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背微恶寒不是阳明病
第169条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无大热”不等于无热,低热、微热还是有的。是个轻微的太阳证,说明本条与168条都是太阳阳明并病。
“口燥渴,心烦”,非常明显的阳邪入里,热盛伤津的证候,相当于168条的“热结在里”,由此可见,无大热是因为热邪入里,与里热互结。
“背微恶寒”也是个争议数百年的问题,有人认为恶寒甚微,是个将罢之太阳证。但主流医家认为是阳明证,吴谦说:“背恶寒、非阳虚恶寒,乃阳明内热熏蒸于背,汗出肌疏,故微恶之也”。这里的“背微恶寒”虽然不是阳虚恶寒,但也不是吴谦所说的“阳明内热熏蒸于背,汗出肌疏”。很简单,如果吴谦说的对,那些“蒸蒸而热”、“濈然汗出”的阳明病都有“汗出肌疏”,都可以有“背微恶寒”,那阳明病“但热不寒”的特点就成了一句空话。
背寒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了三次,本条文是第一次出现,第二次见于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背为阳,背恶寒,口中和而不燥渴,说明没有内热,所以用灸法或附子汤。第三次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又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治之,后世也有用阳和汤治疗的。
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而恶热”,现在“背微恶寒”,肯定不是阳明病,但因为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的原因,又不能承认是太阳病,所以只好含糊其词。本条与168条是姊妹条,168条表里俱热,但“时时恶风”,本条“无大热”,但“背微恶寒”,恶风也好,微恶寒也罢,都与玄府大开,不能闭阖有关。仿168条,“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那么,“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如何治疗“背微恶寒”的呢?《素问·六微旨大论》:“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阳明中见太阴,阳明内热雍盛会导致阳明不降,阳明不降有导致太阴不升。脾不升清直接影响到津液的输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气不能散精除了导致“大渴,舌上干燥”,“口燥渴”等等,津液(热水)亏虚,不能达表则“时时恶风”,“背微恶寒”。所以要加人参以补气津。后世刘完素在本方基础上又加生姜三片以济其寒,感觉挺有道理,也是表里双解的思路。
第170条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课前思考: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与白虎汤证没一丁点关系,为什么要提示“不可与白虎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析伤寒论第161至170条——李国栋
仲景方术之伤暑病脉证并治篇度空间
《伤寒悬解》痞证——桂枝人参汤,附子泻心汤
【经方家园】白虎加人参汤证解
经方实验录方证直解(第六案)[[一、原案抄录:第六案 桂枝汤证...]]
开经方加经验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