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咳嗽良方——小青龙汤

113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课前思考:

1.“伤寒表不解”有何脉证?小青龙汤证为什么不讲脉象?

2. 通过何证判断“心下有水气”?

3.小青龙汤证的六个或然证有何联系?

4.麻黄是止咳平喘要药,“或喘”为什么去麻黄?

5.小青龙汤为什么用干姜不用生姜?

113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吴谦注:“伤寒表不解,谓脉浮紧,头痛身痛,发热无汗,恶寒之证仍在也”。吴谦先生引用第54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5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一切“表不解”的脉证尽在不言中。本来伤寒表证以麻黄汤解表则愈,但因为“心下有水气”,不能化汗外出,所以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心下”是《伤寒论》特有的概念,后世注家大多解读为胃脘,值得商榷。心下是位置概念,不是脏腑概念,就是心之下,腹之上的区域。心下包括胃脘,但不局限于胃脘,局限于胃脘则无法解读“小便不利,少腹满”。吴谦注:“心下有水气,谓干呕而咳也。然水之为病不一,故曰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皆有水气之证,故均以小青龙汤如法加减主之也”。吴谦先生认为,心下有水气是病因病机,具体病证就是“干呕而咳”。这种伴随干恶心的咳嗽,或是干咳无痰,或是清稀色白,舌上水滑,很有辨识性。水饮变动不居,其性流动,随位置变动,证候不同。“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证候,都是水气所致。所以小青龙汤不用生姜,甘草干姜以复其阳,温阳化水。小青龙汤不只是温化心下的水气,也可以温化全身肌肤的水气,《金匮要略》中就用小青龙汤治疗溢饮。

吴谦注:“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太阳受邪,若无水气,病自在经;若有水气,病必犯腑。病腑则膀胱之气化不行,三焦之水气失道;停上焦则或咳或喘或噎;停中焦则或渴或干呕或满;停下焦则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下利。凡水所行之处,皆得病之也”。吴谦先生引用了《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一段话,来解读小青龙汤为什么能治疗这些或然证。人体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水,这些水得到气化就是津液,失去气化就是水饮。而人体气化主要是两个脏腑在工作,一是三焦气化,一是膀胱气化。太阳是人体最外层的一道防线,在六经体系中称为太阳寒水,相当于人体温控器,有里热的时候,通过三焦将里热送到太阳散热,就是空调的作用。有外寒的时候,通过三焦将津液送到太阳抗邪,就是暖气的作用。太阳受到寒邪或风邪的侵袭,如果没有水气,就没有内奸与之勾结,病就停于太阳经表,表现为“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等表证。如果内有水饮,就会与外邪勾结,形成太阳腑证。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少腹满。三焦气化失司则表现各异,水停上焦则或咳或喘或噎,水停中焦则或渴或干呕或满,水停下焦则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下利。联系第24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第25条:“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就会发现,水在上焦则喘,水在中焦则心下悸,水在下焦必苦里急,都是水行何处则何处有病。

伤寒发热,咳嗽,恶心,要考虑到内有水气,水气不能作汗,虽发汗不解。“或”为未定之词,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水饮停于何处则何处发病,所以有五个或然证。水饮趋表,发热而咳,脉浮;水饮趋里,小便不利或微利,脉沉,所以两条小青龙汤证条文都没有标志性脉象。

“或渴”是最有争议的或然证,因为第114条说“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一回儿说渴,一回儿说不渴,让人无所适从,所以胡希恕胡老认为所有或然证都是错的,都是后人所加。其实这正是“心下有水气”的特点,水气停于胃中则不渴,水气停于胃外则渴,胃内胃外都是心下。“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吴谦方解:“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半夏温燥,能伤津液,所以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神农本草经》:“栝楼,一名地楼,味苦寒。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瓜蒌根苦寒生津,能治消渴。

“或利”,下利与“小便不利”都是水气下行,无非下利是水走大肠,小便不利是水走膀胱。“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微利与小便不利都去麻黄,包括胡希恕胡老在内的注家想不通:“尤其他这个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更瞎闹了,根本这是一个解表的方剂呀,他是伤寒表不解,你去麻黄你解谁去?所以这个书后头加减方呀,每一个都这样,都不要信。用不着的,我们用小青龙汤是常用来治咳治喘,无论小便利不利他都能治”。吴谦方解:“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俱去麻黄,远表而就里也”。麻黄是走表的,微利和噎也好,小便不利也好,都是邪气入里,必须去麻黄,加荛花也是为了让药物走到下焦,而不是体表。《神农本草经》:“荛花,味苦平寒。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现在不用荛花了,有注家说用芫花代替,我认为不妥。《神农本草经》:“芫花: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疝瘕,痈肿,杀虫鱼”。荛花与芫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性味一寒一热,没有替代性。芫花大毒,用一鸡子大是要命的节奏。加荛花“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可以逐心下水气。“熬令赤色”,赤色五行属火,说明仲师本意是去其寒性。明白仲师加荛花之意,就理解了吴谦先生改为茯苓四两的用意,都是使水气下行,无非用荛花水走大肠,用茯苓水走小便。后世中医总结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水饮去则三焦气化正常。

