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症患者的求医问药指南 || 渡过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的识别率为30%这意味着近七成抑郁者患者每日苦苦挣扎而不自知。而在那些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中,他们的就医率仅为10%更引人深思的是,这10%的就医者中只有20%接受系统治疗,占抑郁症患者总群体的2%

我们一直提倡:

抑郁症是一种病,是可以治疗并治愈的。

一、哪些人需要去医院就诊呢?

1. 所有可疑的精神障碍患者,都先就诊精神专科。

如果怀疑自己出现了精神类疾病的迹象;或者身上有无法诊断的躯体症状,就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并且优先选择专业医院的精神科。

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精神类疾病的非理性宣传,很多人对精神科退避三舍。但因为精神类疾病诊断难度高、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建议首选专科医院和专业科室,求助于专攻精神医学的医生。

可以使用专业量表自测,结果仅供参考。

2. 经评估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可能的药物治疗和(或)心理咨询。

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可以对病情做诊断。这一点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无法替代。确诊之后采取何种治疗手段,选择服药还是心理治疗,患者及家属可以与医生进一步商讨。必要时,患者可以入院治疗。

二、哪些人需要住院治疗呢?

第一,有冲动、伤人、自伤、自杀、肇事肇祸等危险行为时

第二,反复调药,效果依然不够好。

第三,患者独处,缺乏人际环境。

第四,作息不规律,甚至经常黑白颠倒。

第五,拒绝服药,治疗依从性差。

第六,无自知力。

三、如何和医生沟通?

如今精神科医生远远供不应求,这就导致门诊的时间被大幅缩短。作为患者,需要注意合理利用这短短几分钟时间,全面地阐述病情、进行诊断并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

最重要的是有效沟通

  • 就诊时,不要过度诉苦,而是陈述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有条理地描述症状,将它们按严重程度依次列举,必要时也可以提前整理。简明扼要地回答医生的问题,不夸张不隐瞒。

  • 就医前可以罗列治疗相关的问题,包括服药、饮食、作息和运动等。了解药物的注意事项如可否与感冒药同服?服药期间可否饮酒、喝咖啡。

  • 医生很难记住每一个病人。复诊时要整理好病历,包括化验清单。治疗过程中的资料都非常珍贵,患者要妥善保存。每次复诊明确想解决的问题,即把两次复诊间隔期间患者的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提供给医生。

  • 若是见新的医生,需要提供全面治疗史包括:发病时的症状、曾经的治疗方案、治疗了多长时间、用过什么药、治疗后有无评估、效果如何等。

其二,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医生共同商议治疗方案:

  • 寻找合适的医生时,首要的原则是和患者匹配患者能够愿意、甚至喜欢找这个医生就诊是最重要的。毕竟,不管是精神科的诊疗、还是心理咨询都是长期合作的过程,不愉快的就医很难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 认定一个医生,就选择相信他。配合医生的方案,直到发现适合自己的药物。

  • 遵医嘱,除非详细了解用药机制,否则不建议患者擅自调药停药换药。

  • 精神类药物的见效时间不同,有的需要2周甚至1个月的时间才能起效;有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会非常明显,因此患者要对于药物有耐性和理性的预期。(请参考第二篇文章《抑郁症,服药多久才会见效?》)

此外:

  • 推荐大家日常记录每日状态,可以用打分制度追踪自己每天的情绪和精力。心情、食欲、睡眠、活力、兴趣和表达欲等都可以成为就医时的参考。

四、如何选择就诊的医院和科室呢?

1、优先考虑精神专科医院和省市的精神卫生中心

2、有精神科病房的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

3、知名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

4、就医时应参考医生的主治擅长

5、18岁以下的孩子应该前往精神专科医院的儿科就诊


附:国内精神专科医院的床位和特色信息,排名仅供参考。

也可参考,本周第五条推文《2019年全国精神病科医院排名前100名单》,但需注意该名单更注重学术性。

五、点击标题阅读患者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药三分毒?被误解的精神类药物 | 精神科公益讲座第三讲
怎么对抗抑郁症?
不可忽视的抑郁症
方贻儒:治疗抑郁不能光靠调节心情
抑郁研究所:覆盖用户上百万,已为6万抑郁症患者构建社群网络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新一代抗抑郁药物效果显著,副作用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