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吐涎沫与头痛的关系
第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干呕”,“呕”,呕是个形声字,从口,区(ōu)声,本义就是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所以说呕就是吐,古代文献多以“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有声无物为干呕”论述。干呕就是有呕吐之声势,无呕吐之内容物。吐属阳、属胃,呕属阴、属脾,干呕主要是脾寒而非胃寒。参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吃进去东西后欲呕属阳明,胃里没有东西欲呕属太阴。
“吐涎沬”,有注家说“涎沫是水饮,属阴邪”,胡希恕胡老也认为“吐涎沫就是胃有停水”,这么讲不是特别准确。得到阳气温化的是津液,失去阳气温化的是水饮。“涎”是人体五液之一,肝之液为泪,心之液为汗,脾之液为涎,肺之液为涕,肾之液为唾。五液为人体精华,《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开窍于口,涎作为脾之精华,没有被疏布全身,却从脾窍吐出,足见里寒,不能气化津液。
台湾医生陈淼和将“干呕,吐涎沫”的辩证,拓展为“说话时口角有泡沫,舌象湿滑,鼻水喷嚏,眼睛发痒,噎声,呕水”,值得借鉴。
“头痛者”,《灵枢·决气篇》:“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灵枢·口问篇》:“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说明液有补益脑髓之功,但是,由于脾气虚寒,不能转输津液,涎沫从口中吐出,不能“灌精濡空窍”,导致脑中空虚,出现头痛。
虽然干呕、吐涎沬都指向太阴虚寒,好像是个太阴病,但是头痛的出现,指出太阴是受害者,足太阴经、足少阴经不上头,太阴病、少阴病不头痛,少阴病的头痛是因为与足太阳经相表里。足三阴经中只有足厥阴经与督脉会于巅顶,所以会头痛。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厥阴本气为风,标气为阴,从本气则热化,从标阴则寒化,厥阴寒邪传于太阴,就会出现“干呕,吐涎沬”,厥阴寒邪随经上头,占据诸阳之会则“头痛”,表现为巅顶痛。
“吴茱萸汤主之”,《神农本草经》:“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凑理根杀三虫”。《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本方药仅四味,吴茱萸辛温散寒,下气止痛以治肝,生姜辛温散寒,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温,助正气补津液,都是实脾之药。
吴茱萸汤是一张异病同治的处方,可以治疗阳明病的“食谷欲呕”,少阴病的“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病的“干呕、吐涎沫,头痛”。六经辨证能解决很多疑难杂症,《河南中医》杂志1981年第5期刊载一则医案,患者登高失足坠地,西医确诊为颅内血肿,剧烈头痛、呕吐涎沫、烦躁不安,腹满硬痛,呈昏迷状,西医从颅内压增高入手,采取降颅压的方法。后世中医从瘀血入手,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万和义医生从六经入手,以吴茱萸汤加小陷胸汤治之,四剂而愈,诚高效之方!处方:吴茱萸12克,党参18克,炮姜10克,附片12克,半夏10克,全瓜蒌12克,云苓12克,川连3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第379条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课前思考:
1.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本条是少阳病还是厥阴病?
2.服小柴胡汤,如何将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讲伤寒论238条~250条
阳明症,扁桃体发炎
伤寒论第61条
生姜在经方中怎么用?
中医脾胃病证治规律探索
吐涎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