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写作丨学写散文,你必须知道的三个常识

问个问题,我们常说的“鸡汤文”,大家知道是属于什么文体吗?

记叙文?抒情文?散文?议论文?哲理文?

如果你连这个基本文学常识都搞不清楚,甚至从没去想过,那么你说你多么热爱文字,热爱写作,我不得不表示怀疑。至于你每天写了那么多字,但却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文,那么尽管上了多少次首页,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散文、小说和论文,是文字世界的三大王国。

早在很久以前,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他们熟识的语言,在不断地为这三个国度添砖加瓦。时至今天,依然如此。比如在简书这样的大众文学平台上,每天都有很多有梦想的,有情怀的文字爱好者,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这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散文和小说。

最近也有一些朋友说在尝试创作散文,由于我的码字道路是从写散文开始的,所以在此分享一点心得,但愿对读者有所助益。

在写一篇散文之前,对于散文需要有个基本的认识。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散文和小说怎么区分?的确,叙事散文和情节性较强的小说很难完全区分开,而抒情散文又跟部分具有散文性质的小说难以分辨。

以前我对这部分有个简单粗暴的理解,我认为——内容真实是散文,内容虚构是小说。其中涉及真假判定的问题,大致以行文过程中的暗示为准。比如大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一看就知道是编的,它带有较强的戏剧效果(巧合的成分等),而散文则更贴近真实世界,自然流露。

但最近我看了一篇相关论文,发现对于“真实”二字的理解还有两个层面。我写这篇文章,主要目的也在于辨别“真实与虚构”的问题,以及对鸡汤文、干货文是否属于文学,属于哪类文学这一疑点,进行较专业的探讨。

一、散文写的是“真事”,但不一定“真实”

一般来说,散文是以“写真事”的口吻来叙述的。即使你讲的事情是虚构,也要当作真事写。当然,散文要写得好,亲身经历少不了。不亲身体验过,很难做到生动。

举例说,比如写作一篇去西藏旅游的游记,游记一般都是散文。那么你至少得去过西藏才能写,至于具体细节,你可以稍加虚构,但前提是必须自然。假使你没去过西藏,而是在网上随便找几张图片和若干相关的文字拼凑起来,那么也可以算是“真事”。所谓“真事”,主要指你的叙述口吻,现实中你到底有没有经历过,没人会去追查那么多。

至于“真实”,那就涉及到更为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是时空上的“即时性”和“滞后性”。

举例说,同样是写去西藏的游记。你在西藏玩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想很多,有些感受是即时的,有些感触则是从西藏回来之后自己在心里复盘的时候的感悟。如果你将事后的感悟放在事情进行中写,这不就是“真实”了吗?

另外一点,你在行文过程中为了达到语言的优美,深挖文章内涵,难免会加入一些想象的成分。最简单的,例如“花儿对我笑”,“树木对我招手”等等,这些拟人化的描写,现实并不存在,那么它又算不算不“真实”呢?

其实以上所提到的确实都是不“真实”的成分,但是散文的创作容许这些不“真实”的东西。真实和虚构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极,它们与世间绝大部分的范畴一样,都是一条线,一个整体,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实,也无法做到绝对的虚构。因此,我们只能说某些描述“真实性”多点,另外一些“虚构性”较强。而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范围内的“虚构性”是被容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

二、反对散文的“三分法”

这部分也是我最近在浏览相关文章后的所得,以前并没有太在意。

所谓散文“三分法”,就是指散文的三种类型:抒情、记叙(叙事)、说理。

这算是我们给散文进行基本归类的标准。不过现在普遍认为,这种分类法很不科学。

首先,绝大部分散文无法生硬地归入上述任何某一类。因为作者在创作的时候绝对不会刻意去写一篇所谓的“叙事散文”,而半点不沾抒情和说理。所以,在分类上就产生不必要的分歧。而最重要的是,这种分歧毫无研究价值。

其次,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搞清楚一篇文章到底是抒情散文,抑或其他,也是没有意义的。文章比的还是内容和文采,至于类型区分,并不会对读者有任何帮助。这种分类法来自我们小时候的语文教育。但是估计很多时候连语文老师自己也想不清楚。

最后,“三分法”限制了散文创作的创新。有意地区分类型,会影响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打开思路,被多余的条条框框困住,无法通过丰富的现代技巧表达思想。散文本身是一种最简易最通俗的自我表达的文体。如果非要施以按图索骥的教条,无疑会扼杀许多潜在的好作品。

