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版老子就要说

曾国藩差点掉脑袋吗?

很多资料里确实有此说法,讲他上了道奏折,咸丰帝看完大怒,扔到地上,要把姓曾的那小子抓起来,幸得旁边大臣请他息怒,才没有闹出人命来。

这一情节,怎么跟海瑞上《治安疏》的时候,那么像呢?简直就是复制洗稿抄袭啊。

不过,凶险是确定的。

《曾国藩年谱》里就说:

四月二十六日,公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公所陈多切直之语,疏入时,恐犯不测之罪。

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网上找了找,是有,但看到文中有省略号,便知不全,好在,手头有套《曾文正公全集》,第一本就是奏稿。

第一点,有敬慎之美德,但也有流于琐碎之萌芽。

他说皇上祭祀时,严格按照规矩来,该大步就大步,该小步就小步,十分严谨。

但现在,有些臣工却因生活中的小细节,却被处分。这只会导致“或谨于小而反勿于大,且有谨其所不必谨者”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臣们很可能过分注意细节,没空去研究大事,因小失大,而且对自己的管理层层加码,还怎么做事呢?

第二点,有好古之美德,但很可能导致徒尚文饰。

他举了两个例子。

皇上登基以来,也像古圣贤君一样,呼吁大家直言进谏,可人家真把意见递上去,却又以“无庸议”三字搪塞;表扬了倭仁、苏廷魁,很快又疏远他们。

另外,考察那些可以升迁的人时,看的不是他们的真才实学、谁优谁劣,而是看他们的小楷谁写得更好。

你这是“鲜察言之实意,徒饰纳谏之虚文”——玩虚的,做表面功夫。

作为奏折高手,放最后的,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点:虽然显得胸怀宽广,实际上骄傲之气已经渐显。

他说,去年下诏要大家多多提意见,没过多久,连续两道谕旨都说,“黜陟大权,朕自持之”。

既然如此,大家还提什么意见呢?罢免和升迁,你说了算,我们还要议论什么人做得好,什么人有毛病吗?

他说,现在的人,跟古人其实是类似的,“大率戆直者少,缄默者多”,沉默的是大多数啊。

皇上再三下召让大家说话,人们尚且有点害怕,“不敢轻发苟见”;你现在“一言拒之,谁复肯干犯天威”

当您开始自大的时候,必然“直言日觉其可憎,佞谀日觉其可亲”,身边都是谐媚软熟之人,没有一个敢说逆耳忠言;那些稍有锋芒的,也将被“挫其劲节而销铄其刚气”,到了天下发生大事的时候,就都痴呆疲惫,“相与袖手,一筹莫展”

现在看来,他的这些话,也不过是平常之言,但在当时,却振聋发聩,有如千斤重锤,先把皇上砸晕,再用锋利的小手术刀,将他剖析得入骨三分。

递上去之前,后果已经都想到了,最终还是决定豁出去了。

当时咸丰虽然生气,但也只能说,你“迂腐欠通”,念在本意是好的,我也不跟你计较……

雷霆之怒没有发出来,大家都松了口气。甚至皇上的回复里,还有点小表扬,“公是疏得奉优旨,时称盛事焉”

由此可见啊,讲真话、听真话,有多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夷师子国传
肃顺回忆录(三)胡萝卜加大棒的执政
朱元璋的发小来宫中找他,一个刚见面就被斩了,另一个则当了高官
这位大将数次命悬一线,却都有惊无险,这运气简直不能再好了!
田海:从青麟之死看曾国藩之“黑”
别对任何人存在道德期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