接梁、穿插梁、燕子托、雀替十分景致,瓦面上的正脊、横脊、驼峰反翘尚存,仍保留清代古建筑的精美艺术。



司马第



  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第就是宅邸。江坳村田心社司马第为清代建筑。光绪年间黄其辉、黄其鸿两兄弟分别高中武秀才和文秀才,为邑增光。光绪六年(1880年),县衙赠送黄氏府邸“司马第”红底金漆的牌匾,尽管历经岁月洗礼,第中书房、大堂、侧厅、后花园、天井、屏风等精美雕刻和绘画仍斑驳留迹,精湛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我叫小楼
也是一个吃货


菜心宴



  增城菜心又名迟菜心、高脚菜心,茎肥叶厚,鲜嫩甜爽,有“菜心之王”的美誉。





  因食材简单,搭配百变,各大酒楼、食肆推陈出新,目前有五十多种创意食法。




冬瓜宴



  小楼盛产黑皮冬瓜,肉厚、个头大,产量高,清香味纯,入口即化,鲜食菜式丰富多彩。



小楼河鲜



  小楼镇作为增江河重要的生活港湾,千百年来,一直尽情享用母亲河的真情馈赠——河虾、河蟹、“南刀”、“红眼”、和顺、律锥、白鳝、坚鱼等河鲜品种繁多,优质鲜美。



香薯



  相传是何仙姑路过当地为解乡民饥疾点化出来的。淀粉含量 特别高,烘烤后具有栗子般粉香、水果般甘甜。经科学研究发现,香薯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钙、钠、磷、铁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其中胡萝卜含量等同胡萝卜,维生素含量相当于柑桔,整体营养素质高于其它农作物,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抗癌防病保健功能。


地道吃法:隔水蒸、芥菜番薯汤



邓山乌榄



  邓山乌榄以“左尾”(果身尾部有点偏左)品种居多,生长在原生态的高山古梯田之上,与其它品种的乌榄相比,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


地道吃法:榄角晒干蒸鱼;开水酌熟,用葱花酱油或白糖蘸着吃



河洞凉粉草



  凉粉草是凉粉和凉茶中最主要的成分,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河洞种植凉粉草历史悠久,增城产出的凉粉草尤以河洞村为有名,出胶率高,制成凉粉味香爽滑可口。2008年5月8日,广州增城民合河洞凉粉草专业合作社设立,在“公司+基地+农民”模式的运营下,村民受益范围扩至小楼农业生产基地,凉粉草真正实现变“草”为“宝”。



客家百日鹅



  鹅是客家人过年的一种不可舍割或缺的佳肴。“过年来,鹅声响;鹅声去,年即过”。一群群壮健的鹅,不仅给山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还为亲朋团聚添加了丰富的食材。凭你珍馐百味,如果没有鹅上席,就觉得失礼。客家人对吃年鹅十分考究,中秋前后开始捉鹅苗,放养在山边水溪,觅食谷穗和鱼虾,距离冬至一个半月便进行圈养,喂食稻谷、青菜,让鹅在安静的环境下养尊处优。经过四十至五十天的圈养,鹅身变得肥润,肉质白净而富有光泽,从而确保了鹅肉口味香甜。


地道吃法:白切或芹蒜焖鹅



竹坑鸡



  “日子不够,我不卖;日子来了,不张罗”。这反映纯朴的竹坑人卖鸡的法则。正宗的竹坑鸡,不以营利为目的,放养时间需在200天以上,240天左右视为佳品。生活在原生态的环境,以稻谷,辅以青菜、菜心、虫蚁、山坑水等生态食材喂养,造就了竹坑鸡肉质鲜美,嫩滑韧爽,鸡味醇厚,食法多样,新款靓鸡佳肴,凝聚着浓郁的乡野经典精髓,散放着客家饮食文化积淀的芬芳。


地道吃法:白切、爆炒、焖煮、清蒸、炖汤



我叫小楼
这是我的“写真集”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小楼镇


在增城,有一种幸福叫

我在小楼镇!



如果你们都爱我

请将这份简历传递出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城古村
增城小楼镇何仙姑庙老人小孩玩耍的好去处
作为增城其中一个镇街,小楼镇实在是太“过分”了!!
据说走完广州这20个地方,才算来过广州!
肯定挤爆,接下来几天增城小楼将是人人人人人!
增城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