总而言之,三分法是一种比较过时的文学观念,文学界至今也还有些争议。初学者最好不要在这个地方绕圈子浪费时间。

三、文体和体裁的区分

不得不说,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未解决的困惑。我敢保证,这篇文章的绝大部分读者,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但是,我也相信你们,肯定也说不清文体体裁这两个我们经常提、经常听的词语到底是什么区别。

最要命的困惑就是,我们谈到文学文体(或体裁)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而我们也深深的记得,以前我们学课文的时候,还会提到另外一种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我们高考作文一般也是要求议论文为主。有时后面还会提到一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两种分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显然,这两种分类不处于同一个分类体系。我看了百度百科关于“文体/体裁”的解释,里面的说法模糊不清,看完不明觉厉。而且,它将以上两种分类归入同一个体系之内。我们粗略的想想也明白,一篇散文,总是离不开借事抒情、夹叙夹议,那么它到底是散文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呢?因此,百度百科的解释不能成立。

为此我查阅了《辞海》,以下是这部大型辞书对这两个词的解释:

文体:1.文章风格   2.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也有用以指“语体”的  3.文雅有节的仪态。

第一和第三个词义都与我们要讨论的无关。重点是第二个词义。它的意思即,文体是体裁的一种,是“体裁”这概念在文章类型上的体现。所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属于文体范畴。

而后面另外提及的“语体”,即语言的社会功能变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腔调”,官腔、俗腔、文艺腔等等。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腔”的问题有时也称为“文体”。

体裁:1.中国古代文学中,指诗文的文风辞藻  2.又称“样式”。指各种文学作品的类别,如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在每一种文学体裁中,按作品体制长短大小划分,小说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戏剧文学有多幕剧、独幕剧等;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划分,诗中有叙事诗、抒情诗等,戏剧文学中有历史剧、现代剧等,散文中有杂文、报告文学、随笔、小品等。文学体裁是...

《辞海》对“体裁”一词的解释颇为详细。第一个词义与我们的讨论无关,忽略。我们通常讲的“体裁”,即第二个释义。其中还可以获得另外两点知识:1.我们通常所说的“篇幅”,《辞海》称之为“作品体制”。2.散文的性质分类有:杂文、报告文学、随笔、小品文等等。

综上所述,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属于文体范畴。

最后再补充几点:

第一,关于散文的性质分类

《辞海》对于杂文、随笔、小品文等的解释也非常含糊,这应该是文学界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结合辞典的解释,按照我的理解,作出以下几个大致的判断:

1.小品文可以是杂文或随笔,而小品文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只讲一件事。也就是全文只由一件事阐发。

2.杂文是随笔的一种,杂文是一种思想性、艺术性、论战性、专业性较强的随笔。例如音乐评论、体育评论、时事评论等。鲁迅的一些散文因为论战性强,所以是杂文的典范。

3.随笔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区别于报告文学、通讯文学等等的其他种类。

第二,时下部分流行“文体”的体裁划分

1.鸡汤文是散文(文体上属于议论文,即说理散文),这一点很明确。鸡汤文一般兼具叙事和说理,是典型的散文。更准确一点讲,是随笔。

2.工具类的干货文(例如书籍推荐、网站推荐、投稿专题推荐等)从文体上讲是说明文,它谈不上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工具文字,文学性和艺术性几乎为零,所以就没有体裁层面的区分。也就是,不是所有的文体都是文学作品。

3.经验分享类的干货文同样属于说明文。当然,有些写得比较严谨,有些则比较随意,这是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问题,不是文体本身的问题。但是这类干货文同样不是文学作品,也无体裁之说。

4.关于高考作文题目要求里常见的那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是一个很不严谨的提法。因为按照《辞海》的释义,诗歌并非“文体”。那么对这句的理解就变成了:除了诗歌以外的其他体裁可以“文体不限”。而如果你要创作诗歌,“文体”就有限制了。那么限制是什么呢?它又不讲。

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不需要太在意区分文体,毕竟不管记叙议论,抑或抒情,都只不过是你的表现手段而已。而作为一名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写作者,需要大致有“体裁”方面的常识。当你在一篇小说里,发表一大堆苦口婆心的议论时,行家们在屏幕后面早已笑掉大牙。而不管你使用怎样的体裁,都只是由你的表达目来决定,没有高下之分。文字优劣的评判,主要还是在于表现手法、内容信息量和思想性等方面区分高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如何区分文章的体裁
文体分类
什么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散文?
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有哪些?
如何区别理解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文诗歌戏剧)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