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太白不敢下笔,吴安中大笑而去

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言及盛唐崔颢时,载有一事:
《黄鹤楼诗》:“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恐不然。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则说,崔颢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计说李白有争胜之心,辛讲李白无夺标之意,两相对照,或一个为假,或者两个都只是后人杜撰,但李白看了崔颢的诗,讲了类似的话,或许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名人轶事。
三百多年后,又发生了一件十分类似的让文人主动“闭嘴”的轶事。
王水照、崔铭《苏轼传》里说:
宿州知州吴安中听说,专程来到张氏园,又在后面题:
紫溪翁大暑醉中读二题,一笑而去。
专程跑来看别人题的词,大概本来也是想写一句,不说与他们争个高低,至少也是并列一下吧?结果,只能大笑而去。虽然在后人看来,他这句刻在石头上的话,确实也是留下了墨宝,但与他来此的本意,已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么,前二位又题的什么呢?
话要从头说。
元丰二年(1079)三月二十七日,苏轼应张氏之邀,替他们的祖业增美。于是有《灵壁张氏园亭记》之出。
文中苏轼先描述园林之妙,又写张氏祖先目光远大,为后世经营此地,使他们进可做官,退可务农,“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最后写自己好想好想在此买地建房,“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然而,仅仅四个月后,乌台诗案爆发,身为一方大吏的苏轼,“拉一太守,如驱鸡犬”,被逮到京城,身心遭受剧烈折磨,经多方营救,发配黄州,整整五年。

(摄影:徐克茹 图源:东坡文化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在赴汝州就任途中,又过张氏亭林,想着这几年来的剧变,心中不免有些悲凉。但他毕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东坡先生,虽处逆境之中,而有豁达之态。
他想到,唐朝李德裕庄园里有块醒醉石,老李每次喝多了,往石头上一坐,酒就醒了,比喝牛奶好使多了。
苏轼看到张氏园中名为“小蓬莱”的奇石,欣然命笔:
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
张氏园林本来就是这一带的大IP,苏轼巨笔一挥,流量更是蹭蹭上涨,苏轼老友蒋之奇慕名而来,在后面补了一句:
荆溪居士暑中观此,爽然而凉。
本族蒋氏所编族谱中,蒋之奇赫然为祖先之一。初看时我还觉得有幸,后来稍加研究,方知此实是修谱流弊之一,也即把别派的名人,扯成了自己的先祖。
蒋之奇与苏轼同年进士,两人也有过承诺,说几时一起买田,住得近一点,好聊天。
无论与张氏还是与蒋之奇,苏轼退稳的愿意都没实现,当然,这是后话,且不论。
只说吴安中老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虽然他将前二人的主题揉到了一起,但终究写了个寂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伟大的谦虚
借用?化用?只要水平高,统统不存在!
[原创] 从李白、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谈起 /吴焱金
四大名楼之黄鹤楼
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让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
蒋勋:苏轼为什么被称为“东坡居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