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逆散治疗少阴病还是少阳病?
第318条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仲师在伤寒论中将四逆散列于少阴病篇,而后世医家大多将四逆散用作疏肝剂,治疗肝郁气滞,肝脾不和的热郁于内,阳气不得散于四末之阳郁四逆。并在四逆散基础上加减创制出两张传世名方,逍遥散、柴胡舒肝散,所以很多医家认为四逆散不是少阴病方,如成无己认为此方“传散少阴之热”,是治疗“热淫于内”之法。胡希恕胡老认为“那么这个方剂,它祛热,因为它是以柴胡为主的,它治少阳,不治寒,不应该搁在三阴篇里头,搁在少阴篇里头还是不行的。那么这个主要是古人就这个外观呀,看到了四肢厥逆的这种情形,也有时腹中痛,也有时下利的情形,认为这种腹痛下利是少阴病转属太阴了”,胡老的观点代表了很多注家,比如号称仲景第十三稿的《桂林古本伤寒论》将四逆散改名为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治疗“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甚至许多教材也持这种看法,尤其是后世本草著作提出药物归经理论之后,以方测证,认为柴胡、芍药入肝经,有舒肝柔肝之用,逐渐成为主流认识。《伤寒》、《金匮》与《神农本草经》成书的年代,药物只有性味,并无归经一说,后世以卯测寅,揣测仲景本意,无异刻舟求剑,南辕北辙。若四逆散真是疏解少阳之剂,调和肝脾之用,为何方后或然证中要加干姜、五味、桂枝、炮附、薤白这些辛温大热之药呢?不怕内热更炽,四逆更剧吗?要知疏解少阳的名方小柴胡汤或然证中大多是阴药,而非阳药。
“少阴病,四逆”,康平本仅有“少阴病”,无“四逆”二字,直接就是或然证。什么是“四逆”?逆的反义词是顺,对人体而言,四肢温和为顺,三阳病时四肢手足或发热,或温度正常。三阴病时则表现各异,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都发凉,厥阴病手足厥冷,手足没有温度,摸上去是冰冷的感觉。所以开篇仲师就说了,这是一个四逆的少阴病患者,而不是明清一些注家说的厥阴病。
少阴病为什么会四逆呢?注家大多从命门火衰来解读。假设命门是人体的供热系统,若锅炉烧的不好肯定不热,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阳,阳气不达四末则寒,这是四逆汤证。如果锅炉烧的挺好,但管道不通,堵塞了,外周四肢也不会热,这是后世医家眼中的四逆散证。若锅炉烧的不太热,管道又不太通畅,在疏解的基础上才敢于加入大量味辛性温的药物,这才是四逆散证的本来面目。
“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五个或然证都是少阴寒化证,阳虚寒凝,气机不畅。
《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少阴作为阴阳开合之枢,病情发展可寒可热,可里可外,可阴可阳,会有各种表现。有直中者,有传入者,有兼太阳表证者,有兼阳明燥实者,有从标而寒化者,有从本而热化者,变化多端,治法亦不相同。本条少阴本来就阳虚,再加上被郁,不能四布,导致水火不能交融。木主升发,木主疏泄,水生木,木生火,一气周流。所以用柴胡推陈致新,将三焦通路中的浊物清除,使水火之通路畅通。用芍药佐肝木疏泄,并收敛相火,一推一敛,道路畅通。用枳实行气导滞,“除寒热结”气。恐升发太过,用炙甘草甘以缓之。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五味子酸敛逆气,干姜辛散寒邪,在小青龙汤中首见这种配伍,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四逆散证是寒证不是热证。干姜既能温肺寒,又能温脾寒,故“并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五分”,伤寒论中,出现“悸者”,一般都是加茯苓,比如65条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67条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73条的茯苓甘草汤,96条小柴胡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386条理中丸,“悸者,加茯苓二两”。本条是个例外,桂枝辛温通阳,可知心悸是阳虚生寒,而非水饮,所以不用茯苓。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伤寒论中治小便不利,大多是以茯苓淡渗利湿以通阳,后人总结为一句话,“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腹中痛中,加附子一枚,炮令坼”,坼,裂开,绽开的意思,伤寒论中治腹痛大多用芍药,如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少阳枢机之名方--小柴胡汤中,“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胸为阳位,腹为阴位,出阴入阳加桂枝,引阳入阴加芍药。而四逆散中本有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汤两张治腹痛的方子,还要加附子,可知腹痛不是因肝木不能疏土所致,而是少阴寒化的下焦阴寒,所以加炮附子一枚。只是这里用炮附子没有“去皮、破八片”,而是炮制到绽裂即可。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这是非常独特的一个服药法,五升水煮三升薤白,煮到三升时就是一锅浓浓的薤白汤,去掉薤白,再放入四逆散三方寸匕,大约十克多一点,再煮,煮到一升半,高度浓缩的薤白四逆散,取其粘稠之性以止下利,取其辛温之性散寒通阳。薤白在《金匮要略》中为胸痹病主药,可去胸中之寒,刘昆湘曰:“以薤白煮汤下散,通肺与大肠气痹也”,此气痹应该为寒气痹,故敢温之。
仲师制本方为散,取“散者,散也”之义,散寒而通阳,盖少阴为枢,不宜大开大合,恐横生变故,故不用汤剂,而我们现在所用药物虽然是四逆散之药物,但基本上都是用汤剂,“汤者,荡也”,已非仲师本意。那为什么后世医家用四逆散治疗阳郁之证也很有效呢?因为后世医家没有按仲师之法加减,严格意义上说用的不是四逆散,而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邹澍云:“小柴胡汤七味,五味皆可加减,惟柴胡、甘草无可加减,以安内攘外,不容偏废也”,柴胡、甘草二味虽然也是四逆散重要组成部分,若以加阴药为主,仍是小柴胡汤加减,与四逆散无关。枳实、芍药是《金匮要略》中的枳实芍药散,柴胡、枳实、芍药三味组成大柴胡汤的核心,日本汉方医家和田东郭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且不论此观点对错,站在大柴胡汤的角度加减而来的方子,依然是柴胡剂,与四逆散无关。所以,后世医家用的是大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即使有效也非四逆散之功。

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1.少阴病下利六七日时,有没有小便不利?如果没有,为什么用猪苓汤?不怕伤阴吗?
2.有注家认为病机是水热互结,那水从何来?热从何来?
3.沈明宗曰:“盖此条乃少阴风热,转入阳明而致下利,故以猪苓汤驱导水邪,还从膀胱而去,急救胃中津液为主”,少阴病必须“转入阳明而致下利”吗?猪苓汤为什么既可以治阳明病,又可以治少阴病?
4.少阴病“但欲寐”,为什么会“心烦不得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方证辨证应用:四逆散方证 | 陈雁黎】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的八首柴胡剂应用举例
三个常与四逆散合用的经方
伤寒论方证总汇
《经方方证标准索引》----转自“汉传中医网”---作者: 雁潇湘
《伤寒论》太阳病篇小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