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救命神方-一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将息法很有意思,“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先煮麻黄,去上沫,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上沫,在古人看来,就是浊阴,本方用麻黄是为解表散寒,使细辛提升出来的久寒出表,所以不用上沫这种浊物,单取其轻清之气以开腠理。一斗水煮取三升,久煎取其味,药味厚重,既可去陈年之久寒,也可去麻黄、附子、细辛之毒性、偏性。反观302条的麻黄附子甘草汤就变成了“上三味,以水七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第一,水从一斗减至七升,先煮麻黄没有减二升之久,而是只煮一二沸,所以,久煎针对的不是附子,而是细辛!我们在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时,一定要告知患者久煎,免生枝节。
虽然服麻黄附子细辛汤会得汗而解,但不能将本方称为发汗之剂。因为将息法中没有“温覆”,没有“啜热粥”,汗出乃病势使然,非汤液使然。所以,本方与太阳病诸方不同之处在于不强调温覆、啜热粥,既可发汗而解,也可不发汗而解,病解与汗出无关。
本方中炮附子一枚,麻黄、细辛都是二两,但从明清以来,流传着“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警示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规定细辛用量为一至三克,极大地束缚了医生的手脚。考伤寒金匮诸方之中,用到细辛的共十四首,除乌梅丸中六两,其余均为入煎剂,最小用一两,最大用三两,以东汉一两合当今十五克算,仲师用量在十五克至四十五克之间。现在以区区三克细辛,想搜入骨之陈寒,基本没有可行性。河北刘兴武临床体会,“只有将治疗风寒痹痛、外寒内饮、溢饮、支饮、冷哮等方剂中的细辛用量上升到9克,疗效才会显著;若据病渐增至15克,则疗效更著……我曾酌情用到40克,先煎30分钟,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中,细辛应该与麻黄等量,麻黄六克,细辛六克,麻黄十克,细辛十克,二两取地二生火之火数,暗藏了气化的意思在其中。
临床上,本方广泛用于少阴病寒化证。一、少阴伤寒,古人称为肾伤寒,所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证见头疼腰痛、发热恶寒、厚衣重被,其寒不减,脉沉细而紧,汗出则愈。二、嗜睡证,少阴病“但欲寐”,神倦嗜睡,精神不振,麻黄附子细辛汤效果显著。三、参《张氏医通》:“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沉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欲咳不能咳,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临床上有些人的感冒,没有打喷嚏流鼻涕,没用鼻塞流眼泪,只是咽喉疼痛,全身疼痛,发热乃至高热,一些中医粉认为是上火,不去看医生,自己到药店买一些双黄连、清开灵、连花清瘟胶囊之类的药物,而那些中医黑,视抗生素为妖魔的人,会只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片对症治疗,退一下高烧,然后多喝水。如此一周之后,一部分人恶化,或是咳嗽、气喘变成肺炎,或是头痛、恶心变成脑炎,或是心悸胸痛变成心肌炎。一部分人确实会自愈,但这些人中,有一些会发现身体越来越差,经常疲乏无力,医院一检查,慢性肾炎。
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很多,很多人会伴腰痛,血尿,但他们不会主动陈述,认为是劳累或上火,必须仔细问诊。这些患者中,就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人,信中医的,三五副药也就解决了。不信中医的人,我们也不能撒手不管,可以让他们去医院化验一下血常规、尿常规,做一下肾功能检查,当天就可以确诊。一方面可以让其早期治愈,不会变成慢性肾炎伴随终生。一方面,也会让他对我们的医术生出信任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判伪中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根本不是发汗的(易演中医网
李可:小青龙汤治急危重症举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会致死吗?有导致死亡的案例吗?
经方学堂|高建忠谈如何多途辨识用经方?(二)
国医大师张志远:小青龙汤方的3个不传之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与“寒包火”(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