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卿云歌》:禅让中的复旦光华
userphoto

2022.12.26 河南

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卿云歌

作者:佚名  文字整理:风清云淡

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一门课讲尽中国诗词精华,一颗心悟彻中国诗歌精神。诗的国,诗的魂。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华诗史——诗的国。

我们从渔猎文明的《弹歌》,讲到农耕文明的《蜡辞》,再到体现对土地热爱的、对土地深情的《击壤歌》。我们可以看到华夏文明的滥觞之初,尤其是从诗歌史的角度,看到一条清楚的发展脉络。接下来我们诗歌史就可以印证华夏文明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对后世的文明发展以及制度的奠定,其实都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那么这首诗呢,其实当代人可能不是特别熟,现代人往前推,民国初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很熟,因为它曾经两度被当作民国时期的国歌,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卿云歌》。当然即使对这首歌不太熟悉的人,对于它曾经两度作为民国国歌的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听到头几句啊,也会有很熟悉的感觉。因为有一所著名的高校,它的名字就来自于这首《卿云歌》,大家听听看。

 诗云:卿云(《史记·天官书》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2.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给禹时和百官相贺和唱之歌)烂兮 ,糺缦(jiū màn,萦回缭绕貌)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与予论乐(yue),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鼚(chāng):鼓声。)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褰(qiān):揭起,用手扯起。裳(cháng):下身衣裳。)去之。
我们一开始就说了这首《卿云歌》,在民国时期曾经两度被改编为国歌。第一次是1913年的4月8日,中华民国刚刚建立,第二年,第一届正式国会开典礼的时候,就是国会大典的时候,当时暂定把《卿云歌》作为临时国歌使用。但是歌词呢,只用了前几句,然后最后一句稍微有些改变。它的歌词是:“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就是四句,然后“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是一句,再来重复一下,最后一句叫“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中华民国么,采取共和制了,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其实就用了《卿云歌》的前四句,我顺便在这留一个问题,为什么就用了前四句呢?而且我们前面讲到,前四句中,三四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大家一听就很熟了,对吧?就知道著名的复旦大学,它的校名其实就来自于这首《卿云歌》。那么复旦大学为什么又把这个《卿云歌》当作起名的源起呢,我们把这两个问题留下。
这个第一次当作国歌,我刚才讲了,是第一次国会大典的时候,但是后来我们知道袁世凯,袁世凯执政的时候就把这个《卿云歌》废止了。那么一直到袁世凯下台之后,这个北洋政府时期,当时很多人都很怀念这首《卿云歌》。那么1919年的时候,北洋政府要制定新的国歌,而且为此专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而且是面向天下公开征求歌词和这个曲谱。
到最后呢,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决定,还是要用《卿云歌》作歌词。但是呢?把那个“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句后人加的去掉,那么还是用《卿云歌》的原词头四句,然后三四句进行反复,然后重新谱曲,这个曲子呢就很有名了。这是由著名的作曲家,也是同盟会的元老肖友梅先生配的曲。那么1922年3月,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就颁布这个国家法令,然后正式从法律角度认定《卿云歌》作这个当时北洋政府的中华民国的国歌,所以呀,其实这首《卿云歌》在近现代历史上曾经是大放异彩的。

