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见到“镇国之宝”,仿佛成为哑巴,又似文盲

宋仁宗嘉祐六年,苏轼考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第三等,成为宋朝开国以来,吴育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大才子。
他被派往凤翔府任正八品签判,考了第四等的弟弟苏辙,则暂且辞官,在京城照顾父亲。
一路西行,到了凤翔,喜欢游山玩水的苏轼,所去的第一个景点,当然是读书人所崇敬的孔圣人的庙宇。
在这里,他见到了闻名天下的石鼓——如今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并作《石鼓歌》。
据历代学者考证,石鼓是战国后期,秦人所刻,上面的内容,多写游猎之事。
十个石鼓,在唐初出土,安史之乱中被重新埋入土中,对外宣称已经毁失。
806年再次出土,814年迁入凤翔孔庙,却又在唐朝灭亡之际,全部遗失。
直到宋仁宗时,司马光的父亲任凤翔知府,找到其中九个,另一个,数年之后,才被找到。
此时,正在苏轼到凤翔之前几年。
石鼓表面虽然已经剥落,文字所存也不多,但苏轼仍难掩震撼。


看着上面的古代文字,有些认得,大部分不得;想读一读,却又不知道怎样发音。
在古物而前,自己仿佛成了哑巴,是个大字不识一斗的文盲。
他感慨: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一千多年过去,石鼓仍在,当年一言九鼎,大富大贵的人,又在哪里?人生苦短啊,怎样才能像你这样天长地久呢?
今天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有句诗,既是献给鲁迅,又很契合苏轼当时的心态。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然而,真正能不朽的,只会是那些替人民做些好事的人。
苏轼到凤翔,看到当地很多人为了一项终南山伐竹,编成竹排,送往京师的徭役,而倾家荡产。
通过调查,他发现,很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根本没必要下令在河水暴涨的时候来做这件事。
于是他上书,改变送贡品的时间,百姓压力,因此大减。

既已读到最后,不如关注一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到凤翔赴任,冒着风雪都要看一看的镇庙之宝是什么?
诗词 宋·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一 石鼓歌
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 石鼓文
山水中国(15)|镇国之宝石鼓文
石鼓为何是镇国之宝
九大镇国之宝·秦石鼓文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