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内读书会到底是如何运营的?他竟花10年时间调查了526家!

2013年10月,林凯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读博士,他还兼职在浙江树人学院做讲师。“像管理学这样的学科,如果只是课堂上讲,效果可能还不够好。”于是,他在学校图书馆组建了读书会,每周组织1~2次线下活动,班上感兴趣的学生自主参与。

林凯在浙江大学分享阅读价值

过了一个学期,林凯发现,参加过读书会的班级课堂效果更好。他开始思考如何把读书会移植到更广阔的场景中,促进更多人深度学习。这成为林凯研究读书会的肇始。10年里,他一边运营读书会,一边搜集、调研读书会案例,完成了博士论文《终身学习背景下的读书会运营模式研究》。2023年6月,他的新书《你也可以办好读书会——读书会运营的理论与实践》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实践到研究

2014年2月,在浙江大学MBA中心的支持下,林凯成立了浙江大学MBA读书俱乐部,主要为浙江大学MBA校友提供服务。2014年,他正式启用“博畅阅读与读书会”这个名称,全职从事读书会运营,一年下来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温州、绍兴等地组织了60多场读书会。

“那时候,我刚开始做读书会,觉得需要有一群人来深度讨论这件事,于是开始做平台。”2014年,QQ群还很流行,林凯在当年2月成立了“中国读书会联盟”公益QQ群,通过熟人推荐、QQ群名搜索等方式,联络了300多家读书会。

林凯在杭州运河书房组织线下读书活动

每天群里都有读书会运营者交流。林凯把线下活动汇集起来,按照地域划分,把优质活动信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随着成员越来越多,梳理信息的时间也在变长,他每天要投入超过8小时。后来,林凯雇佣了一名小伙伴,两人一起运营平台。除了活动集锦,平台还发布优质书评,提供优质书目。持续了一年多,林凯的积蓄“烧”完了,平台只能停运。

2015年,林凯在浙大教育学院读博士,把重心放在读书会的研究和探索上。2017年,他进入杭州市人民小学二年级的一间教室,在这里进行为期5年的班级图书角实验。图书角落地之前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书从哪儿来?买哪些书?平时如何管理?书丢了怎么办?

“只要丢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必增加管理流程和力度。”林凯建议,平时借阅不必登记,课间可随时取阅,一次拿一本,放学前归还即可。临放假时,借阅需要登记,学生返校后带回。经过与家委会、班主任商议,最终确定了200多本好书,由班级集中购买。

5年里,图书角进行了2次增添,每次新增50余本。在自主阅读的氛围里,班里多数学生都读完了300多本书。实验结果表明,图书角对学生成绩有显著提升作用——在均衡分班的情况下,该班的各科成绩整体优于同年级班级。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优于同龄人。毕业后,图书角的图书由学生低价购买,带回家留作纪念。

博畅读书会袁丹书友组织儿童读书交流活动

2018年,林凯开展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他进入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的幼儿园、中小学、高中教室内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843份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形成《2018年浙江省儿童读书会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儿童认为读书会“增加了对阅读的兴趣”,62.1%的儿童认为从读书会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也有51%的受访者表示“不期待更高的读书会活动频率”。

“51%的受访者'不期待更高的读书会活动频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读书会活动的体验并不好。儿童期待'更深入的讨论’'分享者准备更充分’和'更多的表达机会’。”在调查报告“结论与建议”一栏中,林凯写下这段话。

从外圈到内圈

最初,林凯组织的100多场线下活动,书友可免费参与。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在高校求学的身份,能免费借用学校的活动场地,有时是图书馆,有时是阶梯教室。毕业后,“地利”消失了,开展活动面临场地支出,林凯不得不思考读书会的转型。

博畅读书会每月举办1期活动,围绕1本书展开讨论,每期活动30个名额。转型后,收费分三档:没读完书的交30元、读完1遍的交15元、认真读完2遍且交读书心得的免费。讨论时,座位围成圆形,分内外两圈——内圈“核心区”仅供读完的书友,没读完的书友只能坐外圈。“阶梯收费”以及座位分布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鼓励大家读书,最好能读完、研读。

