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人学历史》第36章 李卫,清朝兴盛(下篇)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我问:“张良先生,当时多尔衮这么厉害,为什么没当上皇帝呢?”

张良说:“当时清朝不沿用嫡长子继承制,皇太极死后,最有实力争夺皇位的是他的十四弟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而最终登基的,却是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出现这个结果,有权衡之说,也有爱情之说。什么爱情呢?《孝庄秘史》里讲,顺治帝的母亲孝庄搞定了多尔衮,意思是咱娃只要个名,你当权,可以吗,宝贝?多尔衮同意。所以,顺治初期只是个傀儡,实控人是多尔衮!”

我说:“有脑子的女人不简单!”

张良说:“孝庄皇后肯定不简单,她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最突出的贡献有两个,一是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没让老少爷们互相残杀;二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而是她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一位皇后!”

我说:“张良先生,会不会主要是她有强壮而温暖的肩膀—多尔衮?”

张良说:“用现在女人的口头禅男人是靠不住的,多尔衮命很短,掌权七年就一命呜呼了,死时才三十九,所以说一个女人之所以有风范,一定是背后有个人的实力彰显风采!”

我问:“那当时多尔衮是按照什么规格举行的葬礼?”

张良说:“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葬礼却是帝王标准,但是多尔衮死后下葬几个月,最后被顺治给掘了坟!”

我说:“顺治连他亲妈的男朋友也不放过,太不给亲妈面子了!”

张良说:“当时顺治性格有些叛逆。在他眼里,孝庄是什么形象,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而康熙怎么评价自己的这位老祖母呢,她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女人!”

我问:“那当时多尔衮入主紫禁城后,提出的治理理念是什么呢?”

张良说:“多尔衮提出民族融合的国家治理理念,给三大殿改名叫X和殿,把几大门改为X安门,突出“和”与“安”!”

我问:“那中华文明版图那么多民族,当时具体是怎么实现民族大融合的?”

张良说:“当时满清政府开始学习北魏,主动汉化自己,搞“满汉一家”运动。北魏皇室为了融合,主动信佛,八旗皇室觉得佛陀不如孔子汉味更正宗,于是顺治带着王公大臣对着孔子雕像咣当咣当磕头。到了康熙时代,觉得光给孔子磕头还不行,又跑到南京咣当咣当给朱元璋磕头。中原老百姓一看,哇,原来正八旗也是自己人!”

我说:“那当皇帝也蛮累的,本身就未必懂汉语,还要学汉语里比较难的《论语》,哪有时间去搞三宫六院?”

张良说:“其实我们普通老百姓对皇家贵族有误解,总觉得他们整天吃喝玩乐,错了,他们比普通老百姓更勤奋,不勤奋可能就要丢江山。这一点从皇家教育的课程表就能看出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上课,首先要学的是满文,皇家的母语,统治者不希望儿孙们忘本;然后是蒙文,蒙古人关系到帝国北疆的安定,与他们沟通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汉文化,那是皇家统治国家的根本。还要学西方的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音乐、医学,甚至包括哲学。另外他们祖先是马上得天下,因此皇家子孙也必须是战场上的勇士,每天下午要骑马射箭,每年要去木兰围场狩猎,当实战演习!”

我说:“那看来当个皇帝真不容易!”

张良说:“就拿雍正来说吧,四十五才上位的雍正,日理万机,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现存的四万多份奏折上,他的批语多达一千多万字,你是写文章的,你知道千万字是什么概念!”

我说:“看来雍正就是我敬仰的写作大神,我内心深深的佩服!”

张良说:“雍正当时还是个段子手。批年羹尧奏折:“朕亦想你、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批蔡廷折:“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批石文焯折:“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我说:“看来雍正当皇帝也是有两把喜剧刷子!对比勤奋的雍正与懒惰的万历皇帝,感觉明朝就该灭亡!”

张良说:“雍正是一个是新朝代的青春,而万历皇帝就是一个是旧朝代的暮年。你有没有GET到朝代更迭的一个规律,就是朝代跟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

我说:“之前没GET到了,自从拜读了达利欧的《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我懂了世界更替的丛林生存法则的规律变化!例如阿里巴巴创始人提出要做一百零一年的企业,这一点我从来没怀疑过,但是学历史以后,我觉得他的这个梦想过于遥远,别说一家企业了,对于一个朝代而言,百年都不算短,企业比朝代更容易得老年病!”

张良说:“对的!”

我问:“当时顺治皇帝活到多大年龄?”

张良说:“雍正二十四岁,得天花死了。历史有时很有讽刺意味,顺治因天花而毙命,康熙却因天花而继承大统,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我问:“那当时啥情况?”

张良说:“顺治皇帝临终前征询他一向敬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就是选谁接班。汤若望推荐了八岁的康熙,理由很简单,康熙两岁时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今后不会再受到天花病毒的威胁了!”

我说:“学历史看了众多皇帝的死因,我不想穿越回去了,我觉得古人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连皇帝都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障!”

张良说:“如果皇帝人均寿命九十,不知这个世界又要生出多少变数!”

我说:“前两天,我翻CD简介,发现巴赫竟然是顺治时期的!”

