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乐课堂学数学-多余老师趣讲“因数和倍数”

快乐课堂学数学-多余老师趣讲“因数和倍数

本讲义非常特别,虽然是专为小五学生写的,但各位家长和同学都值得一看,主要是第四部分《放飞想像、学科综合》,可以对“数学”有更全面的了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数学,什么是真正的奥数。

一、回顾已学、温故知新

小学低年级,已经知道:

在乘法计算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两因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这里的“因数”和“积”是“绝对词”。可以直接说:

因数是3和5 ,求积;

积是15,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

在3X5=15这个算式中,3和5是因数,15是积。

而“相对词”,就不可以直接说:

3 大。不对,只能说3比2大。“大”和“小”是相对词。

男生多。不对,只能说男生比女生多。“多”和“少”是相对词。

现在,要学“因数和倍数”,这里的因数和之前学生因数一样吗?

二、学习新知、善抓重点

现在,我们要:

1、知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

3、知道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这里的因数和原来因数的来源一样:乘法。

只不过,现在,加了一个限制:整数乘法。

在整数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整数,叫积的因数;积是因数的倍数,是两个因数的公倍数。

由此可知:

1、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使用,超出范围则无效。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词”。必须说明是“谁的”因数,“谁的”倍数。

如:

3X5=15中,3和5是“15的”因数,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是“3和5”的共同的倍数(即“公倍数”)。

3、因数和积中,因数是绝对词,且没有限制,只要是相乘的数,就叫因数。

由于“任意整数X0=0”,所以,0是任意整数的倍数;0只能是0的因数。

0,这家伙太特别了,与众不同,于是在小学规定,“倍数,一般不包括0。”

这就是特立独行的代价。

不过,事实就是事实,真理就是真理,根据倍数的定义,“0是任意整数的倍数”是正确的。

可为什么规定“倍数,一般不包括0。”就因他与众不同吗?

不是的,数学是非常理性的,不会因为0的特殊性,就对他另眼相看,只是“一个数的0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即,因“无用”而不包括。

而在纯数学领域,“0是任意整数的倍数”永远成立。这就是规定中为什么要加是“一般”。

即:

在倍数的实际应用中,不包括0。

同样,由“1X任意整数=任意整数”可知:

1是任意整数的因数。

任意整数都是自己的因数。

任意整数都是1的倍数。

而且,根据“积不变”的原理,可知:

1、除0外,任意整数的最小因数是1。

2、任意整数的最大因数是自己。

3、1只有一个因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因数都是自己。

这就是:

0和1,真特别。

0加0减,不用动。

1乘1除,还不动。

0来乘,全归0。

0还有,不把除数当。

所以,

只要涉及乘法、除法,就一定要考虑0和1的特殊性。

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我们就知道:

1、如何找倍数。

一个整数,分别乘任意的整数,积都是该整数的倍数。(一般,不包括0)

2、如何找因数。

一个整数为积,分解成两整数相乘,则相乘的两整数是该整数的两个因数。(1,只有自己)

三、按照方法、独立学习

经过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研究,再继续学习2、3、5倍数的特征。

用“2X任意整数=2的倍数”,找出2的倍数后,总结出:

2的倍数,个位都是0、2、4、6、8。

于是,我们知道:

一个整数,个位是0、2、4、6、8的,就是2的倍数。(即低年级说的双数)

由于整数要么是2的倍数,要么不是2的倍数,且“是”和“不是”一个挨一个交替出现。

所以,规定:

整数中,2 的倍数,叫偶数(即双数);不是2的倍数,叫奇数(即单数)。

这样,

就把所有整数,分为了“偶数”和“奇数”两种。

我们应当知道:

1、偶数和奇数,是按是否是2的倍数划分的。

2、偶数和奇数,是在整数范围内使用的。

3、偶数和奇数,是整数的划分方法中的一种。

4、偶数与“2的倍数”等同,2是所有偶数的因数,所有偶数都是2的倍数。

5、奇数与“不是2的倍数”等同,所有奇数都不是2的倍数,2不是所有奇数的因数。

6、整数有无限多,偶数和奇数也就有无限多个。

7、将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偶数的邻居只能是奇数,奇数的邻居只能是偶数。

用“3X任意整数=3的倍数”,找出3的倍数后,总结出:

一个整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学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该整数是3的倍数。

用“5X任意整数=5的倍数”,找出5的倍数后,总结出:

一个整数,如果个位上是0、5,那么该数是5的倍数。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用看个位?

