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哀伤,我们可以这么做 || 渡过
文\二月花(渡过签约咨询师)
《百年孤独》内写到:“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但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诚然,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命题,每一位至亲挚友,敬重之人的离去,都会让我们哀伤,让我们不得不去注视死亡。
那我们应该如何穿越亲人或重要的人突然离世的哀伤,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呢?

01

哀伤的五个阶段

————

亲人或重要的人突然离世,我们会面临重大“丧失”,通常会感到非常痛苦、悲伤,失去安全感,无力、无助,进而出现社交逃避等,这种情况称为“哀伤”。
美国心理学家伊利莎白.库伯勒.罗丝提出了“哀伤的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抑郁、接受。
阶段一:否认
这个阶段,生者会否认事实,认为“不可能发生”,把自己隔离起来,或者隔离亲人离世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现出疏离、麻木,假装那个人还在,拒绝悲伤。所以有些人会在这些事刚发生时,表现出很坚强的样子。有些人会在亲人或重要的人离世后,即便内心悲伤到极点,但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
这种自我隔离,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现实的残酷让生者很难接受,他们选择把悲伤暂时封存起来,这样能将我们的痛苦最小化,逃避痛苦,把日子过下去。所以我们不要为自己的自我隔离而自责,也不要指责他人冷血、没感情,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陪伴。
阶段二:愤怒
当度过了否认阶段,我们开始面对残酷的现实,并为自己找一个情感的出口:愤怒。这种愤怒可能会针对已逝的亲人,埋怨他狠心离开,也可能会针对其他亲戚朋友或者自己,觉得这些人要为逝者离去负责,恨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是针对一些无生命的物体,埋怨命运不公。比如
  • “太不公平了”
  • “我要找他算账!”
  • “都怪你!”
  • “你那时为什么不.....”
  • “如果那时我这么做,就好了……”
阶段三:讨价还价
愤怒过后,我们开始想着极力挽救,希望能回到事故发生之前。比如:要是早点去医院就好了。
或者试图通过弥补过去的错误,重新拥有。比如:如果当时我在他身边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或者想着补上人生缺憾,比如:我应该对他更好一点,我愿意拿我的命来换他的命。
总之,不愿意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希望能回到过去,愿意做任何事情来减轻现在的痛苦。
阶段四:沮丧/抑郁
当我们的恐慌开始平息,我们明白自己已无力回天,感觉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这时痛苦会加倍袭来,这是最难熬的一个阶段。
我们会情绪非常低落,整个人萎靡不振,没有心情做事,甚至会痛哭流涕,有时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没有食欲、恶心、失眠、胸闷、呼吸困难、头痛、腿软、说不出话等等。在这个阶段,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想随亡者而去。
阶段五:接受
在这个阶段,我们最终接受了“丧失”的现实,不再抗拒痛苦和现实处境。
悲伤和遗憾依然存在,我们可能会通过痛哭、悼念等方式来宣泄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会了放下,能够平和地接受现实的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会将这份怀念放置在内心某一个位置,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02

如何穿越哀伤

————

这五个阶段没有必然的顺序,也不一定经历全部阶段,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也可能反复经历这些阶段,直到最后完成哀悼,接受丧失。
有些人未能完成哀悼,会卡在了如否认、愤怒或者沮丧/抑郁里,成为“未完成事件”,后续可能会发展为长期的抑郁情绪,从而给生活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哀伤,让自己顺利完成哀悼过程呢?这里我分享几点建议。
1、鼓励生者充分表达
有些人误以为和生者谈论逝者是一件忌讳的事,其实不然。我们要鼓励生者用文字书写和逝者的认识过程、交往细节、生活经历。或者用绘画来表达悲伤情绪,可以翻看逝者生前照片,回忆生活片段。我们可以和生者一起聊聊关于逝者的事情、生者的遗憾、生命的意义、失去亲人后的感受和现实变化。
表达即疗愈,生者的表达越充分,越容易顺利度过哀伤期。
2、允许情绪充分宣泄
有些人认为哭泣是脆弱的表现,所以会强忍心中悲伤,以坚强的外表示人,将悲伤隔离起来,其实在处理哀伤方面,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
情感是需要体验的,也是需要流动的,所以要允许自己充分表达悲伤、愤怒、遗憾、懊悔、自责、期待、祝福等情绪,把没能表达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中国人非常智慧,在亲人离世后的一系列丧葬仪式,就是给我们充分表达情绪的机会。
我们要给自己哀悼的空间,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独自疗伤,也可以找到有共同感受的亲人或同伴一起释放忧伤,还可以举行一个专门的哀悼仪式来充分缅怀亲人,或者找专业咨询师或互助小组来陪伴自己。
当我们痛痛快快地哭过、闹过后,心中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整个人会变得轻松。如果强迫自己压抑情绪,反而会适得其反。
3、转移注意力
避免让自己过度沉浸在跟逝者有关的沉痛氛围,减少关注对逝者的相关报道或文章,部分离开相关人群,做些事情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被哀伤情绪过度淹没。
4、与逝者告别
可以通过整理逝者遗物、给逝者写封信、举行一个告别仪式等,感谢逝者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给他祝福,跟他告别,在心理上接受逝者已去的事实。
5、进行认知调整
面对丧失,我们或感到愧疚自责,或把罪责归已,或安全感丧失,或后悔不已,我们可以尝试着站在逝者位置,从正向积极的方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重新定义,或者站在逝者角度,看看他希望我们怎么做,从而用全新视角看待失去,找到新的目标和意义来面对未来的生活。
6、试试“蝴蝶拍”心理稳定化技术
做法是:
(1) 可以闭上或者半闭上眼睛,将双臂在胸前交叉,双手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缓慢地、有节奏地轻拍自己的双肩,好像母亲在安抚受惊的孩子。
(2)缓慢地深呼吸,留意你的思绪和身体感受,不去评判,让它们像天上的云,自然地来,自然地走。
(3)重复6-8次“蝴蝶扇翅”,直到身体平静下来。
7、给自己充足的时间
《弟子规》里有“丧三年,常悲咽”,我们古人给出的哀悼时间是三年!所以我们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整个哀悼过程。
时间是一味良药,能冲淡很多东西,让我们逐步接受亲人离开的事实,慢慢回归到现实生活。大部分人半年左右能走出哀伤之痛,有些人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
让我们顺利完成哀悼仪式,把过去留在过去,把未来交给未来,把现在送给自己。

文\二月花(渡过签约咨询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中丧失亲人,哀伤如何安放
为2022的所有失去,隔屏拥抱你
抚慰亲人离去之痛的四个锦囊
发布:哀伤自我心灵陪伴手册
清明又至,那些曾经历哀伤的人,是怎么走出来的?
丧亲后科学的心理疏导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