“或噎”,噎是噎膈,咽喉有阻塞的感觉,但下喉镜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属于无形之邪,慢性咽喉炎患者经常出现这种感觉,与食道癌等有形之邪引起的噎不同,东西可以顺利下咽。“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吴谦方解:“加附子以散寒,则噎可止”。去麻黄是“远表而就里”,津液不往表走往里走,加炮附子是温化寒邪,使心下水气化为津液。小青龙汤加附子就包含了一张麻黄附子细辛汤,所以还可以治疗受寒失音,说不出话。“噎”需要与“咽中如有炙脔”的半夏厚朴汤证鉴别,噎是寒证,不红不肿,没有烧灼感。“炙脔”是烤干的肉,咽喉部就像有小块的烤肉堵塞一样。所以半夏厚朴汤证有两个特异性症状,咽干,咽热。噎是寒证,望诊咽部无异常。炙脔是郁证,咽部有充血、水肿、滤泡等局部病变。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肚脐下方是小腹,小腹两侧是少腹。膀胱气化不力,不能温化水饮,就会小便不利,少腹胀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尤在泾说:“不用麻黄,恐其引气上行,致水不下也”,与吴谦先生讲的“远表而就里”,异曲同工。吴谦方解:“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止,少腹满可除矣”。伤寒论中只要小便不利,都是加茯苓四两,使水气从小便而去。

“或喘”,水气在上焦则喘咳,用西医的话说,肺泡里都是水,胸膜间隙里都是水,肺泡在水里,负担很重。临床上小朋友感冒后的喘常见小青龙汤证,因为小朋友喜欢喝冷饮,吃雪糕,经常是好不容易治好,马上又犯了,家长认为是医生没有治好,医生认为是小孩不忌口,打起了无头官司,其实就是内饮所致。“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胡希恕胡老认为麻黄为治喘要药,去麻黄无法治喘。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麻黄汤证无汗而喘是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所以用麻黄开表,配伍杏子治喘。小青龙汤证是水气为病,压迫肺脏出现的喘促,解表不是当务之急,降水饮逆气更重要。加杏子半升,《神农本草经》:“杏子: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咳逆上气,雷鸣”就是哮喘,杏子有“下气”之功,用半升而不是四十枚、七十枚,就是要将上焦的水气降到大肠排出去,而不是用麻黄将水气从皮肤排出去。

“小青龙汤主之”,吴谦注:“小青龙汤外发太阳之表实,内散三焦之寒饮,亦汗法中之峻剂,与大青龙汤并得其名。一以治太阳表实之热躁,一以治太阳表实之寒饮也”。吴谦先生将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放在一起解读,二方都是麻黄汤与桂枝汤合方,治疗风寒两伤,荣卫俱病的处方。二方都是发汗峻剂,小青龙汤证是外有表实,内有寒饮,故用干姜;大青龙汤证是外有表实,内有郁热,故用石膏。

吴谦方解:“太阳停饮有二:一中风有汗为表虚,五苓散证也;一伤寒无汗为表实,小青龙汤证也。表实无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滞也;去杏仁者,以其无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呕者仍用之。佐干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与水俱得从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吴谦先生拿五苓散与小青龙汤作了对比,太阳停饮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中风有汗,五苓散使水饮从小便而去;第二种是伤寒无汗,小青龙汤发之。吴谦先生认为小青龙汤也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合方,不用大枣是因为其性粘滞会留邪,不用杏子是因为没有喘,有喘的时候加杏子。吴谦先生认为不用生姜是因为有干姜,如果有呕吐可以用生姜。我认为值得商榷,不用生姜是因为心下有水气,所以用甘草干姜汤温化水饮,而不是用生姜甘草发散水气。半夏燥湿化痰逐饮,细辛、干姜、五味子温中化饮止咳,在《金匮要略》中会多次出现。也就是说,虽然小青龙汤一共八味药,真正用于解表的就是麻黄、桂枝、芍药三味药,甘草是骑墙派,解表时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里时甘草干姜辛甘化阳。温里的权重更大,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都是温里药。所以小青龙汤虽然是治疗外寒内饮的处方,但温里更重要。五个或然证有四个去麻黄,仅有一个去半夏,可见更重视心下水气,有水气不能化生津液,没有津液就不能解表。在临床中,有人将鼻流清涕、眼痒模糊,水样痰多,口沫多,舌苔水滑视为太阳表证,其实是心下水饮的外在表现。现在,小青龙汤广泛应用于感冒、肺炎、肺脓疡、气管炎、小儿喘息性气管炎、百日咳、麻疹、急性肾炎等疾病,刘渡舟刘老指出应用本方的要点:“久咳伏饮,遇寒则发,咳喘不得卧,面色发青(水色),面部黑斑(水斑),脉弦滑、苔水滑,水寒射肺,泡沫痰,量多,落地成水,缺乏粘性,或痰如鸡蛋清状”。

小青龙汤效果虽好,但用之不慎有拔肾根的危险。《金匮要略》中有服小青龙汤后,动冲气、拔肾根的反应,面色如有热状、心慌、心跳、喘促憋气,如果动血还会鼻衄,甚至虚脱。《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这一条中有使用指征、使用禁忌,误用小青龙出现的变证、救治方法等。虽然“手足厥逆,寸脉沉,尺脉微”,不能用四逆汤治疗,因为无大汗,无下利。有“其面翕热如醉状”,不能用通脉四逆汤治疗,因为无下利清谷,脉微欲绝。有“手足痹,小便难”,不能用真武汤治疗,有“手足厥逆,小便难”,不能用四逆散治疗。细辛引动冲气上冲,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厥逆,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平冲降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16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从零开始学伤寒(一O三)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试解No.41
伤寒论解读连载(十九)
大青龙汤方歌方解,大青龙汤医案 | 道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