当然我们还是要先回头去看我刚才提的那两个问题,就是这首著名的《卿云歌》,我刚才念下来,大家应该听出来,它是四言成句,总共有二十句。那为什么这个北洋政府选它作国歌的时候,只用了头四句呢?“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而且这一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为什么又会成为著名的复旦大学的校名源起呢?
前一段我刚好年前还在复旦大学讲学,先说第二个容易解答的问题吧。其实复旦大学是从震旦公学里头,然后脱离出来重新建校,震旦公学后来又叫这个震旦大学,其实它原名叫震旦学院。其实是1903年的时候,天主教的耶稣会在上海创立的一个教会大学。也是由当时著名的教会神父马相伯先生创建的,但是后来因为它是耶稣会控制的么,然后在管理方面其实对中国学生有很多歧视,然后发生了这个著名的墨水瓶事件。校方无理开除一批学生,导致全校学生集体退学,那么马相伯先生那是支持学生,然后站在学生的那一边,算一种中国教员的辞职离校,然后另筹资金,重建一所公学,这公学的名字他们就取名叫复旦公学。也有一种说法,复旦这名字其实是于右任提出来,然后马相伯最后决定用这个复旦公学,也就是后来的复旦大学。
复旦呢?是两层含义,一个是原来是叫震旦公学么,从震旦公学里头脱身而出,不忘震旦之旧。那么复旦呢?更重要的就是复兴中华之意,但是最重要的它有根源,它来自于“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来自于的重要的《卿云歌》,所以这个决定得到大家的全体认同。所以复旦公学的名字一定,复旦大学的前身就确认了下来。
所以马相伯先生说起来,我有感觉分外骄傲,因为马相伯是江苏镇江丹阳人,是我的乡贤,我的老乡,我也是丹阳人。所以前两年要建立马相伯研究会的时候,他们还请我做会长,但是我资历太浅,学问不怠,所以不敢去兼此重任。但是对马相伯先生的那种敬仰之情,而且有这样的乡贤,实在是让我这个后学实在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复旦大学的这段建校历史,可以看出当时的仁人志士,他们对于《卿云歌》的热爱,对《卿云歌》中那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所体现的一种精神的向往。这种热爱和向往,你看一直延续到后来民国建立,两度成为国歌。

那么就要问了,为什么两度成为国歌的时候只选了《卿云歌》的头四句呢?“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首歌,后面四句也很好听呀,如果不用那么长的话,总共二十句。对吧?后面紧接着“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为什么我说一首歌的话,好歹要长一些,这样的话,不是简单的重复,选个八句么,为什么只选头四句?因为头四句和后面的紧接着的后四句是不同的人唱的。
头四句是尧舜禹中的舜帝所唱,而后面的四句,也就是“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据《尚书外传》和《竹书纪年》的记载,那是八伯,也就是八方八州的领袖,他们的首领率领群臣百官贺之。舜帝首唱卿云,然后八伯齐声贺曰:“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在八伯和群臣贺过之后,然后舜帝又唱:“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后面的十二句又是舜帝的独唱。
所以,你看有独唱,有领唱,有合唱,然后又是独唱。这看来不是一个普通的场面,这一定是一个类似于祭祀型的大典的一个场面。那这个场面其实对于中国文化其实非常重要。这个场面呢,在后世被屡屡借用,但是后世的已经完全变味了,和尧舜禹时代的不一样,这个场面,这个大典叫什么呢?叫禅让大典。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一听,脑海中就会想起一个特别熟悉的词来,叫什么?禅让制。对吧?那么对于禅让制,我们知道古人是非常重视的,今人争议也非常大。禅让曾经是古人对于理想时代的一种向往,禅让么,就是最高统治者把统治的这个位置主动的让给贤者。禅,禅是什么?你看它从祭祀的祀,这个礻部就是在祖宗和神灵的面前大力推荐贤者,让就是让出帝位。
所以这个字,禅这个字虽然又读禅宗的禅,但其实我们知道,禅宗的禅它是一种外来文化,它原来读作shan。所以你看阿斗,扶不起来的阿斗,他应该叫什么?我们很多人会把他读作,名字读刘禅(chan),他应该读刘禅(shan)。刘备还有个义子叫什么?刘封,封禅么,封禅。所以刘禅(chan)是应该读作刘禅(shan)的。
而后世呢,因为对禅让制度的向往,虽然进入了专制社会,那大家呢,徒具其形也好,也要模仿古人,通过禅让制的方式,改朝换代。那就太多了,对吧?你看王莽篡汉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个让刘婴禅让给摄皇帝,其实就相当于摄政的皇帝王莽。那么魏文帝曹丕,对不对,后来也是献帝禅让位置给他,这都是被逼禅让。而同样呢?到晋武帝司马炎的时候,魏元帝再禅让给他。后来的这个禅让太多了,其实大多是乱臣贼子犯上作乱。但是哪怕徒有其形、徒有其表,大家也要做做样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尧舜禹时代的这种禅让的这种完美制度的一种向往。虽然历代典籍,包括像《史记》这样伟大的著作,对禅让的记载都非常的清晰。中国人的历史学,对于文献是非常注重的,古人所以对文献的相信程度是很高的。
可是今人呢,对这种文献中记载的禅让制怀疑呈越来越多,现代学者有不少人认为,即使这个尧舜禹时代的禅让,恐怕也不靠谱。本质上和后来的专权时代的禅让应该是一样的,也是通过暴力,然后披上这个温情脉脉的外衣,逼宫。虽然不是赤裸裸的,但也不过是一种假情假意的权利篡夺。
后世还有学者根据尧禅让这个舜的时间,然后这个尧在禅让之后的他们的行踪,舜禅让给禹,然后当时百姓、百官的反映,然后这个百姓和群臣的二度选择那些蛛丝马迹去论证,其实即使尧舜禹的禅让也充满了后来专权时期的、暴政时期的那种阴谋。所以有一段时间,有关禅让制,尤其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的阴谋论,观点其实也风行一时,但其实这一类观点都不列入一个重要的事实。什么重要的事实呢?就是尧舜禹禅让的时间特征,这个时代特征。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

