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症状为何迟迟不消失?|| 渡过
通常情绪障碍的孩子都会有些躯体化的症状,这种症状五花八门:头痛、腹痛、胃疼、心脏病、不宁腿等等。而很多心因性症状是无法通过服药治愈的,大部分的躯体症状都是和心理相关。
面对孩子的躯体化症状,家长们通常是四处求医问药,无果后转向心理咨询。然后有部分家长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怎么治疗都不见好转。那这又能做些什么呢?
咱们得重新认识一下“症状”。

“症状”是一门新的语言

我们得知道,躯体化症状并不是要传递孩子身体上哪里有问题,而是想要传递出孩子出问题了,父母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去对待孩子。因此,孩子症状要传递的不是“孩子需要治疗”,而是“孩子的家庭需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家长们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在孩子出现躯体化症状之前,孩子最常发出的诉求是什么?或者是孩子最常对什么事情发脾气?最常对父母是什么态度?
孩子在生病前的情绪与需求,往往在长久的不被看见后,就会压抑变为身体上的疼痛与不适。这是压抑的防御机制在起效。因此,在任何躯体化症状出现之前,孩子其实都经历过长期的忽视和拒绝。而想要让躯体化症状消失,就要让这些压抑的需要和情绪重见天日。
所以有时候说表达即疗愈是对的,但事实上,到了躯体化阶段的孩子,往往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了,他们通常都是直接用症状进行表达。所以父母需要的是多学一门“外语”,学会如何与孩子的症状进行沟通,理解孩子症状背后表达的东西。
症状是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新外语”,而且自从用症状跟父母沟通后,孩子会惊喜的发现,“症状”说话比自己说话管用多了,于是“症状”就会长久的保留下来。在此要做个解释,“症状”不是孩子能控制出现的,而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表现,因此并不是孩子故意如此。
但家长这时候就会辛苦很多。
首先得懂得孩子这门“症状”语言在传达什么;
然后需要使用孩子能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最后还得慢慢教会孩子不用“症状”语言,也能和父母沟通。
此时此刻,或许很多父母都会感觉到“症状”太麻烦了。如果您有这样的感觉,那就说明您的孩子很智慧,TA想要的目的达到了。孩子用这样麻烦的行为向家长传递自己的需求,其实是孩子对家长的考验,考验家长能不能听得懂自己想要什么。
“症状”语言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沟通方式比孩子之前用的沟通方式有效多了——孩子之前无论是愤怒还是沉默都无法让父母更关心理解自己,而症状语言一出来,父母就会极度重视。
症状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你会发现有症状就代表在这个家有“权力”。
原本家里都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孩子必须听父母的。孩子生病后,会转变成父母对孩子没有一点儿要求,甚至于孩子可能会不给父母好脸色,对父母提各种要求。许多父母也会说出“爸爸妈妈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你做什么都可以”这样的话。
让我们想想,症状导致的权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话语权增加了。
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孩子的症状其实就是孩子想要让他们接下来说的话在这个家里能被听到,在这个家里能被重视。而原本对孩子的要求能够减少一些。
孩子想要通过症状,来调整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族关系。在此之前孩子其实已经尝试用语言表达过了,但没有用。于是孩子选择用症状说话,发现还真挺管用。

“症状”不需要治疗,而需要理解

孩子的病为何总不好?这可能是因为,如果症状消失了,病好了,孩子的生活就又会变得不好。
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家长们都是在孩子生病、自伤自杀时,才会有改变。父母才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才会以孩子为中心。而当孩子稍微好转时,父母们又会不知不觉的回归原样。当孩子想要的温暖只有在自己生病时才有时,孩子就会一直生病下去。这就是“因病获益”、“症状获益”。
要应对孩子的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孩子的症状当做一种严肃的病症进行对待,不要一看到症状就想着要这个症状消失,要去治疗症状。
如果孩子通过“症状获益”,那么症状就显然无法被“治疗”,而需要通过满足其核心需求,减少对症状的依赖。
所以首先父母们得让自己放松下来,躯体化症状没什么大不了的,别紧张。每当孩子出现症状时,不是慌张,而是庆幸:啊,孩子是想用这个症状来说什么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孩子都出现症状了,家长的心理状态未必比孩子要好。家庭里没有谁能“全身而退”,往往彼此都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当孩子出现症状后,还得自问一句“孩子生病了,我也是这样的吗?我的需求是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在孩子生病前觉察不到孩子的情绪,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连自己的情绪和需要都会忽视。有时候我们自我觉察一下,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其实也会对孩子有积极作用。

图源:源于网络,如侵删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咬指甲、揪头发……如何通过儿童躯体化症状识别心理问题 ?
刻薄语言最伤孩子心,家长请学会“好好说话”
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
家长如何识别青少年隐藏的焦虑障碍?
身体痛、咬手指、暴食……心理咨询师教你发现情绪症状
差生最需要父母的心理帮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