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映潮:小说阅读教学要有审美的味道

余老师说——

在小说教学面前,语文教师的学养与能力往往显得单薄。大部分的小说阅读教学,基本上表现不出小说的文体特点,也基本上表现不出小说课文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美感。小说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就是一般的“课文”教学,或者说就是一般的“记叙文”的教学。

小说阅读教学要有审美的味道

余映潮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从“量”的角度来看,不成气候。

苏教版教材,基本上没有现代短篇小说课文;北师大版教材,各类小说课文只有四五篇;沪教版教材,仅有的几篇小说课文基本上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人教版、鄂教版、语文S版所选的篇数稍多一点,大约都在十篇左右;人教版选有《桥》《刷子李》《凡卡》《穷人》等微短小说。综合起来看,若干套教材中比较经典的短篇小说只有外国作品《凡卡》和《穷人》。各套教材都有一点名著的节选,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武松打虎》《孔明借箭》《赤壁之战》《猴王出世》等。有的教材中有名作的节选,如鲁迅《故乡》的节选《少年闰土》和萧红《呼兰河传》的节选《祖父的园子》。

从小学生的名著阅读、经典阅读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来看,教材的这种“阵势”——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显得寒酸。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的教学,从“教”的角度来看,质量不高。

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这种现状:不得体,不得法。不得体,是说小说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不与“小说”及其美感挨边;不得法,是说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阅读赏析的课堂实践活动,即使是名师的课,也以琐碎的提问为主,无一例外。

下面是《穷人》教学时一些“开讲”语,它们都出自已经发表的教学实录:

1.请同学们猜字谜: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住进洞穴里,以引出“穷人”。

2.老师板书:5 2=?请同学们猜这里指的是什么。

3.“穷人”是什么意思?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什么?

4.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高尚”,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高尚呢?为什么?

5.老师板书课题,启发学生:假如让你以《穷人》为题,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写、会怎么写?想表现什么?

6.老师:大雪纷纷落地,都是皇家瑞气。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这首诗是由四个人合作的,他们是县官、财主、秀才和穷人,一人一句。你们能猜出来每句诗的作者应该是谁吗?

……

这些教学的开讲语,有的故弄玄虚,有的语言粗俗;而且,居然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内介绍作家作品、点出作品的创作背景;居然都不关注《穷人》的情感基调,酝酿恰当的教学氛围。

再看《武松打虎》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怪招:(1)说体会:如果你是武松,上山后你会退回去吗?(2)写广告:让《水浒传》永留人间。(3)作猜想:如果你读这个故事,你认为武松和老虎谁更有获胜的可能呢?(4)作讨论:武松难道真的是英雄吗?(5)来表态: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6)作迁移: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文章不该看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

将这样一些随意而庸俗的教学怪招用在课堂上,表现出执教者或是没有细读课文,或是没有美读课文,或是没有深读课文,或是没有趣读课文。于是,课堂上便缺失了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品析、赏析与评析的实践活动。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细节描写、准确的语言运用和高超的表现手法,都难以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

所以,小说教学的现状需要我们深思:在小说课文的“质”与“量”都不足的前提下,语文教师怎样进行小说的阅读教学才可以做到高效与优质?

那就是,教学理念的“站位”要高:小说的教学,更要表现出训练之中的审美意趣。

小说,是典型表现生活的叙事文学形式之一。它是“形象”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创造性构思的艺术,综合地有创意地运用表现手法的艺术。它的教学,需要达到审美的层次。

第一,教师要美读课文,要从小说的角度读懂课文。如对人教版第十册微型小说《桥》的文学欣赏。

这篇小说的创作,能够比较好地表现出微型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从立意的角度看,它表现出以小见大、以微知著的特点;从文章的章法特点看,它表现出格局微小、尺水兴波的特点;从小说的文面表达看,它表现出结构诗化、形态抒情的特点;从表现手法来看,它表现出对人物的特别关系、纪实的审美形态、时间的艺术处理、线索的巧妙安排、情节的突变陡转、英雄的悲剧色彩、留有余味的结尾等多方面综合而缜密的构思。

从小说细节的营造来看,最能表现作者语言艺术的,是几乎每个句子都是“画面”描写,可谓寥寥几笔便神情毕肖;最能表现作者的构思艺术的,是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黎明”、场景安排在“桥”边;最让读者揣摩欣赏的,是作者将“老汉”先于群众安排在木桥边;最能表现形势严峻的,是多次写水的上涨,这既是文中线索,也是小说情节与文章层次的标志;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是这样一句语言描写——“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最生动的映衬,表现在“儿子”的形象上;文中最精巧的一次伏笔,是“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而最隐秘的一处伏笔,则是“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人物关系上最细腻的描写,是“揪出”与“推上”的照应;全文构思中最有“留白”意味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最能表现“余味”技巧的,则是文章的结尾。

这篇小说有着规范的情节设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换个角度看,则是起、承、转、合的“古老”形态;再换个角度看,时间的顺序分明;内容详略有致、波澜生动、悬念的设置恰到好处……

有了这样细腻的审美阅读,教师的眼中和心中,才会有了“小说”,才会有对于情节、细节、人物、环境、手法、笔法、韵味、意境的体味。教学中那些捉襟见肘状态下的荒唐“怪招”就会自然“退出”。

第二,在美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从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角度提取课文中的教学资源,以便顺利而雅致地推进课堂阅读品析活动。

如《武松打虎》(《景阳冈》)课中品析活动的教学资源,至少有12个方面:

1.课文内容的诗意概括。

2.人物形象的诗意描述。

3.“酒”的表达作用赏析。

4.“哨棒”的奇妙作用欣赏。

5.《武松打虎》中的“时间”艺术。

6.课文“铺垫”手法品析。

7.《武松打虎》中的美妙照应。

8.武松心理描写的细节欣赏。

9.武松动作描写的细节欣赏。

10.课文精彩片段的美点欣赏。

11.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赏析。

12.《武松打虎》的动词品味。

……

上述内容,都可以设计为阅读品析训练中的话题,都可以形成学生品析故事内容的实践活动,其中都蕴含有浓郁的审美韵味。如下面的话题:

从武松打虎的故事看,你最欣赏哪一组(个)运用得准确、传神的动词?

