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是天涯“异乡人” 徐则臣和阿来笔下的“故乡”在哪里

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4月14日下午,被称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的徐则臣,与作家阿来在成都进行了一场名为《“异乡人”心态下的作家叙事》的主题对谈。何为“异乡人”?“异乡人”写的故乡为何比身在故乡更精彩?城市与乡村,到底是对立,还是早已融为一体?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表达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就“异乡人”和“异乡”,徐则臣和阿来各有所思。徐则臣谈起自己的“异乡人”身份,坦言到自己只在童年时在故乡度过,而现在自己的生活在别处,但故乡给了自己文学创造的一个参照和基石。主持人又追问徐则臣童年和故乡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徐则臣说了一句很有哲意的话:“童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故乡,是空间意义上的童年”。关于“异乡人”的身份认同,徐则臣认为无论你到哪里,人永远是个异乡人。

阿来认为“异乡人”具有双重性,一个人可能是故乡的“异乡人”也是“异乡”的游客。阿来说这是大时代下我们所有人的处境,成为所谓的“异乡人”,“世界在你面前打开,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也在你眼前呈现,但与此同时,你也回不到你之前的故乡了。”谈到这一点时,徐则臣也表示赞同,并表示我们往往对一个人身份的判定,倚靠的是外在的诸如户口、房产之类的东西,但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身份认同。

徐则臣说自己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但一直都没有一种完完全全的扎根感。他举了自己的美国朋友艾瑞——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最终还是返乡的人的例子,他说道,艾瑞没解决的异乡感,他也没有解决,但他觉得这种异乡感归因于现代人对归属感的缺失、与土地关系的断裂,我们无从避免,所以也没有解决的必要。徐则臣说道自己多年来一直劝服自己对“异乡人”的身份认同,现在他可以坦诚地说道自己就是一直在路上的局外人,也从之前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状态中跳了出来。

除了对“异乡人”的身份认同这一问题的讨论外,徐则臣与阿来两人还探讨了文学上的“异乡人”。阿来认为作者本就是异乡人,因为作者既要深入又要梳理生活,这是作为文学家的自觉。而且在谈论到“异乡人”和“同乡人”的写作情况时,阿来坦言肯定是“异乡人”更具优势。徐则臣和阿来持相同的看法,他表示文学创造者就需要开第三只眼,这第三只眼要游离在现实与梦境、理性与感性之外,要放在故乡与异乡中间的模糊地带间仔细观看。

最后,阿来坦言,自己既是故乡的阿来,也是异乡的阿来。“虽然故乡不能由自己来决定,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身不由己,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靠自己努力去为之奋斗,就像作家拿文学来对抗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安FM | 异乡人。
异乡客(扬不欢)
一个异乡人的叹息:在外漂泊久了,才发现故乡已是回不去的地方了
秦晚红:异乡人的端午节,吾心安处是故乡
九歌评诗 | 拳晃如鸿之《异乡人》
【专栏】永远的异乡人 | 徐 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