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必读100个文学家(1):沈从文
userphoto

2023.01.11 河南

关注

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他的文学作品的水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与鲁迅、萧红、老舍、汪曾祺不相上下。

看他,温文尔雅,实际上骨子里是一个反对派。
他的《湘行散记》和《边城》,一直是青少年必读作品之一。在此推荐给大家。
一部《边城》,足以让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笑傲于世人,也足以让他走上世界,与世界文学的一些所谓的顶级作家们比肩且毫不逊色。他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80多部作品集使他成为成书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这方面跟老舍和巴金有一比。所以说,他不仅仅只有《边城》;反过来讲,《边城》也不仅仅只属于他。《边城》属于湘西,更属于我们的汉语文学。
《边城》里世外桃源似的生活描写,在当年民族与时代感甚强的、颠沛流离的、战火烽烟的岁月里,是一个类似陶渊明《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般隐世的主题表达。翠翠和她的爷爷、傩送两兄弟以及其他人之间的人情风俗与爱恨离合,也许,在当时是不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反倒在今日,它收到了隔世的回响。这是历史的误会,历史总跟我们开玩笑。其实把这部作品与它的时代背景一联系,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京派大师沈从文要被人们称为“自由主义作家”,这是一个不无讽刺和诋毁的恶意字眼。因为,沈从文不仅写了《边城》,还写了《萧萧》、《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等作品。
沈从文创作的心路历程与他自称自己为“乡下人”有密切的关系。念书只念到高小毕业的沈从文,在当兵多年之后孤身一人跑到了北京,可以想见当年他生活的困窘和艰苦,但这击不跨他,伤到他的心的,是城市文明给予他的漠视眼光,那是怎样冷淡的一种眼神啊,让他的柔软心中充满了被冷遇、被边缘的感觉。然后,在自卑感中生存的他发现的是自己与城市的疏离和格格不入。他习惯于称自己为“乡下人”是他遭到伤害后心灵的一种惯性反击,直到晚年,他也念念不忘仍称自己是“乡下人”,可见城乡文明的撞击给他带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转移到他的作品中,不免潜移默化为对故乡的赞美,对远离世俗的美与善的讴歌,对都市的讽刺和嘲弄。湘西成了他写作的重心所在,也多少安慰了他有些孤寂和无助不安的灵魂。
沈从文的高度成就是他的湘西系列“牧歌式”的小说和散文带给他的。作为文体家的沈从文,作为灵魂的歌者,以吟唱故乡湘西生存状态的小说散文为最大的成功。尽管起初他的一些作品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他天生的敏感和气质使得他的文字很快就纯熟简练起来。《边城》、《萧萧》、《长河》、《三三》等代表作品实际上是一个精神世界,都毫无例外地描述了人性(尤其是女性)之美。
沈从文十四岁高小毕业便投身行伍之间,起初是土著军队,后正是参军。二十岁时,在五四思潮吸引下来到北京。他从一个窘困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文学大师,得益于对纯粹文学的不离不弃的追求。这使得他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平和,自然,也少不了更多的寂寞。
沈从文不同于鲁迅的愤怒和极端,鲁迅必须是时代的先锋,时代选择了鲁迅的才华和自由,也选择了他的苛刻和不近人情。沈从文也不同于郁达夫,郁达夫是抒写自我、不羁山水的极至,沈从文甚少有风流才情,看起来,他是个中庸平和的好好先生,尽管他也曾剧烈地反对过这个他想表达异见的世界。沈从文也不同于萧红,萧红是感伤绝艳的东北大地上的苍凉的微风絮语,他是鸟鸣浸染下的湘西。他,只是他自己。沈从文没有第二个。
沈从文一生中做过三次重要的反对派。第一次通过离家出走,来实现一颗不甘于生老病死于湘西一隅的梦想。多年后,他从湘西来到北京,圆了他的文学梦。第二次回归故乡寻找属于自我的文学,来反对喧嚣的风花雪月和“左翼”文学。他从都市和时代中突围,转身折回湘西,从而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文学之魂。第三次以保持沉默的姿态,来反对、抵抗文学标准统一下的中国,并表达内心的愤怒。

观其一生,沈从文其实一直都在做反对派。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有一个眉清目秀的脸庞,却不晓得他有一颗既美丽又顽固的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从自己开始|《边城》书评
他从凤凰来:“乡下人”沈从文的大师之路
三度逆袭,“乡巴佬”沈从文的成名之路
一个乡下人与两个城市的故事
话说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作者:李修运)
《边城》:“乡下人”的固执成就了沈从文的诗意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