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常家庭如何应对危机?|| 渡过
前几年原生家庭论盛行时,许多媒体把父母与家庭的影响夸张强调,家长就是“罪魁祸首”。
这个现象让我有一个反思,通常在孩子生病之后,大家都会拿着放大镜找这个孩子生病的原因,去孩子的原生家庭里找一些经历来佐证:看!这个孩子生病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让你描述异常家庭,你可能会侃侃而谈,那么正常的家庭又是什么样的呢?但难道孩子没生病,这个家庭就没有问题吗?是什么让危机持续发展最终?又是什么让家庭能渡过难关?
01
面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方式
————
前几天看到社群里有家长求助:孩子生病休学了,前两天迷上了选秀节目,嚷着要去韩国当练习生,家长犯了难。一方面觉得孩子好像就是一时冲动三分钟热度,家庭条件也没有特别好能够很轻松的支持孩子的梦想,也没有那种一掷千金的豪气。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拒绝了孩子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够爱自己,会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在群里头问说,到底是直接拒绝呢,还是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虽然这个梦想不太靠谱的样子。这的确是个难题,我当时在想如果是一个“正常家庭”,可能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刚好我身边一个同学家也面临这种抉择。我一个同学最近筹划着要出国,但她们家里头没有到能轻描淡写拿出一笔钱供她出国的实力。钱是能拿出来,但也不那么容易。她家是怎么处理这件事儿呢?她们开了很多次家庭会议,把出国的优势和劣势都讨论了一遍,以及出国之后可能的花销,大概的账算了一遍,再合计未来家庭的收支情况,以及出国对她的好处等都作了讨论。中间也发生过争吵,但在最后也达成了共识。那个同学说,要是自己提的出国的要求太不靠谱的话,父母也不能够同意,但这件事也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最后是要整个家庭一起来承担的,所以作决定的时候整个家庭都很慎重。回到前头那个家长的困惑上来,好像在那种抉择中只有大力支持与完全不支持,没有中间地带和可以讨论的余地。但其实大力支持也会给到孩子很大的压力,有种孤注一掷的紧迫感。当然家长也有顾虑,自己家孩子还小,没法一起讨论做决定;或者说孩子就是很固执,不明白家庭现状,觉得只要不支持孩子的梦想那就是不爱孩子。但从实际角度出发,与其死要面子硬撑着,让孩子了解家庭实际情况或许更好一些。家庭的确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或者确实作决定很为难,让孩子参与到商讨中也是很必要的。比如一起合计一下家庭的经济状况,盘算一下去当练习生大概的花销,还有将会面临的困难等等,不是让孩子直接放弃,而是讨论能否去体验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再或者去了解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接受练习生训练等等。再者说,许多孩子其实更多的是一时冲动,真到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又会打退堂鼓;但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态度——家长支持的态度,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重视程度等等;家长可以理解为这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一种小测试。也许经历这件事,孩子并非是真的铁了心要做练习生,而只是想测试看看,家长到底有多爱我。
图源:unsplash
02
关于安全感与被接纳————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A,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A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可是辞职又担心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向妈妈多次旁敲侧击想要辞职,可是A妈妈从多方面分析,觉得还是留着这份工作比较合适。A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但是自己又更加郁闷,越来越觉得应该辞职但是又不敢辞职,上班的心理包袱特别重。最近一次,A再次跟妈妈聊起辞职的事,A妈妈一拍桌子:“没事,如果这份工作让你这么不开心那你就辞职,大不了辞职这段时间回来我养你,我相信我家宝贝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听到这一句话,A觉得顿时轻松了许多。A再去工作时,突然觉得自己有这个底气去找新的工作,并且在这个岗位上没有以前那么大压力。这个故事对我挺有启发的,我想当孩子处于休学或复学的关键时期,或许也和朋友A有着类似的心理体验,充满着担心与恐惧。这种心理感受的背后是对安全感与被接纳的需求,而在存在问题的家庭中,往往没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也让孩子埋下缺乏安全感的种子。安全感能修复吗?我认为是可以的,只不过需要的时间会更长。生病的孩子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考验与确认,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并非不可能。但具体怎么做呢?以往父母学堂分享过许多文章,大家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搜索查看。当然,每个家庭是具有特殊性的,要想有更针对性的指导,那么找家庭治疗或心理咨询也是一种方式。
