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脉篇之手阳明大肠经(二)合谷穴用法大全

合谷穴:这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穴位,临床中,每天都会用到合谷。“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这个取穴法和教材上讲的不一样,老师教的是大拇指食指并拢,隆起的最高点是合谷穴。这里讲的是“歧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靠近腕骨一侧末端交合部分是歧骨,然后在歧骨间找到凹陷,而不是肌肉的最高点。所以,按照古人的取穴方法不是两指并拢,而是要把大指和食指撑开找凹陷,凹陷下有一条血脉,下针时要避开这条血脉,不然会鼓包出血。这样取穴的话,合谷穴不在第二掌骨的中间,而是在第二掌骨靠近手腕侧的三分之一处。想搞清楚到底谁讲的对,就需要释义。合:汇合,汇聚。谷:谷是个会意字,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谷代表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两山间狭长有出口的地带。合谷就是大肠经气汇聚于此形成的通道。经气旺盛则合谷肉厚,经气衰少则合谷肉薄,通过观察合谷穴,可以帮助诊断。我见过合谷穴最薄的人,真的是薄如纸。

“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原穴的概念,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但灵枢中的十二原穴与后世的十二原穴不完全相同,灵枢的原穴是五脏原穴,肺之原穴太渊二,心之原穴大陵二,肝之原穴太冲二,脾之原穴太白二,肾之原穴太溪二,加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共十二个原穴。《难经·六十六难》为十二经都配备了原穴,五脏原穴基本不变,心经原穴变成了神门穴,大陵穴变成了心包络经的原穴,六腑有了独立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阳经有自己独立的原穴,阴经以五腧穴的俞穴代替原穴,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原穴既可以诊断也可以治疗,临床中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以合谷穴为例,合谷穴肌肉肥厚,气血充足,合谷穴肌肉太薄,气血亏虚。诊断出气血亏虚之后,还可以在合谷穴上用迎随补泻法、提插补泻法、补九泻六法等方法治疗,也可以艾灸合谷穴,补足之后,合谷部位的肉会恢复原有的厚度。同理,通过太溪穴的厚薄,可以判断肾脏的盛衰,通过太冲穴的厚薄,可以判断肝脏的盛衰。合谷又叫气穴,隔姜灸合谷,可以治疗青春期痤疮。《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若原穴动气绝,则病即不可为”。原穴主要用于治疗脏腑疾病,常用的方法有几种,一、脏腑原穴配伍法,五脏原穴与相表里的六腑原穴配伍,比如肺经的原穴太渊穴,配伍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脾经的原穴太白穴配伍胃经的原穴冲阳穴。二、原络配伍法,本经原穴配伍表里经络穴,比如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配伍肺经的络穴列缺穴,胃经的原穴冲阳穴,配伍脾经的络穴公孙穴。纯虚纯实的经络病,用子母补泻,虚实夹杂的经络病,可以用原络配伍法,以对侧本经原穴,配伍本侧表里经的络穴。原络配伍法又叫主客配伍法,以先病脏腑之经为主,取原穴,以后病脏腑之经为客,取络穴。肺经先病,太渊穴为主,大肠经后病,偏历穴为客。大肠经先病,合谷穴为主,肺经后病,列缺穴为客。三、原俞配伍法,原穴与本脏腑的背腧穴配伍,比如肺经原穴太渊穴配伍肺脏的背腧穴肺俞穴,脾经原穴太白穴配伍脾脏的背腧穴脾腧穴。以原穴、背腧穴的补益之性,协同加强疗效,主要用于五脏虚损性疾病的治疗或里证、寒证、虚证的治疗。四、原合配伍法,分为表里经原合配伍、同经原合配伍。表里经原合配伍一般是以阴经的原穴与阳经的下合穴配伍,比如脾经原穴太白穴配伍胃经下合穴足三里穴治疗恶心、腹胀、呕吐。同经原合配伍是以本经的原穴配伍本经的合穴,比如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配伍大肠经的合穴曲池穴。“虚实皆拔之”,原穴与络穴、本穴一样,也是虚证、实证都可以治疗。在临床上,纯虚纯实证用子母补泻法,虚实夹杂证用原络治疗法。并不是说虚实夹杂证不能用子母补泻,可以用,邪气实先用子穴泻之,正气虚后用母穴补之,麻烦。不如用原穴,根据病情先泻后补或先补后泻,穴位不变,只是手法不同而已。倪海厦倪师以酸为虚,以痛为实,酸的特别严重是虚中带实,先补后泻。痛的特别严重是实中带虚,先泻后补。一般情况下没问题,但肯定会有意外,熟练以后,尽量以脉辨虚实。以左胳膊酸痛为例,实中带虚,先泻后补法。下右合谷穴,左右捻转,得气之后,把针提到皮下,朝手指的方向刺过去,逆则为泻。等到患者感觉不痛了,有点酸,把针退到皮下,朝肩膀的方向刺过去,顺则为补。如果是虚中带实,先补后泻法,同样是左右捻转得气,把针提到皮下,朝肩膀的方向刺过去,等到患者感觉不酸痛了,把针退到皮下,朝手指的方向刺过去。 

