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圣”关羽开读书会,来来去去只读一部《春秋》

极少民间形象会像关羽这般,被多个宗教所崇拜塑像,而遍布乡村古镇的武圣宫里,这位武圣又手持卷书沉浸于阅读,将那柄青龙偃月刀交与一旁的周仓。作为神像的关老爷跟许多被奉为神灵的人物形象不同,他似乎都不与朝拜者交流,他不与外界各种目光对接,不去理会世间的种种言语,对那些形形色色的诉求、对他前方摇曳的烛火、升腾的青烟看起来熟视无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如果关羽创办一个读书会,想必一年到头都会是解读《春秋》,司马迁称《春秋》为“天下仪表”“礼义之大宗”,为一本书建立一个读书会并不过分。本文作者正是因参加了武圣宫的一个读书会而引发了《春秋》在当下阅读意义的思考。类似于《春秋》这样的经典,指向的是“沉静的阅读,却自会透出思想的静穆,人格的力量”。



世界读书日的第二天,我参加了一场发生在武圣宫的阅读会。这是一场公开而又隐秘的阅读会。说公开是许多人都看到了那样的画面,说隐秘是它或许只发生在少数人的心灵深处。关圣帝一成不变地向我推荐他祖辈父辈秉持的煌煌经典:《春秋》。
有关资料记载,关羽的祖父关审、父亲关毅,都已经把《春秋》作为必读的经典,春秋大义早就浸润在这个家族血脉之中。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的确是靠几代人涵养起来的,手上没有一本日月经天的大书,肯定无法理解世间“忠义”为何物。关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的声名却在他去世之后逐步盖过许多胜利的英雄,最后如日中天,甚至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经久不衰。

201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三国志特展”海报上的关羽像

书页翻动的声音像午后老树上掉下的枯叶一样,几乎没有人听得见。也没有人注意到。在神州大地上,这本书在关公手上已经翻阅了一千八百多年,还不算他生前翻阅的时间。
一个临清流、倚武庙的南方古镇自有它骄傲的资本。这里出现多少独行君子先天民,诞生多少雄奇曼妙的诗章都不奇怪。更何况,洛江古渡口古木参天,台阶莹洁,河水清澈。差不多十年前,我第一次进入中渡古镇,只能算是一次简单的经过。但已经不可能忘记两件事物。一是保存完好的关帝庙,二是洛江清流涌动的古渡口。穿越老街时我还拍摄了一只线条精致生动的石狮子,一看就知道是有年头的古物。现在的工艺已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两件事物以及那只随时可以在古镇蹿来蹿去的石狮子,一经入眼走心,就在我记忆中植了根,并且很容易开花发芽。我不用刻意去念想,河水自会在意识深处碧波涌动,汩汩长流。在意识堂宇里,关帝庙流光溢彩,庄严肃穆,风清气正。

古渡口、武圣宫前石狮

(广西柳州官网图)

这之后,在别处见到关帝庙,有时仅仅是图片资料,我都立马想起中渡古镇的武圣宫。它几乎成为一个完美的参照物,又仿佛是一方夜空的重要星宿。整座建筑十分典丽,屋顶上葫芦两边的两只飞鹿(或曰其一为麒麟)增加了吉祥灵动感。屋宇下承载柱子的石础古色古香,柱子上悬挂着豪气干云的联句。庙堂之中,关公是座像,他一手轻轻放在左边的膝盖上,一手拿着《春秋》,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只看书,不看人的关圣帝。这个情景竟然深深地吸引了我。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旁边拿着青龙偃月刀侍立的周仓,另一旁是手捧汉寿亭侯印鉴的关平。汉寿亭侯,这个爵位并不算高,因为这上面还有王等更高的级别。关圣帝之所以十分器重,我认为是这个“汉”字对他至关重要,这个封号是他赤胆忠心报效汉廷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作为神像的关老爷跟许多被奉为神灵的人物形象不同,在所有的庙堂中,他似乎都不与朝拜者交流,而是独个儿、自顾自地埋首读书。他不与外界各种目光对接,不去理会世间的种种言语,对那些形形色色的诉求、对他前方摇曳的烛火、升腾的青烟看起来熟视无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是因为周仓用大刀守护着他的阅读。这是一场阅读的盛宴,它需要用大刀来守护,用一生的荣誉来守护。他或许早就预料到,后世人类的阅读将会越来越艰难,各种诱惑,各种侵蚀,各种干扰和破坏纷至沓来,各种声音都在说服你放弃。若是没有大刀的守护,没有荣誉和尊严的加持,恐怕真的无法坚持。


他示现的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形象,而是一个静穆虔敬的阅读者。烛光把他的脸庞映得很红很红。他无须与人较劲、对峙,他的忠义本身就昭示一种力量。他的目光无须投向朝圣者,向他们传递任何信息。他只专注于他的书本,他的世界,专注于他的《春秋》。或许他要告诉世人、提醒世人的,是他手上的这本《春秋》的思想和价值,提醒人们礼拜神灵的同时,需要了解神灵关注什么东西,目光又朝向哪里,神灵所崇尚的精神,又是什么。