博畅读书会在漫书咖书店举办线下活动

“书友对我们一直非常认可,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后报名并没有减少。这样的活动质量更高,一场活动里有一半以上的书友读完了整本书。这在读书会中是非常少见的。”林凯讲到,参会名额一般在发出预约信息的当晚被抢空,除了杭州本地的书友,还有上海、绍兴、温州、金华等外地书友报名。林凯不会给书友压力,报名来不了也没关系。但实际上,书友会主动“加压”——大家都想坐内圈,期待并珍惜和他者的交流机会。

林凯把控着读书会的走向,独自运营着读书会,环节上尽量简化。比方说,每场线下活动会组建一个临时微信群,新人有疑问可在群里发消息,老书友为其解答。活动结束后,微信群解散。参加了3次线下活动的新人可进入正式微信群。对于林凯来说,这样的流程设计便于社群的集中管理,也减轻了他一部分“带新”的压力。

林凯在墨弄咖啡组织线下读书活动

最初,博畅读书会共读书目由林凯决定,后来有一段时间由书友发起,群友共同投票决定。再后来,读书会采取了“赋能式”的运营方式,以书友为核心,为其组建一场读书会。例如,第210期活动,书友曹爱对《把自己作为方法》感兴趣,想做一场该书的线下共读活动。博畅读书会评估后,认为该书具有共读价值,于是组织了这场由曹爱为领读人的线下活动。

除了成人读书活动外,博畅读书会还组织儿童读书会。在这类活动上,儿童是主角——孩子坐内圈,家长坐外圈。现场的主持、分享、协调均由孩子自行安排。“我们的要求是,不出现大问题,家长不能干涉读书活动的进展。”林凯说道。

从培训到跨界

林凯重视阅读,同样重视逻辑,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讨论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浮于表面、毫无进展。因为双方的讨论没有逻辑,不是基于事实,而是不断输出观点和情绪。”林凯给工程硕士上过逻辑培训课,他会在线下活动中定期做逻辑培训,有时也会根据图书内容做逻辑训练。

林凯在温州举办好书分享活动

“我们要建立一个高维度的知识结构,那就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更全面、更有创新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书友也很认可这个理念。”林凯提到,博畅读书会的书友来自各行各业,有高校教师,有创业者,也有管理人员。他在共读书目的选择上也注重多元化,有文史哲、社科类、艺术教育类、心理类,也有管理类图书。

这和林凯个人的经历有关。儿时,他下地干活,干得一手好农活。再长大一点,他踩过车床。大学本科,他学的自动化,毕业编程设计是杭州电子地图。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和半导体相关,后来又去了纺织行业、金融行业、电商行业。每一次跨行业都是从头开始,意味着上一个行业积累的资源无法接续下来。

林凯在网易蜗牛读书馆组织《怎样观察一棵树》共读交流活动

“进入一个新行业,有两样东西不一样,一个是行业知识,另一个是运营模式。进入新领域以后,我发现有很多人的专业知识其实很浅薄。”林凯从半导体领域进入纺织业后,快速学习纺织知识,自己看书学,主动向行家请教。一段时间以后,拿起一块衣料,他马上能判断是用哪款机器制作的——很多从业多年的人无法做到这一点。进入金融领域后,他考下了证券协会的证书,许多在证券公司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人”都没考下来。

林凯还考下了国家级的健身教练资格证。当时老师告诉他,他的考试分数是那一年浙江省考生里最高的。他意识到,行业知识没有那么复杂,静下心来去学,很快就能掌握。一个行业里真正具有专业知识的从业者是少数,“很多人都停留在表面,要么去忽悠客户,要么去讨好领导。”他有了学习的方法论,一通百通,很快就能掌握专业知识。

与之相较,更重要的是行业模式。“比方说,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是'白热化’的,那么就会影响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相较而言,纺织行业是一个传统一点的行业,节奏就会慢一些。”林凯喜欢思考不同行业的特点,为什么会形成当下的现状。这对他进一步理解社会运转起到帮助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营读书会对他而言,也具有同样的效用。

博畅读书会在王小波书店举办线下活动

对话

Q:您目前了解到的读书会大致分为哪几类?