图源:unsplash
03
冲突是家庭中的必需品————
单亲和离婚一定是不幸和创伤吗?疾病与苦难一定会摧毁幸福感吗?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肯定是有心理创伤吗?这几个问题源自13年出版的一书《正常家庭过程,多元性与复杂性》。这本书关注两个问题:正常家庭是如何应对危机的?有没有那种可能不圆满但每个人都很幸福的家庭?(如成功的单亲家庭;富有成果的离异家庭;面对严重疾病但又具有幸福感的家庭)渡过父母学堂自从开启解忧信箱和亲子对话栏目,收到许多家长们的来信,许多家长都会反思自己以往的错误,例如孩子被校园霸凌后没能挺身而出;和配偶离婚导致家庭破碎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自己工作太忙没能兼顾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导致孩子压力太大等等。我觉得家长们的反思很有意义,但同时我也觉得好奇,离婚问题、双职工家庭的养育问题、对教育的注重等在中国并非个例,并非只有抑郁症孩子家庭才独有的情况,这些状况一度成为中国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那么,是什么让危机持续发展最终?又是什么让家庭能渡过难关?这本书中有一个重要结论:冲突对于家庭来说是必需品,且在幸福的家庭中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Gottman研究室团队研究了800多对夫妻互动发现,冲突在幸福与不幸家庭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团队发现幸福家庭的解决之道是达成共识、接纳、为修复关系作出努力,接纳事情就是这样子的,并不排斥来自家庭成员的影响,双方有分歧但依旧能达成心理平衡。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幸福家庭的误解就是幸福的家庭中不存在问题,或者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而研究发现,在幸福家庭中,也并非能解决所有矛盾,幸福的家庭中也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本质分歧(如个性、文化、宗教信仰等),但这样的分歧又不至于像定时炸弹那样会爆炸。幸福或不幸的家庭中都无法避免分歧的存在,但幸福的家庭往往能够区分这两种性质的分歧,并区别对待。并且他们知道这件事没有办法分出对错,所以会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接纳与尊重,避免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升级恶化。
图源:unsplash
04
“正常”需要体验与学习————
正常家庭的沟通模式也是需要学习的。《正常家庭过程,多元性与复杂性》书中提到“因为世界的剧烈变化,导致从前的家庭模式可能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大部分家庭,现在正在重新形成所谓的“正常”的家庭生活”。对于家长来说,目前家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许是当局者迷,许多家长会反思但不一定能找到突破口。前年青岛营线下营中,老师带着参营家长们进行家庭雕塑,请一个家长来描述自己家庭的状态与困境,再请三两个家长来进行角色扮演。当一个家庭的互动生动的呈现出来后,在底下观看的家长们都被深深触动,许多家长都悄悄抹眼泪。在那场活动中,老师并没有评判对与错,仅仅是直观呈现家庭的状态,许多家长结束后反馈“很震撼”,觉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家庭的困境。同时在团体中也能看见不同的家庭状态,有的家庭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可以借鉴的,有的家庭处理问题不妥当也可作为经验教训等。对于父母来说这样付出精力去学习并非仅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让自己更轻松。孩子生病只是家庭痛苦的具现化,其实其中痛苦焦虑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为家庭关系所作出的努力,受益的一定是全体成员。对孩子来说,孩子长期受到“不合理思维”的影响,很难和世界有一个好的交互,所以异常的孩子往往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困扰,比如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对同学老师的关系也会存在问题。孩子也需要学习“正常”的处理模式,理解生活中哪些互动是合适的,怎么应对自身的负面情绪是对自己来说更有帮助的。这样的学习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在咨询中与咨询师的互动中发现与觉察,也可以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与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危机的原因分析
提高宝宝安全感的四个方法,很简单去却很容易被忽略
童年给足安全感 孩子未来才幸福
小时候有4种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人,注定会自卑、软弱,难以成功
青春期叛逆多是亲子关系危机
帮助孩子克服“伙伴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