当然我们先从《卿云歌》本身来看一下。《卿云歌》呢,出自于汉代伏生所作的《尚书大传》。《尚书》我们知道,是上古经典作品,那么《尚书大传》呢,其实就是为《尚书》作注释的。它明确记载这首《卿云歌》其实就是舜禅让给禹的时候,舜帝在禅让祭祀大典中所作的这种乐曲。因为中国人是重乐的,那么在祭祀大典中,必须要有乐,所以你看舜帝先唱,说:“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所以因为头两字是卿云,所以这首歌就叫,后世传为叫《卿云歌》,这是先秦给诗歌定题的一个非常通行的标准。其实我们看到后来《诗经》也是这样,“关关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就叫《关雎》,“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就叫《蒹葭》。
卿云是什么?这个卿云其实就是一种祥瑞之云,卿者庆也,有喜气呀,可庆贺,所以把他们重大的、可值得庆贺的国家大事的时候,天降祥瑞。所以连《史记·天官书》里也记载说:“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所以这是说,你看那充满了祥瑞的彩云啊,灿烂如霞。那么那种祥瑞之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旦复旦兮。
这说明是重大的历史时刻,天降祥瑞。所以这是以八伯为首的群臣跟着贺曰:“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这是说什么?这说明是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古人有强烈的天命观,再加上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所以所有重大的历史节点一定要有天象,要有自然现象的映照。所以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把这个贤者、圣者的光辉比喻成日月光华了。
在群臣贺过之后,舜帝这时候又接着进入一个独唱的阶段,“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这是说什么?前面说日月光华了,对吧?这是说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规运行,四季变化有常,这样万民才恭敬诚信。请注意,这个“万姓允诚”,这里头有个字特别值得注意,“允”这个字。“允”字很重要,中国古人很重视允诚,允就是诚,因为允的甲骨文的原意就是点头的意思,它是个象形文字。所以有个词叫允诺,对吧?这个字太重要了,你看后来这个雍正即位之后,雍正他们都是,四阿哥叫什么?叫胤禛对吧?但是他上台之后,为了避讳,他其他的皇兄皇弟,都不能叫胤字了,都要把胤字改成允字的排行,所以他的皇兄皇弟都变成了允字辈。
所以允这个字其实很重要,所以“万姓允诚”,你看,《卿云歌》用到这个字,其实我们又可以联系一个重要的传说,也是儒家的十六字真经。据说尧禅让给舜的时候,传了他一句四字真经,叫“允执厥中”。那么舜禅让给大禹的时候,传了他十六字真经,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把尧传给他的四字真经扩展到十六字真经。这是儒家最核心的经典,后来甚至被称为中华心法。所谓“允执厥中”、“万姓允诚”,从这里也可以得到一种互相的印证。
“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这是说什么?这是说古乐铿锵和谐,用最美的音乐祝祷上苍神灵。那么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同庆啊,莫不欢心,莫不同庆。这个“迁于圣贤”,这是很明确的指禅让给圣贤了。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这是舜帝的表态。是说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而我“菁华”,也就是精力才华已竭。所以这个时候就该怎么样?就该褰裳退隐。“褰裳”就是撩起衣服来,退隐江湖。这就是什么?这就是让。“迁于圣贤”这是禅,那么“褰裳去之”则就是让。合起来就是天下为公的,不是家天下,是公天下的禅让制。
那么这种古人极为推崇的,以天下为公的禅让制有没有可能,会不会像现在的有些学者和揣测的一样,同样只是披着温情脉脉的外衣。本质上有人说,也是舜逼着尧退位,而禹逼着舜退位。内里还是阴谋和暴力呢?其实这么认为源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是国家观念。

