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员工和企业都该知道,员工过失造成经济损失的结果

阅读指引:

1)员工交通事故全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案例;

2)员工遭受电信诈骗,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案例;

3)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01

员工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处理

【案例1

赵某是某公司驾驶员,某日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鉴定赵某负全责。赵某驾驶的车辆共停运7天,产生的停运期损失,保险公司未赔付

交通事故后,赵某一直没有上班。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赵某属于旷工,公司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公司要从工资中扣除7天停运的损失,双方发生争执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判定:赵某在工作中造成了交通事故并负有全责事实确定,属于工作中的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其主张赔偿。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职务行为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劳动者履行职务行为造成的损失,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较大比例,劳动者承担较小比例

经过协商,赵某共计赔偿企业车辆停运经济损失3200

案例来源:沈阳市沈河区总工会

【案例2

伍某是公司财务经理,某日伍某收到以公司总裁王某照片为头像的微信号的添加好友申请,该微信号要求伍某向一个私人账户分两笔转款共88万元。

事后发现,这是不法人员冒充公司总裁王某通过微信进行诈骗,公司损失88万元未能追回。公司将伍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一审判决伍某赔偿公司18万元损失,伍某不服,上诉到二中院。

案例来源:北京青年报

以上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后员工都承担了不同数额的赔偿责任。

其中,第二个案例属于员工没有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导致上当受骗,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存在员工重大过失,因此被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是维护个人和企业利益的最好方法

【法律法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02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虽然是员工过失导致的经济损失,但企业自身也应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出现经济损失其实是企业与员工双输的局面。

如何避免此类风险发生,比发生风险后如何挽救,如何多让员工/企业承担重要的多。

1)明确员工任职条件

企业在聘用员工的时候,除了候选人的素质、学历外,很重要的就是技能、工作经验方面的匹配度。特别是一些技术工种,在员工未能达到胜任能力时加强培训不安排作业,比如案例3中的印刷工夫妇。

2)规章制度培训、考核

员工在工作中,领导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看着、管着,这就要求企业有具体、落地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起到约束和指引、规范作用

让员工都明白工作程序、要求、注意事项、禁止事项。比如,财务人员知晓企业的财务往来审批流程及权限,就不会出现被骗子的一个头像骗走88万元的情况。

【案例3

王某、齐某是印刷工。

某日,客户A公司向印刷公司发函,称其印刷的2000份说明书印刷严重不清晰、纸张切割不整齐、打孔毛糙,并将未发的1500本全部退回。

之后,客户B公司称印刷公司供货的橡胶垫、双面胶,共计67000件,在使用时发现批量定位孔错位和端面尺寸不合格问题,安排退货处理。

上述产品均由王某负责印刷。印刷公司起诉王某夫妇,主张薪酬类(普通工资、考勤工资、生活费、差旅费)、产品类(说明书、双面胶费用)、罚款类(采购商因质量不合格向华宇公司收取罚款)、名誉类(诚信损失)等损失合计6万元。

本案二审法院酌定由员工承担30%损失

案例来源: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员工过错给单位造成损失,能否要求赔偿??
劳动者履职过程中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裁判规则
员工工作过失给单位造成损失是否需要赔偿
企业如何防范用工风险.doc
员工欺诈入职,劳动合同竟然还有效
【原创】用人单位能否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劳动法那些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