“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基本上是太阳病麻黄汤证的证候。因为有大渴,不能用麻黄汤原方,千金麻黄汤成为最佳选择,千金麻黄汤就是在《伤寒论》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黄芩、芍药,以清内热。合谷穴能治伤寒,并不是说把针下进去就行了,还需要行补泻手法。进针之后,反复行九阳数,以汗出为度。“鼻衄不止”,流鼻血流的止不住,主要用肺经的天府穴,止不住的加侠白穴,用合谷穴是以气固血,可以加强效果。“目视不明,生白翳”,白翳是白内障,治疗白内障、干眼症等眼部疾病,除了合谷穴,一般还会配伍养老穴,液门穴、光明穴、照海穴。“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只要是头面部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来治疗。尤其是唇吻不收,收不住口水,半身不遂和面瘫的患者,常见顺着嘴角流口水,手阳明大肠经“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循行于上嘴唇,所以可以促进口唇肌肉收缩。穴位的作用都是双向调节,还可以治疗“口噤不开”,颞颌关节炎导致的张不开嘴。“瘖不能言”,声音嘶哑、急性喉炎影响声带,不能发声,也可以针合谷。“偏风疹痂疥”,“风疹”,荨麻疹,俗称风疙瘩。“痂疥”,中医认为很多皮肤病与中风有关,风能生虫,“風”的繁体字里面就是一个虫字,牛皮癣、湿疹性皮炎或者各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会特别瘙痒,挠破之后形成皮肤渗出,统称为“风疹痂疥”。上半身的风疹痂疥用合谷穴和曲池穴。“小儿单乳蛾”,“乳蛾”就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一侧扁桃体肿大是单乳蛾,两侧扁桃体肿大是双乳蛾。然后用按语的形式讲了一个重要的提示、警示,“按: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坠胎,详见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下”。女人怀孕以后,合谷穴只能泻不能补,补即坠胎。徐文伯用合谷穴和三阴交穴坠胎的故事,记录于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下。补合谷泻三阴交就是实上虚下,就会流产。

针灸有一个指导性原则,“在筋守筋,在骨守骨”,以合谷穴为例,同样是牙疼,有的是牙齿疼,牙的骨头疼,有的是牙龈肿痛,针刺合谷穴的位置也不一样。牙齿疼的要贴骨刺,在第二掌骨与第一掌骨的交叉点,紧贴第二掌骨下针,但不要刺到骨头,不要刺伤骨膜。牙龈肿痛是肌肉肿胀,就不能贴骨刺,而是要在合谷穴隆起的最高点下针,这就是在“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在肉守肉,在皮守皮”。其次,金元时期针灸医家窦汉卿著《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合谷和太冲合称四关穴,合谷是手阳明原穴,太冲是足厥阴原穴,二穴配伍,一脏一腑,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脏腑同治,气血同治,阴阳同治,故治证广泛。《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风为百病之长,寒、热、湿邪,都与风有牵连,所以有些痹症表现为乱串,今天胳膊疼,明天肩膀疼,后天大腿疼,大后天脚腕疼。下了四关之后,他的疼痛就固定了,就可以找到最疼痛的地方,然后辨证论治。

合谷,俗称虎口,《幼幼新书》中记录了用虎口三关判断三岁以下幼儿疾病预后的方法。小儿食指桡侧,从掌端到指端,依次是风关、气关、命关,很多小儿从风关到命关的皮下位置,有一条青筋,或长或短,或隐或显。医生从命关至风关推个七八次,使皮下青筋暴露。然后根据口诀判断病情的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青筋浮于皮肤,病邪在表,易治。青筋沉伏于里,深而不显,病邪在里,难治。青筋颜色鲜红,外感风寒,青筋颜色淡红,内有虚寒,都是寒证。青筋颜色紫红,淤热积滞,青筋颜色紫暗,郁热内结,都是热证。青筋色淡,推拿之时顺畅,气血亏虚。青筋色暗,推拿之时滞涩,内有实邪。青筋在风关,病情较轻,青筋延伸到气关,邪气入里,病情加重,青筋延伸至命关,病情危重。最严重的情况叫“透关射甲”,青筋一直延伸至食指指甲,极其危险。我们是搞针灸的,诊断就是治疗,既然发现了青筋,不论在那一关,都可以刺络放血,放血后会慢慢退下来,也可以配合扎四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经络原穴详解: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上)
手相图
原络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在内的中医针灸疗法!汇总简介
7、【倪海厦讲解】虚实症之诊治
[转载]【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