林凯:划分标准不一样,类型就会不一样。我说几种划分的方式。按受众年龄划分,有儿童读书会、青年读书会、中年读书会、老年读书会。青年读书会最多,中年读书会也有不少,老年读书会相对少一些。我只找到十几家老年读书会,电话访谈了其中10家。杭州万科养老型楼盘有一个由老教授、老干部自行发起,运行多年的读书会,北京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也有离退休教师组建的读书会。

按照商业和公益划分,从我访谈过的这526家读书会来看,80%以上都是公益性质,商业性质只占少部分。组织内的读书会,也就是企业内由人力资源部、部门领导发起的读书会,一般不对外开放。大多数民间读书会对外开放,但也有少部分民间读书会不对外开放。

从目的来划分,有学习型读书会、休闲型读书会、社交型读书会,还有业务属性的读书会,比方说卖保险,或是卖课程。从运营管理角度划分,有个人主导的读书会,也有团体主导的读书会。我观察到,很多读书会都是个人来主导运营。

在复杂程度上,分为复杂模式和简约模式。为什么这么划分?因为有一些读书会没有制度、章程,甚至线下活动的拍照、总结都没有,运行得非常简单。他就抓住一点,读书会最核心的是读书活动,尤其是活动现场的体验。他就把现场的体验做好,预告简单做一个,甚至预告都没有。但参加过的人口碑相传,这样的读书会存活二三十年的都有。

有的读书会阵仗很大,现场拉迎宾条幅,场地很豪华,预告写得很漂亮,请专人来拍照、写新闻稿,但分享嘉宾没有谈到任何一本书。还有的读书会宣称要推动整本书深度阅读,但领读人并没有把书认真读完。这些读书会可以说是“虚假宣传”。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林凯在乐清新华书店举办《中国大历史》读书交流活动

Q:博畅读书会虽然收费,但收得不多。

凯:我说一下这笔钱的用途。我们的活动是下午1:30~5:00,时间长、强度大,所以我会买一些水果、零食,以及准备一些饮品。活动一般是在书店开,要占用场地一个下午,还可能使用投影仪,我会给书店几百块钱场地费。每年我们都会给十几名积极参会的书友送书,书由书友自己选,我们买了送他。平时我们尽量省着花,如果还有结余,就在世界读书日、中秋节、新年等节日在群里发一些红包。我自己不会留一分钱。有时是需要贴钱的,但我也不会算得那么细。博畅读书会的线下活动,收入基本能够覆盖支出。

Q:20%商业属性的读书会如何持续运行?

林凯:商业性质有多种收费方式,一种是活动收费比较高,一场活动50元、100元,除去场地、饮品的费用是有盈余的。还有一些是做会员,像帆书APP就是做会员。基本就是这两种,要么把活动费用提高,要么做会员。

延伸产品也有人做,但是做的不多,比如通过文创产品卖出高价格。商业读书会和公益读书会的活动体验不一样,帆书偏课堂,它是单向的,互动少。民间读书会的话,能保障互动和讨论,相当于他提供的服务是非标准的,所以规模不会很大。

2015年,博畅读书会在晓风书屋举行《中国哲学简史》阅读沙龙

Q:所以民间读书会的人数是少的。

林凯:那也不一定,有的公益读书会规模做得很大,比如说深圳读书会。深圳读书会就是大规模的民间读书会,迄今举办过1400多场读书活动。深圳读书会的微博号有十几万粉丝,微信公众号有几万粉丝。他们设有多个主题的分会、多个场所的分会。深圳读书会拥有专职工作人员,还有几十人的核心成员,以及200多位义工协助。深圳读书会调用了大量资源来保持高位运行,但是从有些渠道获得的资源并不稳定。在大规模定位下,分会模块化运营模式减少了资源投入,也增强了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深圳读书会的一些分会已经停办,一些分会在分会负责人的努力下还在持续运行。

Q:对读书会的运营来说,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林凯:这个问题也是我研究的一个重点。2021年3月到5月,我联系了国内15位读书会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共同探索读书会可持续运营的影响因素。经过4轮反馈材料的匿名交流,专家意见逐渐趋于集中,形成6个“一级影响因素”和13个“二级影响因素”,所有影响因素的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且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

相对于小规模定位读书会,大规模定位读书会可持续运营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第4轮征询中,我请专家给“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打分。以下“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降序排列。

6个“一级影响因素”:运营者情况、读书会定位、用户情况、制度与文化、经费情况、外部环境。

13个“二级影响因素”:运营者的持续动力、运营者的资源能力、读书会定位的明确性、读书会定位的匹配性、读书会的制度建设、读书会的文化认同、用户体验、用户质量、用户数量、经费来源的充足性、经费来源的稳定性、外部支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机制。

林凯在杭州拱墅区图书馆举办儿童读书交流活动

Q:怎样看待读书会的“生生死死”?

