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地球日,带你走进“北极王者”的世界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年初的冬奥会上,独特的雪花火炬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这束看似微弱的雪花火炬四周环绕着各个国家的名字,全世界就像为了这束光而来。相比以前的点火仪式,雪花火炬让整个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比以往降低了99%。光看数据也许没什么概念,但如果告诉你,这等于在北极圈上,为北极熊保住了一块冰,是不是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深义。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雪花火炬的深意,也是“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1970年创办世界地球日的初心。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为捍卫和改善地球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4月22日),是全球的第53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两位“北极王者”的故事。

 01/. 

生于寒冰的王者 

这是享誉世界的生态摄影大师保罗·尼克伦拍下的一张北极熊的照片。

在斯瓦尔巴群岛等待暴风雪结束时,有只北极熊正透过窗户偷看,它呈现出和冰雪一样的毛色。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是生于寒冰的极地王者,但在人类的镜头里,它充满好奇与安静。

选自《生于寒冰》,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北极熊冰雪般纯白的毛色,若不是其“熊”的科目,食肉,大概会让人忍不住想rua。

但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它却并没有给人带来害怕恐惧,相反,它孤独,迷茫。

在挪威罗弗敦群岛,一座正在消失的冰山下,有一只北极熊孤独地走过。

【选自《生于寒冰》,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而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海面的浮冰每年都在递减,有一只北极熊正无助地站在冰面上嗅闻海豹的气息。

他在寻找猎物,也是在寻找生路。

可破碎的浮冰,断开的还有它回家的路吧。

【选自《生于寒冰》,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似乎每一位到过北极的人,都会成为一名环境保护者,只有亲眼目睹生命的消散,才会渴望挽救什么。

摄影师保罗·尼克伦不仅仅是到过北极的人,严格来说他是北极的“原住民”。他4岁随家人搬到了加拿大北部的巴芬岛上,在那里一直生活到成年。20多岁时,成为一家研究机构的动物学家。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摄影的热爱,让他毅然裸辞掉工作,回到了北极,一待就是几十年。

如今,保罗除了是享誉世界的生态摄影师外,还是著名环保组织海洋遗产项目的创始人。他为自己的镜头找到了对焦的意义——让更多的人透过他的眼睛,去看到极地、海洋的美丽与困境。

某种意思上,他和北极熊一样,既是“生于寒冰”的原住民,也是极地的王者。他与极地之间的羁绊,就像我们和地球之间羁绊。

 02/. 

 看到北极熊,是心“冻”的感觉

每一位极地摄影师,似乎都对北极熊有着天然的热爱,会为了等待它们的出没而甘愿蛰伏冻僵,保罗·尼克伦尤甚。

这是夏季来临时,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一头北极熊妈妈和她的幼崽们聚在水边的照片,在没有冰的季节里,他们捕捉食物变得更加艰难。

【选自《生于寒冰》,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作为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熊,它们常年生活在北纬65°—85°之间,不断缩小的北极海冰上。北极熊是顶级肉食动物,需要靠捕食海豹等动物来为它庞大的身躯赋能。

随着北极海冰的不断消融和缩小,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如果没有了海冰,单靠陆地上的食物,北极熊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生存下去。

同时,也有科学家认为,不同区域间的北极熊,基因变化性不够大,因此在面临气候变迁等危机时,更容易出现全面性灭绝。

保罗·尼克伦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这张照片,呈现了近年来北极熊的生存困境:一只瘦骨嶙峋的北极熊,无法找到食物,面临饿死的悲惨命运。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3/. 

 需要你和我的,世界地球日 

同样是名中带“熊”,人类可以为熊猫建一所自然保护区,但北极熊呢,他生于寒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他的家园却不是花钱可以挽救的。

人们意识到,这是一场浩大的,需要愚公移山精神的工程。非个别人所能左右,它背负着一种叫“命运共同体”的象征。于是,为了唤起大家对北极熊的关注,每年的2月27日,被定为国际北极熊日。

而这一日的背后,还有更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北极熊生存气候的变化以及生存环境的污染。但提到环境污染和破坏,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自1970年发起、至今已持续53年的世界地球日,便是人类最有力的使命宣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活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美国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的设立与此息息相关。同时它还有力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的不断增加。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这项活动都越来越重视。

但在将宣言转为行动的过程中,还有重重的困难。每年我们都在为极端天气、频发的自然灾害、南北极冰川融化等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揪心。

2021 年1月-9月的近地表气温与 1981-2010 年平均值的差异,

资料来源:C3S/ECMWF、UNFCCC官网)

我们在努力行动,在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我们都能看见有识之士为环保所做出的的创新和呼吁。但像保罗·尼克伦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还是少数。要想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和行动。

2021年,保罗·尼克伦的新书,他在极地探险15年的生态摄影图集《生于寒冰》正式推出简体中文版。看过这本书的人,和去过北极的人一样,都喜欢用“震撼”“感动”来形容。这不是营销的套话,而是作者透过他的作品,真诚传达的深意和呼吁。

 04/. 

 “生于寒冰”的意义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极地的海洋主义保护者和摄影师,在保罗·尼克伦的镜头下,记录了太多极地世界鲜为人知的一面。

不仅是北极,南极也是他的镜头常客。如果说北极熊是内敛强大的男主角,那小企鹅则是软萌的女主角,它们生活在地球最遥远的两端,却同样依赖寒冰而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正在消失的极地”,探索寒冰中的生存之境
组图:两极野生动物精彩瞬间 企鹅窥探海豹行踪
泪奔︱一段北极熊翻捡垃圾乞食的视频,被国外网友传疯了,摄影师讲述的故事更令人深思
北极熊凄凉的处境:道不尽的沧桑
极地——北极三岛
中国开展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除了更冷,你知道南北极的区别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