木版年画、清代早期画像中的“关羽读春秋”

以自己为例,他崇尚的是《春秋》,孔子编述的《春秋》。作为一本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实际载录的内容却涵盖天下发生的大事,时间跨度两百四十二年。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书中皆有臧否。明是非,补弊起废,这一本强调保持“本己”的书。在我理解中,这也是现在所说的初心。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一文中称《春秋》为“天下仪表”“礼义之大宗”。他说:“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又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太史公引用《易经》的说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认为一旦心灵失去了准针,有一点点偏离,就会酿成大错。
关圣帝阅读《春秋》的形象早就遍布华夏大地山川。在我看来,他不仅是一个武圣,也是一个读圣,一个坚定的阅读者。在他的引领下,秉烛夜读成了许多士人的日常功课,也成了读书人切磋学问、同气相求的最高境界。面对每年要来临的世界读书日,许多人都在忙着推荐阅读各种书籍,我则在拜谒武圣庙时,再一次近距离感受这场旷世的阅读,觉得冥冥中自有一种安排和启示。那么,我们怎么样来思考我们的阅读呢?太多的人推荐阅读、倡导阅读,是否意味着阅读已经产生了危机?我们有没有守护这场阅读的那把青龙偃月刀呢?那一道穿越时空的凛冽的寒光,的确可以让阅读成为真正的可能。有没有为这场阅读进行认定的震动山河的一方印鉴?有没有建立起一座供自己心灵遨游的精神殿宇?这个世界,恐惧、焦虑与灾难从未真正消除,大地的欢欣与忧愁百感交集,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胸中没有涌出超越功利的脉脉清流,阅读一定会变得很艰难,至少不那么纯粹。手上的经典会慢慢模糊了面容,直至被风吹散,被雨打湿,化为尘土。

这让我们深深地思索。在关帝庙的阅读中,武圣推荐的是《春秋》,聚焦的是王道、人事、人伦、国家兴衰成败、万物荣枯聚散。孔子把他的思想,隐藏在惜墨如金的句子后面,深藏在一个字一个词之中,以有限的文字指向无限的可能,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简单的文字,若要永久,必须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丰富的情感。一切泛滥的表达,像洪水一样很快就会消退,只留下黄泥浆涤荡过的痕迹。

中渡武庙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武庙前面有戏台。人间多少忠义邪恶,爱恨情仇在这里上演。武庙经受战争及各种颠簸,得到完整保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传奇。古戏的不断上演,加深了人们对人间良善与忠义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维护武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在当地人的叙述中,这里曾有一个小男孩,因买不起戏票,他在清场之前就躲在关公神像背后,等人多了才蹑手蹑脚走下神坛,混进人群。以是因缘,他得以观看许多刀枪剑戟的戏剧故事,《三气周瑜》《杨五郎出家》《梁红玉》《空城计》《定军山》等等,也目睹了情感悱恻的《西厢记》《白蛇传》《秦香莲》,从戏台上认识了才子佳人、英雄奸佞、初步品味了人生的疑惧惊悔。戏台向他展现了世间百态缤纷传奇,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现实和人性的大门,而这一切,都是拜关公神像所赐——戏班子负责清场的人员出于对关公的敬畏,不会走到神像背后查看。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后从军,经历了真正的刀枪剑戟,晚年游历东北时,听到熟悉的桂剧的唱腔,马上寻声而去,认识了两个在东北生活的桂林人。这两个桂林人,常常靠唱桂剧缓解乡愁的苦痛。中渡古镇的桂剧岁月,也唤起这个老男孩无边的武圣宫回忆……
古镇戏台
近两千年来,关羽在圣殿上秉烛夜读,向一代代的世人推荐《春秋》。他一视同仁,无论是官僚商贾,平民百姓,无论是风云战将,还是潦倒文人,他都告诉你,深夜可以有一盏灯,有一束烛火,有一点点光,就可以照亮一部名叫《春秋》的经典,继而让心地变得亮亮堂堂。
一场像烟花一般声势浩大的世界读书日中,有人推荐了这本书了吗?关圣的读书会没有一句话,更没有主持人,他总是旁若无人地埋首苦读。沉默的阅读,或许比一切话语的推介,更能捍卫读书的尊严,也更能给心灵以启发,给社会以沉静。喧嚣会制造更多的喧嚣,而沉静的阅读,却自会透出思想的静穆,人格的力量。

稿件编辑:张滢莹;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龙偃月刀守护的阅读 | 何述强
三国关羽为何姓关?关帝庙的由来
走进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
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
中国最大关帝庙被誉“武庙之祖” 供奉罕见奇石疑来自太空!
关公过生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