林凯:读书会的更新迭代是客观事实,而且是合理的。它不是受疫情影响,活动不能在线下做,那可以放到线上,用腾讯会议、钉钉、微信群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个读书会停掉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有些读书会本身就不需要长期办,它就是专门为了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第二,读书会发起人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办读书会,目的和定位不清晰。

有两部拍读书会的电影很有代表性,一部是《奥斯汀书会》,另一部是《读书会》。《奥斯汀书会》里,一群人一起共读,交流完6本奥斯汀的代表作,这期活动结束,读书会解散。《读书会》是4名女性每月组织一期读书活动,持续了40多年。

我认为,如果一家读书会每个月都有读书活动,持续运行3年以上,就可被视为长期运营的读书会。对运营者来说,是否打算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运营策略。

在实践中,短期运营的读书会更常见。很多读书会办了一期就解散了。我们不能认为短期运营就不好。有些读书会的创建就是为一本书、一个话题、一门课程而组织了一次读书活动。活动结束了,读书会的价值彰显了,使命也就完成了。它不是夭折,而是胜利。当然,有些读书会是因为定位和资源始终调整不到匹配的状态而终结,成为短期运营。

Q:可以举几个短期运营的例子吗?

林凯:比如说,“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就是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运营者把这本书分成几部分,每期活动读一部分,读完就解散。如果还想继续做,就把读书会的名字换成下一本书的书名。再比如,“九五外”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办完十几期以后就解散了。

林凯在杭州市祥符街道辖区内为退休人员分享《非暴力沟通》

大多数管理层读书会是短期的,有着明确的活动目的。比如有一家大数据公司,发展势头很不错,有200多名员工,20多名管理者。两位创始人都读过《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他们希望管理层也读一下这本书,于是邀请专家来组织了一次共读活动。这家公司就组织了这一场活动,没有定期举办。

林凯在某互联网企业举办《重新定义公司》读书交流活动

Q:企业读书会有长期运营的吗?

林凯:我见过一家运行了多年的新职员读书会,这家读书会有2本必读书一一《高效能人工的七个习惯》《关键对话》。每位新职员都需要在入职1个月内做这2本书的分享,老职员也会参加,补充实践经验和思考体会。这种固定读本的做法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传承,促进新老职员的互动。

还有一家有着近百位员工的文化创意企业,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创建了4个读书会——经典好书读书会、畅销书籍读书会、实用书籍读书会、企业发展读书会。经典书籍读书会每年举办5期,畅销书籍读书会和实用书籍读书会是每月一期,每期活动有1位领读人。名义上,这家企业读书会并不强制职员参加。但事实上,参加读书会的情况与职位晋升有关。如果想要得到领导重视,想得到职位晋升,职员需要认真阅读和分享相关书籍,尤其是5本经典好书和5本企业发展相关书籍。

Q:一个人运营读书会难吗?

林凯:我会保证每个月有一场,其他的活动不定期,精力允许的话可以多做一些。我自己一个人做,会把很多我认为不重要的环节简化掉。我问过很多人,也问过自己很多次,为什么要办读书会?我的初心是什么?我发现社会上需要基于阅读的深度学习社群,无论是公益性质的,还是商业性质的,我觉得做这个事情对社会有价值,我又能得到内在的回报。

而且读书会是可以调整的,我也有可能把读书会交给下一批人去运营。像杭州文史哲读书会换了4批人,但风格一直保持不变,交接得非常好。我现在也在培养博畅读书会的领读人,他们的味道是跟我一样的,他们将来运营也是一样的。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25我们与你有个约会
悦读共读,一个适合成年人的阅读方式
樊登读书会,分会运营手册1.0
【活动】塔吉克斯坦读书会第一期《列国志.塔吉克斯坦》
限时免费报名丨一天读一本书,21天养成阅读好习惯(6)
范范读书会招募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