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加减方
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很可能是过汗,所以没有治愈。过汗可能会造成津液虚,肠干燥,导致医生“复下之”。或者是医生根据《外台秘要》:“五日入腹,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之”,又用了攻下的方法。发汗伤津液,攻下除了伤津液,还会使邪热内陷。
“胸胁满微结”,误汗、误下可能会出现1)阳明腑实证,2)结胸证,3)协热利,“胸胁满微结”是第四种情况。胸胁胀满是少阳证,“微结”,有些注家认为“结”与“硬”相近,程度较轻。个人认为值得商榷。“微结”是指气,阳气微微结于上焦胸胁。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已发汗而复下之”都伤津液,津液亏虚会造成“小便不利”与“渴”,但不会造成“呕”,故“渴而不呕”。内有水饮,脾不升清也会造成“小便不利”与“渴”,但同时会伴随“呕逆”。阳明内热会造成“渴”与“呕”,但不会“小便不利”。所以,“小便不利,渴而不呕”除了体现津液虚,也说明没有里热。
“但头汗出”,已经出现过三次,1)火劫发汗,2)大结胸证,3)湿热发黄。这里的“但头汗出”与“胸胁满微结”有关,阳气微结于胸胁,阳浮于上,故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心烦者”,“往来寒热”与“胸胁满”是少阳四大证,“心烦”也与“微结”有关,津液亏虚,阳气闭郁则心烦。 
“此为未解也”,康平本为小字旁注。所有这些证候,虽然大多表现为里证,但主要是因为阳气内陷胸中,微结于胸胁,本着从哪里来还从哪里去的原则,从少阳出太阳而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虽然“已发汗而复下之”,但“胸胁满,往来寒热”的柴胡证仍在,仍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所以,方名虽然叫“柴胡桂枝干姜汤”,但与取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而合方的“柴胡桂枝汤”没有任何关系,与桂枝汤也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根据96条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加桂枝、干姜而成的纯粹的小柴胡汤加减方。
柴胡半斤以散结,黄芩三两清郁热,二药配伍,以治往来寒热。针对“渴而不呕,心烦者”,参“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综合考虑,去半夏、人参,加栝蒌根四两以治烦渴。针对“胸胁满、微结”,参“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去大枣免生中满,加牡蛎二两以敛浮阳,散微结。针对“小便不利”,参“若心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四两”,本条“小便不利”是因“已发汗而复下之”伤津液所致,不是因为内有水饮,没有心悸,不做加减。针对“但头汗出,往来寒热”,采取“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出”。小柴胡汤本为扶阴之方,加减之后,扶阴四药“参、草、姜、枣”被去掉了人参和大枣,仅剩甘草与生姜。考虑到加了栝蒌根四两,牡蛎二两,整体上偏寒,所以将生姜改为干姜,干姜辛热,配伍甘草辛甘化阳,温化栝蒌根、牡蛎之苦寒。因为干姜之变,扶阴四药“参、草、姜、枣”仅剩甘草,甘草桂枝,辛甘化阳,温化胸阳。甘草干姜,辛甘化阳,温化脾阳。将整张方子变成了以温阳为主,而且是温里阳,升阳气。
将息法与小柴胡汤完全一样,去滓再煎,多了一句话,“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阳气“微结”,桂枝、甘草、干姜又会助热,所以第一次服药会微烦,这是阳气外达之相,复服,汗出便愈,汗出是阳气透发出去的表现。
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刘渡舟刘老、胡希恕胡老都有非常精妙的发挥,值得反复阅读,不再赘述。
 

第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课前思考:

1.什么是“阳微结”?什么是“纯阴结”?

2.什么是“半在里半在外”?“半在里半在外”就是半表半里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鲍老师讲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详解与验案分享
【学伤寒】条文第147条
伤寒论.第147条
伤寒论方剂之浅谈
伤寒论29: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