张良说:“莫扎特还是乾隆时期的呢!顺治帝只比牛顿大五岁而已。清朝的盛世,只是相比农业社会而言,但此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开始从农业时代步入工业时代了。我讲个更有意思的对比,义和团火烧前门,把大栅栏的屈臣氏专柜给烧了!”

我说:“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变化着,我们总是觉察不到变天的规律!话说乾隆第一宠臣是和珅,那雍正第一宠臣是谁呢?”

张良说:“李卫!”

我说:“我一看到这个名字,我就想起了《李卫当官》,李卫那形象有点类似陈小春演的韦小宝,无厘头!”

张良说:“李卫这个人设的确是喜剧化了!”

我问:“当时电视剧里,李卫是个乞丐,没念过书,又怎么当上的官呢?”

张良说:“在古代,当官有两种渠道,要么参加科举考试;要么花钱捐官。历史上的李卫出身江苏富户,可能压根没念过书,也可能参加科举没考上,只能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因为有规定,四品以上属非卖品!”

我问:“那他当时花了多少钱?”

张良说:“据说大概差不多一万两白银,按大米购买力计算,相当于今天的一千万人民币!”

我问:“那买来的官,当时会不会受其他同僚歧视?”

张良说:“肯定有死敌对头,不过买官的一般也不介意被鄙视,就是混个身份而已,也难有升迁的可能。但,李卫是个例外。从买上五品员外郎后,人生仿佛开了外挂,短短十年,跃升为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我问:“那雍正看中了他的什么能力呢?”

张良说:“李卫搞钱的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康熙当年把国库折腾的差不多了,雍正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搞创收。龙生龙凤生凤,富商的儿子天生会搞钱。你看雍正把李卫安插的位置,都是搞钱的位置。李卫这种非科班出身的官员也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取得很大成效。例如当时私盐走私猖獗,严重影响国库收入,政府屡次打击收效甚微,雍正让李卫挂牌督办。抓到了女头目沈氏,沈氏虽招供,但所言之事,恰恰从侧面证明了官方的愚蠢。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公布招供内容,官方面子全无,如果不公布呢?判其死刑就缺个依据。后来李卫想了个办法,杖刑。杖刑判决归属地方官,自由度高,如果想要人死,击打要害部位便可,绕过了官方律法死刑流程,直接就把沈氏给打死了。杀一儆百,立竿见影。事后,雍正给李卫回复了一句:法律惟有运用巧妙才有效。严格依法行事也会有不公平之时,而有时越法而行亦是公平所在!”

我说:“看来李卫在官场上精通厚黑学,如鱼得水!”

张良说:“李卫的套路多着呢。西北战事吃紧,国库又缺钱,为了保证必要的军需,雍正让李卫在江浙一带搞点钱,于是李卫带人直接抄了曹雪芹的家!”

我说:“那他就是皇帝的白手套!”

张良说:“这叫灰手套,皇帝更需要灰手套。李卫曾扶持过一支灰色部队,漕帮,漕是指通过水道运输粮食,我们常说的拜码头就是漕帮的行话。扶持这么一个地下组织有什么好处呢?朝廷不好出面解决的问题,让漕帮去干,骂名也由漕帮来背,必要时朝廷还可以杀几个漕帮的“恶霸”用来收买民心。而且水运四通八达,仿佛一张巨大的情报网络。李卫养的漕帮对于雍正而言,差不多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一句话,养贼自用,以黑治黑!”

我问:“那当时雍正皇帝不怕李卫对自己有二心吗?”

张良说:“官场上身居高位,最忌讳的是拉帮结派。李卫给自己包装的是什么形象?性格孤僻、六亲不认,没什么朋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孤臣,一句话,在整个朝廷,除了皇帝我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大家也都讨厌我。雍正就喜欢这样的人,在他眼里,这样的人为自己弄钱,放心舒心也安心!”

我问:“那李卫为什么没成为和珅呢?”

张良说:“要说李卫就是和珅,和珅就是李卫,只是李卫命更好。雍正死后,盖章狂魔乾隆同学上位,不久李卫也知趣的去世了。和珅为什么没有这么幸运?因为嘉庆登基时乾隆还活着,乾隆让位不让权,和珅就是乾隆把持朝政、钳制嘉庆的主要工具,乾隆一死,和珅这个“二皇上”还有好日子过吗?”

我说:“那和珅当时不懂得顺水推舟,他站错了队能怪谁呢,乾隆死后他接着应该站嘉庆!”

张良说:“如果当时和珅站嘉庆,一个结果,只是查办他的人变成了乾隆,站队这个问题,完全是身不由己,谁让乾隆那么能活呢,如果乾隆与嘉庆没有权力交集,和珅大概率会平稳落地,寿终正寝,甚至成为两朝元老!”

我说:“历史就是这么喜剧演变着,无人能改写着序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的三大心腹之一李卫,在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他的?
《雍正王朝》最聪明的人:不是李卫而是他
乾隆继位后,雍正的重臣李卫没了靠山,乾隆是怎么处置他的?
乾隆登基得权后,是如何收拾雍正宠臣李卫的?
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乾隆年生活如何?
他大字不识几个, 为何却能当上一品大员,最后还备受皇帝重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