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如何给予孩子心理能量 || 渡过
孩子需要父母给予什么
有家长问:抑郁的孩子通过养狗,现在能和家人沟通了。但去学校仍然感觉不舒服,中午也不吃饭。是不是不应该去上学呢?怎么能使孩子心情好些,好好吃饭,规律生活呢?
首先恭喜给孩子养狗的父母,孩子通过养狗,现在能和家人沟通了。这是孩子成长和疗愈过程中最大的进步。孩子已经向康复之路迈近了一步。
父母发现孩子不舒服的原因是孩子所处的环境从家里变成了学校。父母很担心,孩子继续在学校里,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思考是不是孩子不应该上学。
其实孩子离开学校只是扬汤止沸,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作为家长,你是可以通过沟通,给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灌注信心和力量,使孩子变得有信心,能从容淡定的面对在学校的困难,减少压力。
家长要如何给孩子内心灌注信心和力量呢?家长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养狗后就能和家人沟通了?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养狗给了孩子怎样的能量?
狗是人类的朋友。无论人怎么对待它,它都不会对主人有意见,“不记仇”。你会发现,狗虽然不会说话,但人与狗之间的任何行为都是高质量的交流。狗可能没听懂你的话,但却能搞明白你的心情。无论人有怎样的情绪反应,它永远都是包容和理解的眼神。这很容易传递出:我最懂你的信息。孩子最需要的是ta的感受和心情被允许被接纳。
回到您的提问上来:怎么能使孩子心情好些,好好吃饭,规律生活呢?
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并不需要父母为ta的事出主意,给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给她如何缓解负面情绪。ta们只需要父母在意和尊重ta们的心情和感受,并觉得有这样的感受和心情是有可能的,是合情合理的。
孩子更希望父母在具体事件中感同身受的理解ta。这不但能使孩子变得放松、乐观,还能使孩子体会到父母对ta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增强ta们应对外界人和事的信心。这样父母就可以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有效的交流沟通,减少孩子上学期间的压力和紧张感了。
当孩子去上学了,回家后闷闷不乐的样子,如果孩子愿意和父母说一说,ta们需要的是有人听ta倾诉。听懂事情在ta看来的来龙去脉,听懂事情在ta看来的判断和观点,以及ta对此的感受和心情。作为父母,你只需要认真的听,听明白后,不提建议,不评判,不下结论,不出主意。但是却能够用语言表达出,你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

图源:unsplash


关注孩子的情感
这样与孩子的沟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比如上了一天学的孩子,回家后和父母说,ta在学校很不开心。
父母问:“发生了什么呢?”
孩子说:“老师留的作业我都不会。”
我想很多父母这时候最关心的是:作业不会,就去问老师问同学嘛。实在不行,给孩子请个家教辅导辅导,不就解决了嘛。这么简单的事,我帮ta搞定。
于是父母会说:“哦原来就这点儿小事还至于你不开心啊!你问问同学呗。”
结果孩子说:“ta们都不愿意告诉我。”
也有的孩子会说:“我不能问ta们,ta们会觉得我好笨。”
接着父母会说:“不会的。每个人都不完美,也许你学习上要问ta们,但其他方面ta们还不如你呢。ta们怎么会嫌你笨呢!”
如果父母想引导说服孩子,按积极的乐观的认知去想问题,孩子只会认为你想让ta按你的要求想问题,哪怕你都是为他好。ta也不会觉得这是ta骨子里真实的想法。
或者父母说:“没关系,妈妈明儿给你找个家教周末给你补补课,不会的都教给你,不就行了。多大点事嘛,妈妈帮你解决了。”

