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一个四川人对诸葛亮的复杂情感

苏家父子二次出川,先水路东行,再舍舟北上,这日到了隆中,也即诸葛亮的故乡,少不得要作诗咏史怀古,苏轼写到: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余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这首诗并不复杂,基本可说明白如话,连注解最为繁琐的《苏轼诗集合注》里,也未做过多解释。

一个不胜悲,一个寒涕垂,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诸葛亮,是饱含景仰崇敬之情的,对于他六出祁山却未能建功,离统一中原十万八千里,是满怀遗憾的。

问题是,俗话说,新闻不能看合订本,古人的诗,同样如此。

《隆中》收录在苏轼诗集第二卷,其实第一卷中,提及诸葛亮的地方也不少,他途径的三峡之地,与刘备、孔明相关的古迹和传说甚多,一景一物,都作诗纪念,当中一些话,比起这首来,多少有些年轻气盛之下的出言“不逊”。

且看:

《严颜碑》: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斥刘备喧宾夺主为不义,疑孔明这样的豪杰为何不劝谏他的主公,实际上,也就是说,诸葛亮参与其间,亦为不义。

《永安宫》: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

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这两句是在感慨,如果法正还在,必然能够扯住刘备,使他不那么冲动去进攻吴国。

虽然只字未提诸葛亮,实际上,又是在质疑,攻吴那么重大的事件,作为刘备的密友兼丞相,他为何放任刘备去做而无阻止?

种种迹相表明,苏轼对于诸葛亮,是有些微词的。可一旦真正站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听着古树树叶间传来八百年前的微语,以前的那些质疑甚至鄙夷,却又在瞬间抛到了九霄云外。

思量再四,我想通了,谁人不矛盾?你每天暗下决心再也不跟某个不靠谱的人来往,但又能坚持几天呢?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怎样学刘备“摔孩子”?
水镜先生之言
在刘备集团中最看不起诸葛亮的人是谁?
别裁异说:智绝刘备智“娶”诸葛亮(作者:董磊)
如此人不死,北伐大业必定成功,他死后,刘备流泪说:孔明误我!
三国中一直隐世不出的高人,看出刘备必亡,孔明惨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