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69中谷有蓷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userphoto

2023.08.16 河南

关注

诗经69-1中谷有蓷押韵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14 17:50:02 已编辑 河南 5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3.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 □□◆□ □□□□ □□◆□ □□◆□ □□□□◆□ ng

□□□□ □□●□ □□□□ □□●□ □□●□ □□□□●□ o

□□□□ □□■□ □□□□ □□■□ □□■□ □□■□ i

附注:偶数句押韵,但不是末字押韵,而是倒数第二字押韵。

在编写《周音》时,误以为蓷-离押韵i,但现在看来是不确的,离应为o韵。之前有分析,见:诗经65-1黍离押韵;诗经43-1新台押韵;


诗经69-2中谷有蓷注释1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14 18:59:55 已编辑 河南 10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3.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 □□◆□ □□□□ □□◆□ □□◆□ □□□□◆□ ng

□□□□ □□●□ □□□□ □□●□ □□●□ □□□□●□ o

□□□□ □□■□ □□□□ □□■□ □□■□ □□■□ i

附注:

1、本诗有几处排比:干-修-湿,慨叹-条啸-啜泣。显然,本诗表面为怨妇诗。干-修-湿是为了形容前文的蓷,慨叹-条啸-啜泣是描写怨妇的悲惨感情。

干-湿好理解,修不好理解。慨叹-啜泣好理解,条啸不好理解。那就先看其他,随后会自然解开。

2、蓷,从推,推从隹,古音di。指的是被割好放地上的草,等着晒干。以此来形容女性,就知道她将要脱离土壤和水分的滋养,即将枯槁。这是很好的比喻,结合后文的仳离,可知此女已经离开丈夫,遇人不淑,很可能是被休了。心如死灰,心如枯槁。

那么,这里的干,指的就是被晒干,失去水分滋养。

3、修,根据上面分析,指的是萎缩,因为草被割掉或薅掉之后,加以日晒,会被晒干,茎叶会丧失水分,从而萎缩,变小,变细,这就是修。本义是修长,这里引申为变修长,枯萎,萎缩。

4、慨叹、啜泣,为近义词相得益彰,慨=叹,啜=泣。那么,由此分析:条啸也是如此,条=啸。

啸=仰天长啸,条也是此义,那么,可理解为条=啕,嚎啕,同音通假字。

条啸=啕啸。

5、湿,与干对应,既然是晒干了,何以再湿?是因为割掉的草,一般是堆在一起的,这就导致压在底下的发潮,发霉,很晚才能干透。这很形象地描绘了怨妇、离妇的枯槁、发霉之态。同时,这种湿度也呼应后文的啜泣,将这种湿度比喻为眼泪所致。

而且,心情发霉,这种比喻,在诗经中多有提到,如:诗经62-2伯兮注释2;


诗经69-2中谷有蓷注释2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14 19:57:32 已编辑 河南 10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3.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 □□◆□ □□□□ □□◆□ □□◆□ □□□□◆□ ng

□□□□ □□●□ □□□□ □□●□ □□●□ □□□□●□ o

□□□□ □□■□ □□□□ □□■□ □□■□ □□■□ i

附注:上一节分析了本诗的主旨和关键字,这里讲一些细枝末节。

1、中谷=谷中,上古的词序与现在不同。这里指的是山谷中,山林中。诗经中多次提到山谷中,见:诗经第2篇《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古人之所以对山谷这么熟悉,大概是上古仍存在采集农业,真正的平原耕作农业尚未形成。

2、仳离,难点是仳字,何义?前贤有人将仳=别,通假,我是不赞同的。仳从比,比从匕,古音bi。别从骨(别-剐同源),从刀,古音均为u元音,而非i元音,而且根据周音理论也可以倒推别古音bu。那么,别从骨(冎),古音cu,更早为bu,也是符合初音理论的,所有辅音均来自b辅音。

所以,由此看,仳=别通假字的概率很低,大抵是不正确的。

在我看来,仳=避通假字的可能性更大,避=逃避、避开、脱离。是符合本诗内涵的。

仳=被通假字的可能性也有,仳离=被离,但这种被字句的被动词法在上古是否存在,我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倾向于仳=避。而且古语中还有仳倠=面容丑陋一说,那么,仳=避,被人嫌弃,被人厌恶,是非常可能的。而且在厌恶之义上,仳=鄙,也是极为可能的。

如此说来,仳离=避离,=鄙离,都是可能的。意思是被厌弃,被讨厌,被抛弃。

3、何嗟及矣,这里的嗟叹,显然主语不是这位啜泣的怨妇,因为啜泣与嗟叹不能同时做出。根据上下文可知,嗟叹的主语是诗人,如前文暵其干矣、修矣、湿矣。是诗人看到被割掉的草晒干、枯萎、发潮霉变而叹息、评判。这里的及,应当=来得及,用得上。何嗟及矣=现在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当然,也有可能这位怨妇在啜泣时,同时进行嗟叹,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那也不妨碍这种解读:及=来得及。


诗经69-2中谷有蓷注释3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15 10:11:17 已编辑 河南 8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3.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 □□◆□ □□□□ □□◆□ □□◆□ □□□□◆□ ng

□□□□ □□●□ □□□□ □□●□ □□●□ □□□□●□ o

□□□□ □□■□ □□□□ □□■□ □□■□ □□■□ i

附注:前两节分析了本诗的字面意思:怨妇遇人不淑。这是典型的怨妇诗。但背后内涵可能并不简单。诗经中多以男女爱情比喻君臣关系。这首诗也不能例外。

1、用割草后晒干,比喻女人被丈夫抛弃,这里面有深意:

①草长在山上,人为什么要割掉并晒干?不还是因为成熟了,可以用了。比如,收割葛草,为了取其根茎皮,制作麻纤维,为了吃其根,制作粉条。作物成熟了,当然可以割掉、收获了。

现代农业熟悉的,比如,芝麻成熟了,需要割掉晒干,然后打籽。棉花成熟了,采摘之后就连根刨起,晒干后拉回家烧柴用。油菜成熟了,收割晒干,然后打籽。。。

本诗妇女被丈夫抛弃,可能也是一种成熟后被采用、抛弃的过程。狭隘一点想,可能是女子生了孩子后,面容不再娇美,被丈夫打入冷宫,甚至休妻,也是可能的。这就是成熟了,使用了,然后嫌弃了。

引申一点,大臣被君主重用,达成某个用途,然后功成身退,甚至功高震主,被嫌弃了,甚至被流放了,被杀头了,也是可能的。这就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2、遇人不淑,好理解。遇人艰难,就不好理解了。一个适龄女子,很容易找到对象,自古皆然。所以,这里就比较明显是暗喻知识分子被明君重用,是非常艰难的事。而伴君如伴虎,能人即使被重用,在与君主相处期间,也是处境艰难,稍不留意就会惹祸。

3、何嗟及矣,嗟叹又有什么用呢?女子用过被抛弃,才子用过被抛弃,不是本人变坏了,不及格了,而是使用者不再重视了,使用者达到目的了,兔死狗烹。

这种悲凉,放在夫妻关系上,其实是很少见的。大多数夫妻不会因为妻子生了孩子而抛弃她。但是这种始乱终弃,发生在君臣关系上,就非常普遍了。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是朝廷常见的事。所以,本诗表面是一首怨妇诗,实际上是一首讽刺诗,离骚诗,讽刺国君冷落人才,用过即抛弃。


诗经69-3中谷有蓷上古音大概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15 10:56:33 已编辑 河南 5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dong cu di di, dong ci cong di. di cu bi do, ci ci dong di. ci ci dong di, do cing di cong dong di.

2.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dong cu di di, dong di do di. di cu bi do, do ci do di. do ci do di, do cing di bi du di.

3.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dong cu di di, dong ci di di. di cu bi do, do ci di di. do ci di di, co do di di.

□□□□ □□◆□ □□□□ □□◆□ □□◆□ □□□□◆□ ng

□□□□ □□●□ □□□□ □□●□ □□●□ □□□□●□ o

□□□□ □□■□ □□□□ □□■□ □□■□ □□■□ i

附注:

1、暵-難音符相同,可知,古音dong。

2、离,今音li,根据周音理论倒推,古音应该为di,但之前推导过,离-儀押韵,儀从義,義从我,我从戈,为o元音。再者,義-假-亚通假,古音cu。可证:离为o/u元音,是比较确实的。见:诗经65-1黍离押韵;诗经52-1相鼠押韵;诗经43-1新台押韵;亚、假、义通假考;

所以,离古音do,是比较可靠的。

3、遇从禺,禺从手,古音do。

4、及,从手、从人,表义,可能为逮的本字。这也体现了尖音团音的相互转化,古已有之。见:隶=逮本字考;及=逮本字考;

5、泣从立,立从大,古音di。

6、修从條,條从攸,古音do。


诗经69-4中谷有蓷今韵 

来自: 刘小羽 组长 

2023-08-15 11:40:17 已编辑 河南 7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中谷有蓷,其干矣。有女离,其叹矣。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中谷有蓷,矣。有女离,矣。矣,遇人之不淑矣。

3.中谷有蓷,其湿矣。有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 □□◆□ □□□□ □□◆□ □□◆□ □□□□◆□ ng

□□□□ □□●□ □□□□ □□●□ □□●□ □□□□●□ o

□□□□ □□■□ □□□□ □□■□ □□■□ □□■□ i

附注:

1、暵→攤,古今字,通假字。可能意思是摊在地上晒。

2、嘅→慨,古今字,通假字。

3、歗→啸,古今字,通假字。指的是仰天长啸。

4、条→啕,古今字,通假字。指的是嚎啕。

5、仳→避,古今字,通假字。指的是脱离、厌恶、嫌弃。

至此,古今字、通假字替换完毕,但第二阕:修-啸-淑,在现代汉语中不押韵。

由于淑字常用,可以不改。修古今义差别很大,必须改。

6、修→枯,意思是枯萎,近义词替换。同时,在现代汉语中,枯-淑押韵u。完美替换。

7、啸从肃,而肃-枯-淑,在今音中押韵。只不过啸现在不押韵。这是两难。

肃从聿从渊,表达的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肃穆之义。聿应为声符,可能当时读作do、du。聿从手,古音do。是合理的。但最初的读音应为bi,因为聿=筆的本字。象形,画的是手抓毛笔。这里体现了很复杂的bi→du音变,但这种音变不是个例,毒从母,古音bi,也经历了这种音变。汉代时,毒还有一种异体字,=𦸕、𥲮,从副,副从畐,古音bi。

啸→吁,呼籲,近义词替换,同时呼-吁均为u韵,可以更好地押韵。但程度较轻,没有啸天夸张。不过,也有呼天抢地,籲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诗经•王风•中谷有蓷赋意之(29)[七绝]
中谷有蓷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_古诗大全
【原创】七律·诗经诠释(七十九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
【有意思】《诗经》中动植物名称·诗歌·图片总汇·植物篇
论汉语的「文字通假」--以诗经数篇为例,探寻从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