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非:作文“精批细改”未必有效
userphoto

2023.10.13 河南

关注
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有时有必要,有时则多余。学生作文不是传世文章,不是重要文件,也不是公开出版物,未必要精批细改。小学入门,多教一些基本知识,批阅时动笔修改,让学生体会,是有效的教学;到了高中,还搞精批细改,作用就很有限了。
入职之初,我带过一轮初中,老教师说“作文要精批细改”,我就遵照吩咐,精批细改。那时年轻,精力足,一个班50多人的作文,两三晚就改完了。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我能看出他的写作意图,能看到他的基本路数,能看出他的表达追求,要改的不多,至多规范标点,合并段落,提升亮点;但写作基础差的学生的作文,批改就比较麻烦,即使不越俎代庖,只替他“改顺”,也差不多相当于替他重写一遍了。
几次作文以后,我便开始怀疑这个“精批细改”了。问老教师,回答说:“谁让你全这样做?每次作文你只要精批细改全班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啦,轮换,下一回另三分之一,再下回……”
我觉得麻烦:我得记住是哪三分之一被我精批细改过,万一漏了谁呢?久之,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这个“精批细改”——你在他某个句子下面画道线,他稍想一下就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给他一行字的建议,他便能举一反三,通改全文。也有学生,作文几次被精批细改,反而变得没有信心了。
精批细改往往会求全责备。如果学生的选材立意已经偏了、错了,教师怎么“精批”,怎么帮他“细改”?草房子破破烂烂,明明就等一把火了,你搞什么“精装修”?
精批细改多了,学生有可能丧失信心。他也许想不通:我就是这个水平,为什么老师非要把我的作文改得不像我写的?作文批改完了,发到学生手上,他看到满纸红字红杠,未必认为老师认真,而可能认为老师彻底否定了他的作文。
这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从此我也不再管那个“每次三分之一”了,我只看有没有必要下力气批改。
有学生琢磨我的批改,说:“有些地方,老师改得好,对我启发很大。”我听懂了,这位学生对我精批细改的地方,是经过精思细想的,他推敲了我批改的每一处,接受了我的一些建议,当然“有些地方”也会保留个人意见。这样的批改,有些用。
批改作文的关键是什么?是能否给学生“启发”。学生在一次作文中从老师的批改中获得了一点儿启发,这就是“有效”。我后来主张作文批改用“一句话评语”,也是基于当年的教训。
批改太多,事倍功半;而不提过高要求,把作文练习当作长期任务,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一点一点地积累,功在不舍。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些耐心呢?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冷静地想,真是纠结:如果学生没想明白,你的精批细改有什么用?如果他能想明白,又何必要你替他改?我们做教师的,真该多动动脑筋了。
精批细改,对一些学生有用,对一些学生没什么用,不如面批,面批相当于“手把手”。低年级学生,手生,不会写,面批就是对话,有个两次就差不多了;写作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找适当的机会面批,他会注意和老师的对话。如果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掌握基本要领,也记住了一些小窍门,至少能做到“不怕写”。
我的面批从不提多少要求,绝不会一次教他过多的东西。有个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到了高二下,作文仍然写不满600字。我帮他“挖掘”和“扩充句子”时,曾想到,他的小学老师不知有没有想到高中老师在代他们“回炉返工”呢?面批,是对症下药,不同于精批细改,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了解他的表达困难。
曾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来很多欧化语句,我劝他写短句,劝他简约平易,可是他只追时尚,却没看到弊端。这类比较复杂的问题,批改很难说清,面批就有些用。当面改,让他自己读,体验语感,读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便能看到改成短句的好处,也就不再自己为难自己了。
教学工作,要追求清简,让学生安静地学习、思考。我听闻有语文教师给每个学生写长信,被当作先进事迹。写信的效果我不太清楚,但我想到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健康,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勤奋的工作吓得学生以后不敢做语文教师。
有些教师精批细改成了习惯,热衷用模式去约束学生,甚至和家长一同来教学生作文。我反对家长介入教学。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教作文的能力,教师不能搞错教学对象,更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责任。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不如和学生面谈几分钟,谈谈他的作文,当然,你还得有面批的资本和经验。
常看到一些作文指导套路,小学有,初中也有,到了高中,变为“高分秘籍”“满分作文××法”,没有新东西,追求也变质了。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感到无趣的同时,也让人生疑:这和精批细改有没有关系?
改同题作文,教师心里可能有套路或模板,他批改作文,会下意识地、本能地、不由自主地引导作文模式化,让他的学生失去独创的愿望。他顶多把张同学的作文改为“我看着胸前的红领巾,自豪地笑了”,把李同学的作文改为“我看着教学楼上的国旗,心里充满自豪感”,把王同学的作文改为“我们班拿到了年级第一名的红旗,全班使劲儿鼓掌”……
教师工作再勤奋,批改得再多,也只是一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免不了有匠气。教了两三年,学生就不要你改了,他自己就知道,结尾时要有些“高度”“亮色”,要“昂首阔步”“砥砺前行”。一旦这样的表达变为自觉,想改变就很难,独创就无从谈起。教师可以精批细改,但我认为他要有精批细改的能力,他至少要经验丰富,面对问题能有100种办法,因为他通常要教100个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去强做。
我的学生后来习惯了“一句话评语”,因为这句评语是我斟酌过的,有针对性。这句评语,可以是整体观感,是全面肯定或是对某一点的关注,可以是某个地方的不足、某方面的遗憾,也可以是令他信服的修改建议……这些,都要比精批细改有用。因为批得少,就这么一句,学生记得住。如果写上十句八句,他能记住的,说不定也只有一句。我每每看到语文教师为批改作文发愁,就感到“少、慢、差、费”的根源在于保守,不动脑筋,不敢突破。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二集》,吴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源创图书·吴非作品
(点击图片,打开小程序可购买)
源创图书官网已经重新改版上线,欢迎到公众号菜单栏点击官网查看留言!
或者直接复制地址到浏览器打开👉源创图书 官网 (yuanchuangedu.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源创图书读者群
第一时间获取
新书资讯/直播信息/购书优惠等
多种福利哟~
团购请联系源创图书市场部,折扣优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批改”变“交流”
作文评改方式改革探索课题:参与式、互动式作文评改
作文批改方法
从批改作文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网友来稿)
作文怎么批改更科学?
怎样批改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