为什么3的倍数要看所有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4、6、7、8、9、10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

相信很多同学会很快说出:10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

即10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公倍数。

即10=2X5

同样,由6=2X3可知:

6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即同时满足2 的倍数特征和3的倍数特征。

四、放飞想像、学科综合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热爱学习的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喜爱数学的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好奇的学生;

如果,你把电脑上网、手机上网,不是当作娱乐产品,而是当作学习的工具******

你会找到以下资料:

1、是否是4 的倍数,看后两位,后两位是4的倍数,则该整数是4的倍数。

2、是否是7的倍数,用去掉个位后的数-个位的2倍,所得的差如果是7的倍数,那么该整数是7的倍数。

3、是否是8的倍数,看后三位,后三位是8的倍数,则该整数是8的倍数。

4、是否是9的倍数,看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如果和是9的倍数,则该整数是9的倍数。

还有更多****

你找到了这么多,是不是有非常喜悦的感觉?

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这就是数学的快乐,

这就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快乐。

不过,你想过没有,这些倍数特征是怎么得来的呢?

如果,你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你已经具备较好的“理性”,即“数学意识”。

不过,想到了这个问题,要找到这个答案可不容易。

且听多余老师多余的话,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动动脑筋,来探究这未知的世界。

我们已经知道:

2和5的倍数特征,都是只看个位。并且2X5=10。10的倍数也是看个位。

想一想:

4的倍数,要看后两位。100的倍数呢?还有谁的倍数,可以只看后两位?

对了,100的倍数,后两位都得是0。

100=4*25,所以25的倍数,可以只看后两位。

并且,

100=10X10,4=2X2,25=5*5。

由此延伸,可知:

1000=8*125,8、125、1000的倍数,可以只看后三位。

10000=16*625,16、625、10000的倍数,可以只看后四位。

********

通过这些,发现什么规律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10进制”。

除个位外,所有数位都是10的倍数,也自然是2和5的倍数。

而3、7、9的倍数特征,同样来源于“10进制”。

掌握好“10 进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前面已经说过,“除个位外,所有数位都是10的倍数。”

而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除以3余1,****都是余1

10除以9余1,100除以9余1,1000除以9余1,****也都是余1

所以,3 和9的倍数特征,要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

同学会说,说到这,3 和9的倍数特征,要看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还是不明白为什么?

不要什么都等多余老师给你说那么明白,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想出来的。

提示: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一定与余数有关。

如果你经过长时间思索和演草,还是没有找到答案,而且,还特别想知道这个答案,请与多余老师联系。

下面再说说7的倍数特征。

一个整数去掉个位数字后的数,减去个位数字的2倍,所得差是7的倍数,由该整数是7的倍数。这还是来源于“10 进制”。

由于“除了个位外,所有数位都是10的倍数”,

那么,整数可以写成10A+B的形式,B是个位数字,A是去掉个位后的数字。

如果一个整数,是7的倍数,那么就应该能写成7A+7B的形式。

10A要变成7A,得减去3A;B要变成7B,得加上6B。

6是3的2倍。

所以,要“用去掉个位数字后的数,减去个位数字的2倍”。

即10A+B,看是否能变成7A+7B,如果能变成,则该整数是7的倍数。

如果,你还不明白,请看讲3和9的倍数特征时,后面的话。

同学们,这样的数学探究才是真正的奥数。

不要把各种奇怪的题型当作奥数题。

题目是永远会出新的。

但只有掌握真正的数学道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不管什么题目,都是从最基本的数学原理出发,从基本的数学思维入手,用最基本的方法和计算进行解决。

这样,才是真正的数学,才是真正的奥数,才是人类的理性。

奥数在哪里?

不在奥数书里,不在奥数班里,更不在奥数教练那里。

奥数,就在数学的课本中,

奥数,就在每天的学习中,

奥数,就在每天的理性的未知探究中。

只要你能把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多想一下,多动一下脑,多去探究一下,你就是奥数级了。

真正的数学,真正的奥数,就是把数学课本,读精、懂全、想透、思到底、挖到根!

在多余老师这里学奥数,一般不讲奥数题,奥数书都是学生自己看,自己做。不懂了问一问。

反而是数学课本,要大讲、精讲、讲全、讲透、看到底、看到根!

最后这两句,不是做广告,是告诉多余老师的奥数级学生,“你们离真正的奥数级,还差得很远,很远****。”

如果,没有跟多余老师学奥数的你,有幸看到了,还觉得很有用,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奥数。

多余老师“何乐而不为?”

最后,再强调一句:《语文,人类的良知;数学,人类的理性。》

此句,绝对原创,如有雷同,则英雄所见略同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易错题积累(二)(附答案):五年级下册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综合整理
寒假预习 |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因数与倍数1
五年级数学下册2单元3课-第1课时 质数和合数
公倍数与公因数复习
522因数与倍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