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电影《默杀》深入探讨了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塑造出冰冷刺骨的虐心撕裂感,引发观众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电影《默杀》的故事发生在一所名为“静华女中”的学校里,围绕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的复仇风暴展开。影片通过一起校园霸凌事件作为引子,迅速转入几位霸凌者被一个蒙面男子锤杀的画面,随后主角陈语彤失踪,她的母亲李涵极力寻找女儿的下落,警方也介入了进来...
再一次,校园霸凌的话题被呈现在大众眼前。
图源网络
霸凌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情境或场所都可能存在霸凌,除了校园,还有家庭、工作单位、社区、养老院、监狱等等。发生霸凌的地方在物理上或者人际上都有一种封闭性特征。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涉及到校园、家庭(多子女家庭)、社区(小区内)。
什么是霸凌,如何识别?
霸凌是一种违背他人意愿的恶意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知到的权力不平衡,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一个或者多个个体或者群体对处于弱势的一方进行长期的、反复性的伤害。其形式有语言霸凌、肢体霸凌、社交霸凌、性霸凌、网络霸凌,这几种情况有时同时发生。
不管是遭受霸凌的孩子还是实施霸凌的孩子,我们从其身、心、现实生活层面都能观察到一些线索。比如遭受霸凌的孩子可能性格会发生较大变化、话语量变少、情绪敏感、神态躲闪、成绩下降或排斥学校、饮食习惯变化、睡眠困难或伴有噩梦、身体有不明伤痕、衣物和学习用品等损坏或丢失、自残或谈论自杀等。
实施霸凌的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参与吵架或打架或被留校、有霸凌他人的朋友、有来历不明的额外钱财或新物品、攻击性强、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等。
而虐待一般发生在家庭内部,指经常以打骂、冻饿、捆绑、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种方法,从肉体、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行为。
虐待与偶尔打骂或者体罚不同,同霸凌一样,往往也是一贯进行的,具有相对连续性。相对于霸凌而言,因为虐待发生于家庭内部,所以更难以被发现和处理,往往造成更为深入和持久的身心痛苦。
图源网络
如何预防霸凌呢?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是预防霸凌的最有效武器。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包括被过度保护、被过于严格要求、或被过高要求)容易成为遭受霸凌者,或者实施霸凌者。
家长对孩子应该既有疼爱,也能给出规则和边界,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交流不是一味地跟孩子讲道理、提要求,而应换位思考,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
(2)霸凌常带有隐蔽性,因不易及时发现才具有持续性。家长与孩子能够一直保持开放的、安全的、可信任的、有效的沟通,鼓励孩子做喜欢的事,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交到好朋友,都能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
图源网络
如果发生后如何应对?
霸凌或虐待之所以会诱发抑郁,是因为它们都是对青少年本人自恋的损伤甚至是摧毁。
(1)霸凌发生后,不论是被霸凌者还是霸凌者家长,不管责任和原因如何,家长都要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稳定地面对所有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打回去”或者一味维护,甚至是埋怨孩子、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沉不住气而将情况变得更复杂。
(2)家长需要快速反应,安抚孩子,倾听孩子对事情的陈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向老师和学校了解情况,区分矛盾还是霸凌,再做判断和处理;保持理性与对方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应认识到,不仅是遭受霸凌的孩子需要保护、安抚、获得一个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实施霸凌的一方也同样需要保护和教育。同时,生活中家长尽量能情绪稳定地陪伴孩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创伤。
(3)霸凌不必然带来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形成的前提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早已经种下相应的创伤种子,时机到时生根发芽,并可能继续带来身心痛苦。一般来讲,霸凌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有的情况需要作深入处理,可视情况寻求专业帮助。
除了家长和孩子能做到的之外,霸凌现象的解决还需要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的共同努力,通过立法、校园文化教育等来支持和解决。
文/于青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