我们现在称三皇五帝,其实和我们后世的封建专制时期的皇帝,那是远远不是一回事。当时是不是有这个皇和帝的说法,还是后人的一种尊称,这都很难说。当然三皇五帝的说法,我们顺便也说一下,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它的说法非常多。三皇有的说是我们最熟悉的,是天皇、地皇、人皇。对吧?但其实《史记》里头讲天皇、地皇、泰皇。那么后来像《春秋纬》里头讲这个,就把泰皇改成了人皇,就天皇、地皇、人皇。而《尚书大传》里头说的三皇是燧皇、羲皇和农皇,其实就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当然还有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还有像神农氏、伏羲氏、祝融氏,甚至伏羲氏、神农氏、共工氏,这些各种帝王《世纪》里头呢,就把黄帝,我们炎黄子孙的那个黄帝,伏羲、神农、黄帝列为三皇。
五帝呢?也要很多种说法,像《史记》啊,或者《大戴礼记》里头,最有名的就是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还有尧、舜。而《吕氏春秋》啊,还有《礼记》里头则记载是太皞(hào)、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没有五帝,除此之外,还有至少五六种说法。
但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尧舜禹,我们可以确定它其实是文明早期,华夏文明的早期,它是由原始社会,我们知道的渔猎文明,那是半原始社会了,对吧?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是进入一种什么文明?不是国家文明,尧舜禹的时期其实还没有国家文明,那要到夏商周时期,才开始有真正的国家文明出现。
那么在国家文明中,后来的禅让只不过披着禅让的外衣家天下,国家权利也越来越集中。但是在国家文明之前,它的文明尤其是它的权力组织形态是什么呢?那属于一种部落文明和部落联盟文明时期。我们说炎黄时期那就是一种典型的叫部落文明,那么有部落联盟的初期形态出现,那么到了尧舜禹时期,那就是典型的一种部落联盟时期,从部落文明到部落联盟时期,虽然部落内部也有血缘制,三皇五帝中也有血缘制,但是部落联盟时期以“天下为公”的精神指导下的选举制、推选制,才应该是部落联盟时期权力组织形态的正常形态,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以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绝不同于后来专制皇朝、国家形态下的那种禅让制。它的天下为公的本质——让贤、进贤的那种核心价值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那种禅让中的正能量和人性的光辉其实从这首《卿云歌》里也可见一斑,正所谓“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华夏乃祖先、子孙与全民之华夏。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承运老师古琴弹唱《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我爱斯文|以吟诵贺新春
许昌诗钞│卿云歌
复旦生活(4)复旦大学及校徽的来历_Mike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