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寒读书活动”每日伴读第16天:我是小大人儿

古人用消寒图渡过寒冷的冬天,我们用消寒图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小习惯。

今年和盈视大沛老师的新书《诗词里的中国史》相结合,每天涂色消寒图,读一章书(大沛老师伴读),吟诵一首古诗,赏书中一副古画,日日有收获。

01

讨论

消寒图

连冬起九 每日讨论
02

读书

周朝篇  第七集 我是小大人儿——《楚辞·橘颂》P107-118

03

吟诵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吟诵:久而吟诵团 徐嘉兴

04

伴读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读的是周朝篇的第七集——《我是小大人儿〈楚辞·九章·橘颂〉》。我们今天进入了战国时期。大家会发现这一集和下一集,我用了两集都在讲屈原一个人,这也就可见我对屈原有多么地喜欢,我对“楚辞”有多么地热爱。

如果说《诗经》是停在春秋时期的,那战国时期的北方有什么文学?你会想不起来,觉得好像没有。其实,北方各国也有诗歌,但是他们的文学水平,比起《诗经》是有所下降的,也没有能够开启一个时代新风尚的文学作品,他们只是一直延续着《诗经》的传统。《诗经》后来甚至用于交谈,比如说两军阵前两个将领彼此之间说话,先得引用一句《诗经》。

如果看过《芈月传》电视剧,有可能会看到他们有一个“斗诗大会”:会上两个人站起来,先要说一句《诗经》。这个电视剧的情节,就是在表现当时《诗经》的一种功用。我们在《左传》里也能看到许多这样的故事,比如一个说客,一个谏客,他们都要引用《诗经》。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谁去做表现个人思想的诗呢?几乎没有。

《诗经》的功用和目的在于教化,这就是诗最开始的价值。第一个用诗去表现个人情感的就是屈原。他的诗没有什么教化的意义和功用,就是写给自己的。诗成了他的情感发泄地,甚至也可以解释为是他的感情庇佑所,他用诗歌把感情总结起来,并展示出来。如果我们去追溯中国的第一个诗人是谁,那应该是屈原。这不是说屈原之前没有诗,这代表着从他开始,“诗”的概念就改变了。我的理解是,我们中国后来的很多诗歌,它依然有教化作用。比如乐府,它承袭了《诗经》的风范。到白居易时,他还在做新乐府,他也希望用新乐府来反映民间疾苦,来让为政者能够看到民间的样子,这都是《诗经》这个传统留下来的。但是我们后世的诗歌也开始表现个人情感,也开始抒发自己的喜怒哀愁。甚至有些时候,一首诗歌两方面都能做得到,这是屈原的《楚辞》带来的。所以《诗经》和“楚辞”为什么被称为诗的两大源头就是因为他们给了诗不同的定义。

屈原的诗向楚地的民歌学习,把个人的情感赋予诗中,并且展开了大量的篇幅自由地去创作,没有任何的限制。所以我们翻到107页的时候,突然发现这诗好长!这些诗跟前面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新风尚,这就是屈原对一个时代的巨大意义。

说到屈原,他更对我们后世还有大意义。我们从屈原开始,后面要讲一个个人了,有的是帝王将相,有的是一个普通人。也就是说这本书“一首诗歌对应一个人”的体例,从这一章开始才开始如此的。虽然前面的《候人歌》也在讲女娇,但是它是传说,这里面有大禹在。而后面真的是一个一个人的人生,从屈原开始,这本书的体例就很明显了:一个人处在一个大时代当中,与时代当中的关键人物有关系,甚至或主动或被动地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并且他个人还是个文人,他有诗歌流传。为什么用两集来表现屈原?首先就是当讲完了《橘颂》这一篇章,已经没那么多的地方了,要想讲讲屈原的《九歌》的话,那就得放下一章了。再有就是,每一个中国的文人好像都在重复屈原的故事:小的时候立志,长大之后去努力地实现自己的志向,最后,却用无奈和哀愁来收场。就像我跟学生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多么精彩的句子,这是李白永远不服输的一个表达。但是,李白从那之后再也没有“济沧海”的可能,他终老在江陵。所以,该励志就励志,该做梦就做梦,该努力就努力,不要期待结局。我跟学生说,“好汉只能提当年勇”,不要看他的末路时期,人生走到结局也许都不那么完满,但是你曾经有过梦,你曾经为梦努力过,这就够了。

我们的第七集,你就将看到屈原的梦,他的志向,甚至他的努力。屈原来到了兰台,见到了楚怀王,而下一集,就是屈原的梦碎。这像是千古以来文人的宿命,也像是能够刺激我们理解人生的一个案例。也希望大家在这一集和下一集当中有自己的收获。

盈视(大沛)老师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吉吟创始人。












05

赏画

橙黄橘绿图

北宋 赵令穰 沿溪两岸,遍植橙橘,平林断岸,水落石出。水渚之间有鹡鸰双凫,或栖或翔,陂湖烟樾,景境幽雅。除橙橘主干略用墨勾勒,余树叶、丛苇、野菊等皆用色直接点画。尽管原作色已略残退,然娟丽雅驯的敷彩跃然幅间,是幅杰出的宋人小青绿设色法。青绿山水一名金碧山水,始创于唐李思训父子,其画笔格遒劲细密,似沿袭六朝雕琢之余韵。亦即董其昌所称「北宗」,又别于王维水墨渲染之「南宗」。而此青绿重色之法传至宋时稍变其法,参以墨笔,是为小青绿法。本幅设色即采小青绿法,构图虽是一河两岸形式,该图可能为北宋末徽宗时期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新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系列邮票、原图卡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古诗词讲义(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