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面职场35+,俞敏洪说比知识和学识更重要的是TA

前几天,一名8年前跟我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的学生联系我。我对她的印象还存留在8年前,扎着马尾青春洋溢满脸不知愁知味。

没想到,她忽然找我竟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老师,怎么办呀?这次公司升职了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但不是我,我才发现我现在好尴尬。32岁的年龄,主管的职位。再这样下去,35岁我就没希望了。”

记得,8年前她还是公司前台为了可以转型HR,才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一次成功的转型并不能解决一生的职业发展问题,8年后职场35+再次成为摆在她面前的难题。

于是,她急切地问:“老师,这次我该学什么,您帮帮我。”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她:“你知道俞敏洪吗?”

俞敏洪的众多身份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是: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教育行业领军人物,一定大谈特谈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在今年12月13日与罗振宇连麦直播的时候却说:“没有思考能力,学再多知识也没用”


01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知识、学识、见识的提升过程

俞敏洪在连麦中说到:“如果我们只是听课和读书,却不思考,这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等于一辈子是白学的”

无论我们处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职场学习提升中任何一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都不是我们学习到了哪些理论,背会了哪些知识。而是,我们建构了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我们是否通过思考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在网上搜索“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会有很多信息弹出,其中有一条是一位法学即将毕业的女博士发文称,自己即将博士毕业但竟然连之前10W年薪的工作机会都找不到了。

不是学历无用论,我一直坚持学习一定是有用的。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只完成了知识的积累还是真的提升了自己的见识?

这有什么不同吗?

知识是可以靠死记硬背来积累的;

见识需要个人的思考、探索是对世界的洞察。

俞敏洪又说:“一个人的见识和他的知识量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如果一个人又有知识,又有学识,又有见识,那么他的见识一定是比普通的人要更高。”

很多职场年轻人不服气“老腊肉”的一点是:TA不就是多了几年经验吗?有什么了不起,给我时间我也有。

的确,如果“老腊肉”的经验只是面对相同或类似情况时的简单重复,这种经验早晚会过时,会被时代抛弃。因为,这名“老腊肉”在45岁的时候只是二十年如一日地重复25岁的自己。

但,如果“老腊肉”的经验是活的,是他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立刻建立起来的多角度思维,这就是财富。这名“老腊肉”在45岁的时候站在自己丰富的知识、学识、见识积累起来的城堡上,这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异。

俞敏洪强调:“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你不会用多角度解决,就是倔强,是钻牛角尖,是你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不够的表现。”

职场人,要做二十年如一日的“专一”人士;还是站在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上运筹帷幄?

这也决定了,35+来临时我们的处境和可选择性。

刘润说:“35岁以后,别做没有选择权的人”。

如果才能让自己有选择权?需要自己前期的知识、学识的积累及见识的提升。

02


你可以躺平,但请别停止学习

现代人压力山大,偶尔的小情绪、偶尔的小崩溃,偶尔需要停下脚步“躺平”,这都没什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小插曲。

即使你在“躺平”的时候,也请别停止学习

我在给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很多学生关心就业问题。他们经常会问我关于HR招聘的关注点、学历是否重要、求职注意事项等问题。

在一次谈到学习重要性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认为学历重要,但我个人更关注一个人持续学习的能力”。

有学生问我,什么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这次连麦中,俞敏洪也提到了持续学习:在现代社会,你要想要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工作,也不是挣钱,而是学习,因为学习才有可能为你带来最好的工作和最大价值。

如果身在职场身体太累、心太累,选择先停下脚步是蓄势待发,为了更好的未来储存能量。但,头脑不能停下来。头脑这时候反而更加辛苦,要考虑未来发展之路,考虑个人职业规划,持续接受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学习、思考、提升。

俞敏洪说:“不学习的人虽生犹死,因为你已经失去进步的能力,能力的发展也会受限制,因为你对世界的看法越来越狭窄”。

其实,在我教授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是希望可以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才报名的三级。

当然,其中大部分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并且进入了很不错的公司。

他们当中,很多人现在仍然跟我保持联系,并且认为是我帮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其实,真正让他们完成改变的就是他们自己,而且只有自己才具有这种改变人生轨迹的能力。

我总是跟他们说,不要谢我,要感谢坚持学习的自己。

03


两位大咖如何解读35+现象

罗振宇:你如何看待大厂35岁现象?我觉得这个特别扭曲,一个人大脑到40岁左右才达到他的巅峰状态,35岁现象意味着一个人还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时,就被现在的市场从电池舱里抠出来。

俞敏洪:我觉得这个现象跟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有关,也跟年轻人对现在产业的理解有关,大量的用人企业其实没有考虑到,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一个人真正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时期是在30-45岁之间。比如新东方骨干力量大部分在35岁左右。

罗振宇:如果35岁,还在到处投简历,证明这个人35岁之前最重要的事没有做,就是没有拓展出自己的人脉网,35岁的人应该是内推的阶段,而不应该是投简历。

还是那句话:35+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而是适用于很多没有提前准备好的职场人。

这里说的准备,包括:

1)职场口碑

人脉也好,内推也罢。都需要身边的朋友或人脉首先认可你的品德、道德、素质。

我们都知道,如果自己要内推一位候选人,是要对候选人和企业双方面负责的。否则,推不好就是好心办坏事,自己的口碑、人脉都会受损。

2)乐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识与见识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俞敏洪:阻碍你成长的,是你自己
俞敏洪最新分享:比知识和学识更重要的,是见识
知识,女人美丽的源泉知识就是力量,不断学习成为女人美丽的源泉。丰厚的知识使女人永远美丽,使女人富有魅力。而知识具有四个层次:学识、见识、践识、胆识,这四个层次的修养缺一不可,
怎样提高自己看问题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