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入血室之实证
第143条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妇人与男子之别在于月经,妇人不足于血,营卫之气较之男子稍显不足。中风之后,“发热恶寒”,气血本应往体表方向以祛邪,恰逢“经水适来”,气血随月经下行,外邪随月经内陷,导致七八日不愈。
“热除而脉迟身凉”,《素问·评热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血室空虚,邪气内陷于血室,出现“热除而脉迟身凉”这种特别像痊愈的现象。但是,从后面的伴随症状“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来看,“热除身凉”是气虚,“脉迟”是血虚,气血两虚,非痊愈之象。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外邪必经少阳三焦网膜才能内陷血室,足少阳胆经又循行于胸胁,所以,外邪客于少阳通路则津液不能四布,水饮停于胸胁之下,出现类似于结胸的胸胁胀满的症状。
“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也”,“谵语”是除阳明病之外,“热入血室”才能出现的症状。仲师害怕后人误认“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为阳明腑实证,用大承气汤误下而成坏病,特意给这一组证候起了一个名字,“热入血室”,并连续用三条条文来解读。
“血室”,后世诸医基本上形成共识,就是胞宫、子宫、女子胞,这是妇女经血集会之处,为什么热入子宫会出现“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呢?胞中一源三岐,任脉、督脉、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又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称血海。冲脉“起于气街,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所以,热入血室之后,可以随冲脉上行至胸中,出现“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等一系列证候。最容易误诊的是谵语,如果医生误认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治疗,不会错的离谱,还可能误打误撞,治愈了。仲师最怕因谵语误认阳明,大多数情况下,阳明燥热才出现谵语。惟有热入血室的谵语则不然,它是因血分有热,“诸脉皆上系于心”,血室中的邪热顺着冲脉上行,上扰心神而谵语。这鉴别这两种谵语主要看三点,月经、胀满部位、便秘。热入血室的谵语正在月经期间,胸胁下满,但不一定大便燥结。而阳明腑实证的谵语与月经无关,下腹胀满,一定有大便燥结,便秘的症状。
“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结胸是水热互结于上,热入血室是血热互结于下,曹颖甫提出一个问题,“然则何以不用抵当汤丸及桃核承气汤,而但泄肝之期门穴”?一、无瘀血。二、无发狂。热入血室虽然有热邪,有血,但没有结实,没有形成瘀血,不能用祛瘀之药。肝藏血,肝主疏泄,期门穴为肝之募穴,刺期门即可泄血中之热。或问,不会针灸的怎么办?经水为血,汗血同源,已见月经不可发汗,不可攻下,后世医家认为,可以用小柴胡汤治之。虽是医家共识,但不一定都有效,参《本事方》:“一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治之,迁延数日,遂成血结胸,或仍用小柴胡汤。予曰: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许叔微,大医也!他不会针灸,请其他医生刺期门穴治愈了这个患者。
学了本条文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女子在经期与产后,因气血不足,不能洗冷水澡,不能吃寒凉食物,是有道理的,就是怕寒邪乘虚入里,作下月子病。
第144条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课前思考:
1.什么是“续得寒热”?
2.143条热入血室与144条热入血室在病机上有何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4)熱入血室
胡希恕:妇科疾病证治 --- 经血不调
热入血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一)
走在经方的路上: 再读《伤寒杂病论》(38)
伤寒论 第145条诸家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