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林庚信札

“面对这旧园林,老住户已没有几家了,谈谈往事,如在目前,只要值得追忆,又何必问是梦是真。”

一一一

1937年9月,诗人林庚在校长萨本栋先生的邀请下离开北平南下,来到厦大任教。1937年10月即随学校内迁长汀,1947年秋离开厦大回北平,在厦门大学整整有10年的时间,先后被聘为讲师、教授。

2005年,在接受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张鸣的采访时,林庚说:“在厦门大学任教,因为课比较多了,主要精力就转到研究和教学上来了。当然,诗歌也还在继续写。”
“在厦大我教了十年书,写了那本《中国文学史》。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刊物,所以我很少写什么文章,集中全力写《中国文学史》。”

一位1946年级的厦大电机系学生这样写道:“在长汀学习过的校友,大多都会记得林庚教授。高大的身躯,白皙的面孔,稍胖一些,常穿着长衫,一副斯文的神情,但也常活跃在篮球场上,打前锋的,常常表演出沿底线过人突破,完全变了另一个人似的。”

松风书房藏有林庚先生信札三封。
其一,1979年12月23日致谢蔚明信札。林庚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楚辞研究专家,这封信讲的就是,用楚辞闲话新诗。

谢蔚明(1917-2008),原名谢未泯,安徽枞阳人。黄埔第16期毕业生,军人、报人、高级记者。

其二,1996年2月17日致马嘶信札。
马嘶君:
收到来信,非常欢迎你来燕南园玩玩。面对这旧园林,老住户已没有几家了,谈谈往事,如在目前,只要值得追忆,又何必问是梦是真。袁行沛时常见面,并说你在写廖静文,真是多么有意思的话题。一切晤面时再谈了。来时望先打个电话,我家里的电话是:27×××××。

其三,1997年2月23日致马嘶信札。
马嘶君:
收到惠书及复印文章 ,甚慰!何时来京一晤,不胜盼望。舍间电话为×××××××××。我乃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中文系时所习物理、数学方面课程中文系均不予计算学分,故必须复读一年,遂与吴先生同年。此外,吴先生亦未当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52年院系调整时中文系只有四个教研室:①文艺理论 ②中国文学史 ③语言学 ④汉语。六十年代增加了古典文献,其它无变动。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直到十年动乱后始成立。前此均附于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不设主任,想系误传也,匆复不一一

马嘶 (1934~),原名马守仪。河北丰南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唐山文学》主编,唐山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兼党组书记、名誉主席。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芦笛集》、《燕园师友记》、《负笈燕园》、《学人往事》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林轶事| 织绣自来称粉黛,文章从不让须眉——忆彭兰教授的诗词创作
傅璇琮:林(庚)师对后学关怀琐忆
荐读|袁行霈:学者最重要的就是格局和眼光
刘学锴:下笨功夫,做真学问
“盛唐气象”的提出及其内涵
袁行霈:谢谢您,林庚先生———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