它可以形成学生静读沉思的品析过程,可以引出非常精彩美好的内容:

“按”“扑”“蹿”写老虎的用足力气,利用空间的连贯击杀动作,渲染出了万分险境。

“搭”“掀”“剪”写大虫动作敏捷多变,力大无比,凶猛厉害。特别是“一扑”“一掀”“一剪”更显可怕的杀伤力。

他“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这段话里连用了多个“闪”字,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机警敏捷。

“抡”“劈”两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写出了动作的幅度、力量与速度,写出了武松危急瞬间的勇猛气势。

……

很明显,由于教师对小说课文欣赏的能力不同,发现与提取课文中教学资源的能力不同,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出来的雅俗也就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直接与课堂教学效率、美感相关联。也可以说,不少的课堂教学显得粗俗、浅薄,是因为教师自己对小说欣赏能力的不足而拉低了课文教学的层次。

第三,在教师审美阅读与教学资源提炼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的开展,还要从美的角度出发,遵循一些做法,讲求一点“规矩”。

如下面若干要求,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则可以比较好地提高小说品读教学的质量:

1.教学陌生作家的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或著名长篇小说的节选,需要在课文开讲时进行背景资料的铺垫。如《凡卡》《穷人》《丰碑》《草船借箭》《战风车》《浮冰上》等篇章的教学,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教学细节。这里的“铺垫”,是“背景式”“释难式”“拉近距离式”的,其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不介绍背景的小说阅读教学,常常显得突兀、粗糙,表现出教师拿起课文就“上课”的轻率。

2.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视点或训练的着力点,主要有内容概析、情节分析、细节品析、人物评析、语言赏析、手法论析六个方面的“析”。所谓六个方面的“析”,不是指教师的细讲,不是指教师的碎问,而是说教师要设计难度适当的阅读训练活动,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受训练,体味课文的美感,提升阅读的技能,丰富阅读的经验。小说教学,不安排学生的品析活动,不涉及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分析,不咀嚼品味语言,不接触表现人物的手法,于学生文学欣赏素养的提高,没有一点好处。

3.课堂教学中审美氛围的营造,需要突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显现出活动设计的美感。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美美地读,美美地析,美美地品,美美地写。二是显现教师语言表达的美感。不少的教师进行小说教学,除了碎问以外好像别无办法,基本上是在用“家常话”“教”小说,把小说的“妙味”“美味”却之脑后。解决教师语言贫瘠苍白的重要途径,就是强调文学术语的适当运用。比如《穷人》的阅读欣赏,教师自己在研读课文时就可以运用诸多的文学要素:人物、环境、场景、白描、虚写、实写、详写、略写、悬念、伏笔、照应、正面描写、侧面表现、细节描写、对话描写、铺垫、蓄势、衬托、波澜、巧合、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于学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4.对于小说作品的课堂阅读教学,比较好的教材处理策略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点”。所谓“选点”,就是或选取课文内容的最丰厚之处,或选取其描写的最优美之处,或选取其表达最精致之处,或选取其手法最美妙之处,组织起学生深入品读的实践过程。选取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片段,可以是课文的一个层次,可以是一种手法,也可以是某种描写内容的集合。

“选点品读”,就是精读,就是美读,就是深读。

如《穷人》的赏析教学,下面任何一个话题都是一个“点”,都可以形成学生的美读、深读品析活动:

环境描写让故事如此美丽

细节描写让故事如此美丽

心理描写让故事如此美丽

文章的结尾让故事如此美丽

善良让故事如此美丽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

又如《穷人》的教学,在文意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品析课文从第8自然起到结束的这一部分,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之美。

这就是一次选取课文描写精彩的部分,进行品析训练的“选点”。

再如《穷人》的教学,设计一个美妙的“论析”话题:《穷人》写“穷”的手法及作用欣赏。这也是一次很有创意很有深度的选点品析教学。

换一种说法,由于“选点”策略,我们可以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品析、欣赏能力的训练,而不至于对任何课文的教学都是一味地“问”。

5.小说作品的教学,像任何作品的阅读教学一样,都需要非常重视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是学生集体参与的活动,是形式变化有致的活动,是凸显学生读写技能训练的活动。

要强调“集体训练”。

集体训练,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进入品读欣赏的过程,进入到有实质性的训练活动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段中经受训练”是高效教学设计的一种理念。课堂上师生之间大量的“个体式”对话,是导致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强调“技能训练”。

“课文解读”式的阅读教学,训练的意识淡薄,多用碎问碎答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以让学生“懂”课文内容为教学目的。“能力训练”式的阅读教学,强调训练,强调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强调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力的训练,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读写技能”为教学目的。

这样的强调,也是形成课堂教学美感的必要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人
什么是案例研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
选点审美 分层探究
如何有效阅读
论语 | 金明东:牵着学生的手,一起在语文的园地里散散步 ——对语文课堂“匆匆”现象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