图源:unsplash


这样的表达,意味着父母无视了孩子的判断和观点,父母只想按自己的期盼来解决孩子的困难。
结果父母发现,不开心的孩子仍然不开心。因为父母总想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分析问题,并且总是想替孩子解决问题。一旦孩子的情感没有被父母接纳,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理解ta,父母在要求ta操控ta,强迫ta按照父母的思路去想问题去处理问题。哪怕父母一片好意的帮ta解决问题,孩子也不领情。
带着这样的压力和不爽,孩子认知会更加消极和悲观,认为自己不开心都是父母造成的。认为自己的确太笨了,认为自己学习不好一无是处是个废人。因此ta无法面对这样悲惨的“现状”,在学校呆着如坐针毡。回家后也不想再跟父母多说话。一天比一天不愿意上学了。
父母可以先重复孩子刚刚的表达,这意味着你很认真的听ta说话了,并且听明白了。
父母说:“哦你是说今天老师给你们留作业了,你发现作业你都不会是吗?”
那么孩子可能更愿意跟你详细的表达。孩子会说:“是啊,老师上课讲了……这道题,明明我都听懂了。可是ta留了别的题,我就不会了。看来我太笨了,根本就没学会。”
这时你才发现,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作业不会,而在于孩子认为:不会做作业,说明ta很笨。那么“ta很笨”,对ta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才是ta不开心的关键点。
那么你可以继续用相同的方式(重复孩子的表达)对孩子说:“哦是因为老师课上讲过类似的题了,但课后ta留的作业你还是不会。这让你觉得你很笨,所以你不开心是吗?”
这时孩子会更加具体的向你表达ta的不开心,ta说:“是啊,我好难过。我这么笨太丢人了。”
接着你重复她的话:“是啊,老师课上讲过的,作业还是不会做,你感到很难过。很丢人。”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虽然你没有安慰孩子;也没能使孩子变得不难过;更没有办法改变孩子消极的认知。但孩子却觉得ta的感受你懂了,ta是可以难过的。她的难过是合情合理的,换谁都会难过的。
一旦父母能懂孩子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父母理解和包容了。那么孩子也可能会放下自己的难过,放下自己对此事的判断。以客观态度重新看待问题,不会特别的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了。ta对自己的认知有了灵活运用的能力,看问题的视角变宽广了,那么ta有可能会产生新的认知。
比如ta还会想:不会做就不会做吧,也许还有很多同学也不会做呢,不只有我不会。或者她会和你说:“妈妈,周末给我请个家教老师吧。”
这就是父母关注孩子情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图源:unsplash


刻意的安慰和引导是在否定孩子

也许有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心情不好,我们没能使ta好转过来,会不会使孩子状态更加糟糕,最后越来越差呢?这里要说明的是,孩子情绪状态越来越糟糕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总想改变孩子的情绪反应,才使孩子几近崩溃的。你的安慰和刻意引导,在孩子看来就是在否定她,不允许她有负面情绪。
要知道:
痛苦+引导安慰孩子不必痛苦=孩子更痛苦。
痛苦+认为孩子痛苦合情合理=孩子能放下痛苦。
比如家长发现孩子上学后,午饭也不吃。下学回家总是愁眉苦脸的。父母不要说:“孩子,你中午不吃饭,身体会吃不消的,下午怎么有精力上课呢。”
我们不要刻意的评判孩子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你可以说:“孩子,看到你中午没有吃饭,我很心疼你。”
或者说:“孩子,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一定是心情很不好吧?发生了什么事呢?”
那么孩子可能会继续和你表达:“是啊,今天遇到一件事……。”
如果你说:“孩子,你一上学就愁眉苦脸的。这样下去可不行啊。究竟因为啥呢?你得开开心心的,才对你有好处啊。”
那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告诉你学校里的事。因为你已经否定了ta(愁眉苦脸是不应该的,不开心是不对的)
在回答家长问题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但我们可以学会在环境中应对自己的反应。逃避或远离受伤害的环境(学校)不是长远之计。抑郁焦虑的孩子,改善社会功能是治愈标准之一。
父母多听听孩子讲述学校发生的事,多多关注事件中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给予理解和包容。孩子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心理能量,从而在学校的环境中,学会包容理解自己,获得更好的感受。
文\伊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咨询师专栏】伊林:孩子生病不愿就医,该怎么劝?|| 渡过父母学堂
年入两百万的中产家庭,有80%在为艺术“烧钱”……
见了牛人们,才知道要这样做父母
家长社区
点这里↘|读荷式幸福育儿经,为你引爆宝宝幸福“荷”能量
妈妈,我不恨你,我要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