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脉篇之手太阳小肠经(三)

小海穴:“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头取之”。 取穴时屈手向头,把胳膊弯起来,肘关节处有两个小骨头,一个是尺骨鹰嘴,一个是肱骨内上踝,小海穴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踝之间的凹陷中,但下针的时候要稍稍向前一点,错开骨头,找到尺神经沟再进针。按住小海穴就相当于按住了尺神经,瞬间麻到手指,老百姓将尺神经称为麻筋。小海穴与距离很近,需要鉴别。少海穴也是屈手向头,在肘横纹尽头与肱骨内上踝高点之间。也就是说,以肱骨内上踝高点为标志,少海穴相对靠内,小海穴相对靠外。“手太阳小肠脉,所入为合土,小肠实泻之”,小肠经五行属火,小海穴五行属土,火生土,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证,用小海穴泻之。“主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这些都是小肠经循行所过的病证,而且必须是实证。“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耳聋,目黄,颊肿”,大多是小肠经的是动则病,是主液所生病。“痫发羊鸣,戾颈,瘛瘲,狂走”,古人根据发病时的体态与五畜的叫声,将癫痫命名为犬痫、羊痫、牛痫、鸡痫、猪痫。可以配伍后顶穴、强间穴。“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臑似折”,这些表现为颈椎病、肩周炎,伴随运动功能障碍的疼痛,实证用小海穴,虚证用后溪穴。

肩贞穴:“曲胛下两骨解间,肩髎后陷中”,现在不这样取,一般取肩关节后方,腋后横纹头上一寸。“主伤寒寒热,耳鸣耳聋”,小肠经入耳中,可以治疗耳鸣耳聋,但很少用到,更多用听宫穴。“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麻木不举”,有医生将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作为治疗肩周炎的肩三针,常规取穴。

臑俞穴:“侠肩髃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肩膀后部,腋后横纹头上方,肩胛冈下缘凹陷中。“手太阳、阳维、阳蹻三脉之会,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寒热气肿胫痛”,是手太阳小肠经、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按理说应该应用广泛,但临床上主要作为辨证时的定位标志,很少用针。

天宗穴:“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教材上取天宗穴的方法是在肩胛冈中央找,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的凹陷中。“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颊颔肿”。天宗穴也是用于定位,知道这个位置疼痛属于小肠经就够了,然后远端取穴,子母穴加郄穴,或者原络配伍。

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肩中俞:这些穴位都是作为定位使用,知道这里的疼痛麻木属于小肠经所过足亦,对侧后溪穴配伍申脉穴,基本上都能取效。

天窗穴(一名窗笼):“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天窗穴位于颈项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在胸锁乳突肌前方,天窗穴在胸锁乳突肌后方,高度大致与喉结齐平。该穴下方有耳后动脉、耳后静脉、枕动脉、枕静脉经过,需要特别小心。“主痔瘘”,天窗穴能疏散小肠内热,是少数治疗痔疮、瘘管的穴位。“颈痛、肩痛,引项不得回顾,耳聋,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齿禁中风”,治疗颈项强痛,不能扭头,可以配伍列缺穴。

天容穴:“耳下曲颊后”,“曲颊”就是下颌角,天容穴位于下颌角下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中,也就是天窗穴的上方。天窗穴与天容穴在一条线上,中间隔着胸锁乳突肌。“主喉痹寒热,咽中如梗,瘿颈项痈,不可回顾,不能言,胸痛,胸满不得息,呕逆吐沫,齿噤,耳聋耳鸣”。天容穴用的也不多,大多数治证都可以用其他更安全的穴位代替,但“喉痹寒热,咽中如梗”,是一个不太好代替的治证,现在这种咽炎患者很多,嗓子里面经常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可以配合列缺穴、照海穴使用。

颧髎穴:“面頄骨下廉,锐骨端陷中”,“髎”指空隙,“頄骨”就是颧骨,颧骨下方的空隙就是颧髎穴。现代取穴一般是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手少阳、太阳之会”,是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大肠经的会穴。故“主口喎”,手阳明大肠经在口唇处“左之右,右之左”,与面瘫有密切关系,少阳主两侧,口眼歪斜不论偏那一侧,都与少阳脱不了关系,所以颧髎穴常用于面瘫、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眼瞤动不止”是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症状,眼睑瞤动不止,也可以单独出现,老百姓俗称“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中医认为是风邪为患。“面赤,目黄”是小肠经是主液所生病。“䪼zhuo肿,齿痛”,䪼是眼框骨与颧骨相连,上牙床那个部位,其实就是颧髎穴周围。颧骨周围肿痛,上牙牙齿疼痛,可以用颧髎穴,这是近取穴。“䪼”是三叉神经痛常见的部位,颧髎穴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

听宫(一名多所闻):“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听宫穴位于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听宫穴上方是耳门穴,下方是听会穴,三个穴位主治基本相同,可以轮刺,今天扎这个,明天扎那个。下针时最好嘴里咬个东西,避免颞颌关节把针卡弯,所以老师傅会强调“张口取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会穴,三条经脉都入耳,所以善于治疗耳病,“主失音,聤耳,耳聋如物填塞无闻,耳中嘈嘈憹憹蝉鸣”,聤耳就是化脓性中耳炎,耳朵里化脓了,不停的往出流脓水,要避免脓水倒流造成耳膜穿孔,西医常用抗生素治疗。近些年来,很多人因为不愿意用抗生素而选择中医治疗,可以配伍翳风、外关等穴位,也可以根据虚实而选取子母穴。《灵枢·刺节真邪》篇讲述了一种用听宫穴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的特殊手法,发蒙法。“黄帝曰:刺节言发蒙,余不得其意。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腑俞,去腑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蒙,尚疾于发蒙也。黄帝曰:善。愿卒闻之。岐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黄帝曰:善。何谓声闻于耳?岐伯曰: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日中”指午时,太阳当空之时,就是十一点到一点,不是北京时间,而是真太阳时。必须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针刺,才能取得神奇的效果。进针后让患者捏住鼻子,闭住嘴,然后鼓气,把针感反应鼓到耳朵里,在耳朵里嗡嗡嗡响,让声音形成一种传导,感到憋不住了,慢慢呼气。然后作第二次,可以连续作十次、二十次、三十次。对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有很好的效果,很多患者作个三五次就好了,症状不严重的一次就治好了,我治过最严重的患者,有四五年病史,一侧耳朵接近失聪,治了十几次后,虽然没有痊愈,但患者非常满意,基本可以正常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穴位临证实用通解
中医笔记|中医人士必须掌握的十四经脉及其腧穴(九)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图及19个穴位位置图  | 经络图解
手上有一神奇穴位让你肝血充足眼睛亮、颈、肩、腰病一起收!
绕肩胛治肩背痛 泻心火疗项耳疾——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逢源手太阳小肠经穴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